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     
中国软件该向印度学什么?“向印度学习”是中国软件产业近几年来一直在探讨的话题。2月27日,首届“中国-印度软件产业合作高峰会”在京召开,更使这一话题再度升温。发展中国家发展软件产业的成功典范非印度莫属。十几年前,我国与印度都开始发展软件产业,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2.
冯卫东 《程序员》2001,(6):39-42
中目的软件产业处于何种境地?推进市场发展的症结在哪里?出口何在?本文作者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阅历。对照世界软件大国的发展模式。寻找出实现中国软件产业之理想的现实之路。不容错过!  相似文献   

3.
商务新闻     
“互联网时代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 4月7日,受信息产业部信息产品司委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与北京实达软件产业公司联合在奥林匹克饭店举行了“互联网时代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会上,来自信息产业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企业、科研院所的代表就互联网经济与软件产业的关系、互联网时代软件企业独立存在的环境如何、软件产业  相似文献   

4.
郝燕 《软件世界》2007,(18):31-35
创新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是软件产业创新的主体。如何依靠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怎样在认清世界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及需要,努力形成有特色的自主软件科技创新体系?并在促进软件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提升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暨企业创新高峰会”在立足产业发展,凝聚产业力量,把握产业脉搏等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软件世界》2004,(2):32-33
中国软件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中国软件企业又需要怎样的领军人物?这个问题已被2001年度和2002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的评选活动所回答。  相似文献   

6.
软件“王国”是大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各地纷纷建立自己的软件园,这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推动。但软件园是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好途径?中国软件产业太“软”的结症是什么?我们应认真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会主题报告有:”加入WTO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软件产业投融资环境与相关政策”,“中国软件产业形势与投资分析”,“推行企业管理信息化为软件市场带来商机”,“创业板与软件企业的发展机遇”,“投资基金法释要”,“新世纪软件国发展的新思路”,“中国入世与软件出口模式”,“软件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等  相似文献   

8.
合作     
《软件世界》2006,(16):6-7
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主办,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承办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暨企业创新高峰会”,将于9月1日在南京召开。本届峰会的主题为:中国软件产业做大做强与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9.
他国的月亮并不圆。中国软件产业在模仿过印美模式之后,开始在一些“新兴”领域中寻求个性化突破。三年了。中国软件产业在达到历史新高的同时却未达到自己三年前设立的目标。2004年,中国软件市场销售收入达2300亿元,但是与软件大国的差距依然较大。而且这一成绩距离2002年国务院办公室下发的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的总体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为何如此不尽如人意?专家认为,技术不行、资金不足、企业规模不大等原因都是表象,归根结底是我们国家还没有找到软件产业发展的正确模式。曾经,有人推崇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从规模和品种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的技术水平、产业规划、产品结构和经营状况都还没有走出产业初创阶段步履蹒跚的窘况。软件产业本来是信息时代“骄傲的公主”,可在中国,却在穷困中自生自灭。难怪有人称中国软件企业是“永远不能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 大体而言,中国软件产业当前主要存在  相似文献   

