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君钦  丁瑶 《信息技术》2014,(1):155-158
近几年来,P2P网络技术发展迅速,Skype是创建Kazaa的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P2P的VoIP客户端,用户可以用Skype通过互联网进行语音通话。本文通过抓取Skype的流量数据进行协议分析,主要关注PC2PC的登录/注销,文字通讯,语音通信,文件传输及PC2Phone等过程,进而总结协议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的Skype流量识别方法,结果显示识别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P2P网络技术发展迅速,Skype是创建Kazaa的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P2P的VoIP客户端,用户可以用Skype通过互联网进行语音通话.本文通过抓取Skype的流量数据进行协议分析,主要关注PC2PC的登录/注销,文字通讯,语音通信,文件传输及PC2Phone等过程,进而总结协议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的Skype流量识别方法,结果显示识别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P2P(Peer—to—Peer)通信的发展极其迅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和传统通信一样,P2P通信同样受到NAT/FW穿越问题的制约,因此解决好其相关的NAT/FW穿越问题非常重要。和传统通信相比,P2P通信中的NAT/FW穿越问题有很多独特的地方,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技术。文章首先描述P2P通信中NAT/FW穿越的一般性问题,随后介绍一些主要的技术,并且重点分析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直接通信穿越方法。同时也对NAT/FW类型和行为对于P2P穿越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作为例子,描述了Skype和JXTA所采用的穿越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分析了传统电信领域发展的VoIP与基于P2P技术的Skype应用的不同,深入解析Skype带来的启发,引出电信运营商在VoIP领域下一步如何发展的考虑。  相似文献   

5.
Skype是基于P2P技术的VoIP业务.以其易用及无缝穿透NAT和防火墙的工作能力.加之具有比其它即时通信软件更好的通话质量,给传统的VoIP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然而,它的无缝穿透NAT和防火墙,以及由于其超级节点机制而造成网络带宽负担加剧的问题.也对企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因为Skype使用加密和覆盖技术,使得检测Skype流量比较困难。文章通过分析传输层报文的信息,针对Skype的连接特性.对识别Skype流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Skype流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2P流量特征和Skype通信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流统计特征的分层Skype流量识别策略及PC to PC和PC to Phone的Skype通话流量的区分;制定了详细的基于流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识别算法,并实现了实验系统对算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通信》2006,(8):87-88
HeadCall的技术原理和Skype一样采用P2P技术。只是HeadCall除了可以直接拨打固定电话和手机之外, 还将以清晰的通话效果服务于企业总机、呼叫中心,以其强大的功能迅速占领全球企业客户市场,引起了电信部门足够的注意力。HeadCall最初的设计思想,是把它作为新一代的电信系统来架构的,只是它不是依赖于传统的电信线路,而是依赖于互联网。其实HeadCall实现PC-Phone 只是权宜之计,它完全可以实现其它VolP的所有功能。最终目的是依赖于互联网,让人们从高价格消费的传统通信转移到低价格消费的互联网通信上来,实现互联网上的免费可视通信。  相似文献   

