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遥田水电站“S”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利用“新渠老河联合泄洪”代替常规的“单独泄洪”方案,节省工程总投资11%左右,并较好地解决了“新渠老河联合泄洪”方案中的泥沙淤积、泄洪能力、电能效益、环境影响等重要技术问题。其成功的经验,对于中下游“S”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苏杨中 《吉林水利》2012,(3):27-31,34
河道“裁弯取直”可提高裁弯段上游保护对象的防洪能力,也可能加重裁弯段下游的防洪风险,结合成都市府河某段河道的裁弯取直工程。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工程前后水位、流速的变化,通过实际的工程得出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河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成都市府河上游段河道裁弯取直工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弯颈落差全河段分摊和设置集中跌落两种不同裁弯取直方案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裁弯取直方案均会造成畸弯河道上游主槽水位降低和流速的增加,并引起老河湾水流动力的减弱;落差分摊方案对老河湾分流量及水流动力参数的消弱作用更大,上游河道水位降低更为明显;从流速沿程分布规律来看,设置集中跌落的裁弯取直方案将引起局部河段流速过高,对河道冲刷安全不利,且存在明显的噪声污染。但是,落差分摊方案将弯颈落差通过工程措施直接分摊到整治河段范围,更接近自然裁弯取直的河道演变过程,因此该工程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泊岗引河是淮河中游的人工裁弯取直河道,是1952年淮河中游五河县城以下实施干支流分流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1993年、2004年及2018年三次河道实测资料,采用"断面法"分析泊岗引河段河道近期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期河床主要表现为冲刷扩大、河底冲深,但冲刷幅度较运行初期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6.
浅议蜿蜒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河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裁弯取直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河道上下游洪水位、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及河床冲淤等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山溪性河道,洪水期水位暴涨暴落,容易危及堤防及临近村镇安全。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仙居县城市防洪裁弯取直工程进行研究,探讨了山溪性河道裁弯取直工程中的几个主要水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荆江与洞庭湖水沙关系演变及对城螺河段水情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荆江段通过荆江三口与洞庭湖相连。洞庭湖除通过三口接纳长江的水沙以外,还承接本流域湘、资、沅、澧四水的水沙,然后经七里山至城陵矶汇入长江,由此构成了复杂的江湖关系。1967~1972年下荆江3处裁弯取直工程后,江湖关系发生了变化。根据1959~1991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三口的过水量和沙量,洞庭湖的淤积,洞庭湖出口城陵矶至螺山河段的过水面积、水面比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荆江裁弯取直以后江湖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嘉陵江广元市区河段水文特性、河道地形、河相关系及河床演变规律的分析,结合广元市防洪现状及城市发展规划、美化景观、建设用地的要求,对塔山湾弯道开挖方案进行了探讨.并对裁弯取直和双河并存两个方案进行泥沙模型试验.试验表明两个方案均可降低工程上游广元城区洪水位,对该河段通航有一定改善,两方案互有优缺点,为山区河段城市综合防洪整治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某河道裁弯取直入库并拟新建节制工程为计算背景,采用2D水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合河道引水和洪水工况,通过对河道计算,分析河道裁弯取直并新建工程对整体河道水流流态的影响,重点对河道裁弯取直段拟建节制工程区域进行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沁河下游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时有发生,危及堤防安全。通过分析沁河下游河道历史河势、现状河势、大洪水河势、典型河势流路,提出消除畸形河势的工程措施是:在下游主河道一定位置安设低标准护岸,或局部不连续修做垛体;在堤防凹入部位与凸出段堤防平顺方向修做防护工程;将S形河势裁弯取直等。  相似文献   

12.
长征隧洞是沁水县杏河定都段河道裁弯取直后修建的行洪隧洞,建成以后不能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给沁水县城的防洪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提高隧洞的过洪能力,在多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造原洞、增建新洞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由于江湖关系不断变化,七弓岭河弯册岸逐年崩坍的河热变化剧烈、导致水流紊乱、水文关系复杂,引起城陵矶地区江湖防洪问题恶化,文章提出在三峡建成前,对七弓岭河段进行裁弯取直和适度工程控制。  相似文献   