11.
4月12日,第六届“中国软件十大领军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世纪金源酒店举行。本届评选活动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与持续成长”,活动产生“2006年度中国软件十大领军人物”,以及“2006年度中国软件企业风云人物”两项大奖。如今,中国企业已覆盖大部分软件领域,软件产业链也越来越完善。在这次十大领军人物的评选活动中,候选人所在软件产业范围广泛,有基础软件,也有应用软件等。本次“中国软件十大领军人物”活动聚焦软件产业领域技术突破、探求领军人物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关注领军人物的软件产业市场创新、结构创新、制度创新等重大贡献。持续成长一直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而对软件产业来说,持续成长的理念尤为显得重要。在创新的路上,中国软件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快速成长和壮大起来,并成为整个IT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现在,中国的软件企业要开始把眼光伸的更长更远,聚焦全球,寻求持续成长,从而赢得未来市场发展的主导权,这也是我们此次“全球视野与持续成长”主题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解读大连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大连市信息产业局的数字,2005年大连市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这是大连软件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8年的时间,大连软件产业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历史性跨越。现在,她正运筹帷幄,以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经济实现国际化之路—大连软件产业正在迈向第二次飞跃;8年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等一系列荣誉都授予了大连,而她又拥有了两个更动听的名字—东方硅谷、中国的班加罗尔;今天,如果我们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软件是大连的城市名片”,已经不能代表软件产业在大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8年来,大连软件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链—政策、人才、外包、自主创新、软件园等在各自的生态链下成长、壮大—大连,正在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正在解析的一个模式。大连模式可以复制吗?我们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国软件产业来说,大连模式值得我们探讨、借鉴、反思……大连软件的蓬勃发展是独特优势下产生的人与事的独特组合,这就是中国软件产业孵化出的最为醒目的“大连模式”。通过深入采访,我们发现,成功打造“大连模式”的并不是一两个单独因素所为,而是一系列因素所打造的产业链。看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就好像在看一出精彩的牌局。依山傍海的东北亚中心地理位置是大连的一手好牌底;第一张牌,大力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打造城市品牌;第二张牌,独特的“官助民办”软件园运营模式;第三张牌,依托外包优势,拉动自主创新,形成“两翼齐飞”态势;第四张牌,通过建立较为完整、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体系,成为中国IT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策略是什么?在“十一五”开年第一年,2006又将有哪些举措?在“2006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和中关村软件园等相关领导、专家,给出了北京市在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脉络。北京市发改委张工副主任在会上强调,要大力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促进软件从手工业向工业化方向发展,加快中关村软件园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软件产业之都;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产业国际化,以改善公共技术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智造软件     
郝艳 《软件世界》2008,(5):20-27
今天,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已突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的十分之一,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软件产业已逐渐抽身于“软件代工厂”?当2007年新一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快速涨潮,我国软件产业又将怎样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项目的盲目上马,到选型的谨慎为之,我国企业信息化已经告别盲从年代。市场成熟必然推动需求市场的膨胀。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软件产业背后的软件应用价值张力已逐渐突显。 4月15日,以“提升软件应用价值”为主题的“2008中国软件促进大会”在京召开,相关领导、产业专家及国内软件产业十大领军人物、领军企业分别阐述了自身对产业环境、产业发展及软件应用价值的看法。这里,我们采访了部分获奖企业代表,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思路,触摸中国软件产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聚焦软件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胜 《软件世界》2004,(6):56-58
就在中国的软件企业争相探讨如何走出国门,加入到国际外包链条当中时,印度、爱尔兰等国外外包巨头却看好国内IT外包的广阔前景,纷纷登陆中国。IONA,爱尔兰最大的软件公司,99%以上的销售收入都来自本土之外的市场,不久前将亚太软件研发中心落户北京。他们如何看待中国的IT外包市场?“国际化”热情正高的中国软件企业如何权衡“走进来”与“走出去”之间的平衡?作为中国软件产业智囊的中国软件研究所又是如何看待中国软件企业“走出去”的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对外宣布:首届“中国软件产业风险投资研讨会”于10月23日至10月26日在西安召开。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强调使用正版软件,打击盗版,九五计划进入最后一年和加入WTO的临近,软件产业逐渐升温,行业、企业应用软件和网络软件发展迅猛。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了发展软件产业新政策的18号文件。这些利好消息和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促使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据介绍,作为主办单位的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之所以选在西安召开首届“中国软件产业风险投资研讨会”,有三个考虑,第一,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努…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为中国软件产业鼓与呼杨万朗 林州万通电子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隐忧”。当然,像我这样“管闲事”的人应该还有一些吧,就像十年前担忧我们的硬件厂商一样:中国的软件产业怎么办?自主版权怎么办?出口怎么办?还有盗版等等。我经常想,谁能够拯救中国软件产业,哪些软件企业能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龙头”。当然,在经历了数年的炒作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望。但是,偶然间看到了贵刊的“软件园”系列,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还有这么多默默无闻地为中国软件产业拼搏的人们,原来中国软件企业已经制定了“群体突破”的产业政策……看到…  相似文献   

18.
重划软件价值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用一种割裂的方式来看待中国软件产业及其发展。因此,常常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诸如软件政府采购所引发的争议,外包软件领域所谓的“龙象之争”,以及延续多年的盗版软件之祸与知识产权纷争等话题。然而,这些局部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即使偶有突破,也无法解决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等基础性问题,这无疑给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使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之路显得格外艰难和漫长。探求中国软件的发展道路,要从整个产业的结构支撑和价值导向入手,以全局视角和结构化认知,来寻找最适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软件产业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软件产业的整体增长显著,而软件上市公司的表现却让人忧心忡忡。2004年并没有出现期望中的火热场面,就像人们期待IT业的整体复苏一样,在一年又一年的期待与失望中,软件人和关心软件产业的人正在面临着新的考验。 软件产业整体的向好与软件企业的表现不佳,恰恰反映出当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问题,即促使软件产值增加的一个相当大的因素是软件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低利润的“倾销”,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这已经形成了软件产业的“泡沫”。近期愈演愈烈的伪软件公司现象,更加大了“泡沫”问…  相似文献   

20.
两个伪问题     
刘英武 《程序员》2007,(4):134-134
我曾经被问到两个问题:第一,该如何扭转目前中国软件产业的颓势?第二,身为中国的软件企业,到底是选择“开放式创新”还是选择“自主式创新”?我觉得两个问题都是伪问题。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一般来讲,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产业也好,如果谈到“扭转”,说明它是在一个困境当中,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