8.
VoIP是一种低成本的新兴通信技术。它在支持互联网协议的数据网络上进行语音传输,并可支持多种增值业务。2002年初,美国硅谷研制出VoIP普及技术,2003年开始进入我国。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VoIP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日常生活中的IP电话。2003年,基于P2P技术的互联网语音通信软件平台Skype应运而生,由于Skype先进的技术保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和通信是现代社会发展较快的、市场潜力较大的业务,它们的发展速度是预测家未曾预测到的。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的移动终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来获取业务的最新动态,目前网络环境的发展实现了P2P通信的开发,文章就针对P2P通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宋向东 《通信世界》2009,(14):21-21
以Skype为代表的VoIP对移动通信的冲击趋势日益明显,但Skype对日本通信的冲击却相对较低,这点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即时通信软件的迅速普及,其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论文以Skype和QQ作为即时通信软件的代表,对构建于P2P和C/S两种主流的网络架构上的即时通信软件的安全通信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二者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相应的加密机制和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为设计安全的即时通信工具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SIP协议是当前VoIP和IM等多媒体协议的呼叫建立协议。P2P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的网络架构中通信节点之间得对等通信能力,P2P网络架构经历了集中目录式网络架构、纯P2P网络架构、混合式P2P网络架构和结构化P2P网络架构。通过引入P2P技术,SIP网络的能力可以得到增强。P2PSIP网络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操作:对P2P节点的操作和用户层面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Skype.一款基于互联网的P2P语音通话软件.近年来在通信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与其成熟的软件平台相呼应的则应是实用且便捷的硬件产品。VoSKY是在企业中运用Skype软件的一个重大突破。TOM—Skype在中国成为Skype的代名词时.讯动科技则是TOM—Skype在硬件方面最具实力的合作伙伴。在今年4月25日、26日召开的”2006中国VoIP发展论坛”大会上.讯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太地区执行董事程立先生、市场企划总监万云龙先生、大中国区业务协理罗宗文先生、大客户经理苏丽君小姐专程参加本次会议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P2P网络中对等节点间安全通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安全对于商业P2P应用生存至关重要。要求对等节点之间能够相互认证以及在对等节点之间建立安全隧道.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本文讨论了P2P应用的安全通信要求,提出了三种实现P2P安全通信的隧道机制;然后,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安全P2P实现工具,并讨论了如何利用安全隧道机制增强现有P2P应用的安全性;最后,本文对三种隧道实现技术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现有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探讨了如何将P2P对传统电子商务进行改造,将P2P对等通信应用于电子商务中,以实现动态实时的电子商务。本文在分析传统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2P的电子商务新模式,为商务主体提供了直接.进行交互的商务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P2P通信在过去大约短短10余年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从早期的带有很专业色彩的SETI等项目.普及到通信的各个领域,亿万公众成为P2P通信的积极参与者。有数据表明,在当前的宽带网络的总流量中,P2P流量已经占据70%以上。下一代网络已经开始受到P2P通信的影响.而且我们认为这种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举例来说.  相似文献   

17.
欧阳郡  方勇  王书歌 《通信技术》2010,43(5):116-118
为解决一般的身份鉴别机制不适用于具有匿名通信要求的P2P网络系统模型的难题。通过对Diffle-Hellman密钥协商协议进行改进,并结合采用RSA数字签名协议,以及零知识证明GQ协议,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服务令牌对P2P匿名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双方进行身份鉴别的机制。该机制在保证P2P匿名通信系统各种普遍特征的前提下,通过在P2P匿名通信系统中引入可信第三方节点,针对P2P匿名通信系统中各通信节点进行匿名控制和行为管理,同时既可抵御各种常见网络攻击的威胁,又有效实现了P2P匿名通信系统的身份鉴别,从而有效提高了P2P匿名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加强了此种系统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P2P与SIP结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战宏 《电信科学》2006,22(5):12-16
P2P和SIP是如今互联网、IT和通信界最热门的话题,P2P带来了思想和计算模式的革命,而SIP有望在通信和呼叫信令层面一统天下.本文就P2P和SIP系统架构和两者之间可能的结合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两者可能的结合方案以及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业界动态     
《电子世界》2010,(10):6-8
<正> MIPS科技推出针对MIPS-Based设备的Skype参考方案为数字消费、家庭网络、无线、通信和商业应用提供业界标准处理器架构与内核的领导厂商美普思科技公司近日新推出的SkypeKit开发工具可提供MIPS架构对Skype的支持。通过SkypeKit封闭测试计划,MIPS科技在数字家庭领先的MIPS架构上开发出了Skype参考方案。Skype是个人和企业使用的一种软件,可用来与其它Skype用户进行视频和语音通话、发送即时消息及共享文件。开发人员现在可以在DTV、机顶盒和数字媒体配接器等MIPS-BasedI设备上建立Skype功能。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基本原理和NAT的类型以及对P2P通信的影响,阐述了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打洞等NAT穿越技术,然后基于这些技术提出了一套P2P通信方案并予以实现,使得位于NAT之后的主机可以在中间服务器的协助下穿越NAT,建立起P2P通信会话并在此后直接进行P2P通信。最后,对NAT穿越技术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