14.
荆江与洞庭湖水沙关系演变及对城螺可段水情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荆江段通过荆江三口与洞庭湖相连,洞庭湖除通过三口接纳长江的水沙以外,还承接本流域湘、资、沅、澧四水的水沙,然后经七里山至城陵矶汇入长江,由此构成了复杂的江湖关系。1967 ̄1972年下荆江3处栽弯取直工程后,江湖关系发生了变化。根据1959 ̄1991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三口的过水量和沙量,洞庭湖的淤积,沿庭湖出口城陵矶至螺山河段的过水面积,水面比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荆江栽弯取直以后江湖关系的变  相似文献   

15.
发耳电厂厂区湾河治理设计难点主要是河道裁弯取直线路布置涉及左岸煤系地层、软质边坡的稳定,改道后河道纵坡、消能工选择与原河道水流的衔接,河道挡墙与厂区总体布置等问题。为此设计通过多方案论证比选、精心设计,通过施工和运行验证设计方案是合理的,达到了河道治理后拓宽场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密西西比河下游河道裁弯工程影响与近期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密西西比河下游河道裁弯工程前(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后(1943年至1992年)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的变化;研究河段上自新马德里(密苏里州)下至纳齐兹(密西西比州),全长约900km;具体分析了裁弯工程前、后6个主河段及13个次河段的河道演变。(1)研究表明:研究河段目前的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均较裁弯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富尔顿(田纳西州)至莱克普罗维登斯(路易斯安娜州)河段,其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分别增加了27-36%和20-38%;裁弯工程上、下游河段的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也有所增加,但其增幅相对较小。(2)过去研究表明:1932年之后,研究河段的床沙非但没有粗化,反而总体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细化;由于密西西比河下游河道不是缺沙河道,因此,水流功率的增加和泥沙中值粒径D50的恒定不变只能通过床沙质输沙量的增加来予以补偿,以达到河道新的输沙平衡。(3)过去研究还表明:20世纪密西西比河的河道输沙量是减少的,但由于这一结论主要是依据于实测总输沙量的分析结果,因此并不能据此认为下游河道床沙质输沙量也相应减少了;本文研究表明:裁弯后的床沙质输沙量大于裁弯前,这是因为:裁弯工程直接导致的次河段水流功率的增加,造成了下游河道的冲刷,从而增加了下游河道的床沙质输沙量;事实上,裁弯工程实施后,在通过河道演变调整达到目前新的动态平衡过程中,这部分新增的床沙质输沙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研究河段目前的平衡状态可概括为:上游河段保持动态平衡,中游河段通过极度冲刷、下游河段通过淤积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仅考虑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的变化并不能完全解释裁弯后研究河段的河道演变趋势,还必须同时考虑裁弯工程上游河段河道演变引起的上游河道来沙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永宁江裁弯取直工程使河长缩短8.923km,降低了上游水位,提高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增加了土地面积,工程效益明显,对裁弯道两岸保护,齿坎高程确定,裁弯道断面形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河宁夏平罗四排口“Ω”型河道“裁弯取直”工程的实施, 引发了该段河道河床边界条件的剧烈改变。为了掌握工程运行后该段人工开挖引河中水流运动、泥沙运移以及河床迁移演变的发育、演化规律, 项目组多次赴平罗黄 河四排口进行现场考察与实地取样、测量。根据所研究河段初始地形、流场分布情况以及初步预测的河床变形规律布设了一系列淤积测验断面, 随后多次对其展开现场实测, 得到了该段河道的河床演变规律、悬移质泥沙粒径和含沙量的分布情况与岸边丁坝影响下河道主流的演进变化规律。依据实测结果计算、分析了工程运行初期河床的平均冲淤变化程度( 1.6077 m) 和河段整体冲刷量( 356.4908万 m3) ,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固丁坝群后左岸岸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裁弯取直工程是仙居县城市防洪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浙江省重点工程。由于工程受梅雨、台风气候影响,且工程在主河道跨汛期施工,因此实现安全度汛是施工期的重点工作。针对目前工程施工现状,为确保裁弯进口处及以上河道的最高洪水位不超过施工前的状态,达到工程实施前的防洪标准,只有采取在汛前开通部分新河道的办法。经水力计算、分析确定了至少需要新开河道的宽度,利用新老河道同时行洪来保证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20.
基于赣江干流各水文站1965~2005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河道水面比降、水流功率、糙率,以及表面过水面积、河底高程变化,探索赣江河床沿程演变规律和发展态势,为预测赣江河床演变趋势、河道整治、河流生态恢复与保护等提供科学依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