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美国发布2012-2016年家庭火灾烟雾报警器数据报告。报告数据主要来自美国火灾事件报告系统和美国消防协会年度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消防部门接收到的家庭火灾报告中,有3/4装有烟雾报警器,超过1/2听到警报声音。约3/5的家庭亡人火灾是由于没有安装烟雾报警器或烟雾报警器没有动作所致。在装有烟雾报警器但报警  相似文献   

2.
烟雾报警器已成为美国家庭住宅的普遍特征,因报警器的警报声而惊醒逃生的案例在报纸上屡屡报导。 1 5起住宅火灾死亡事故中有3起未安装烟雾报警器或报警器不能正常工作 2007-2011年,美国消防机构的报告显示,73%报警器都发出了警报。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消防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美国住宅火灾感烟报警器》表明,感烟报警器是预防火灾发生的最有效方式之一。2007-2011年,在美国,超过30%造成人员死亡的火灾事故是由于住宅内未安装感烟报警器引起,造成人员死亡火灾事故的25%是由于住宅中感烟报警器故障引起。  相似文献   

4.
美国力争普及家用感烟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据了解,从1992年到现在,美国已有90%的住宅安装了一个以上的感烟报答器。美国的住宅火灾有一多半发生在没有安装这种报警器的住宅;而在已安装了报警器的住宅,所发生的火灾有三分之一是因为①买了而未装,②装了而...  相似文献   

5.
在煤气事故的防范措施中,采用煤气报警和煤气检测器最为直接有效。日本大多数的煤气事故由家庭用具的误操作引起,一般液化石油气(LPG)家庭采用用户报器的占98.3%,城市煤气(甲烷)用户采用报警器的约占35%(1994.12止)。民用煤气报警器的推广可以成功防范煤气事故。建议中国从商业设施着手,在宾馆、饭店等安装煤气报警器,并在大批民用住宅内普及配置。文章对各种用于工业、商业和家庭的固定式或轻便式煤气检测报警系统和仪器产品作了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家庭火灾安全 如果一场大火发生在午夜,你和你的家人可以安全逃生吗?尽管大多数的美国人相信他们可以活着离开,然而,NFPA1997年的家庭火灾逃生调查报告表明,仅有少部分(16%)曾实际制定并实施过家庭火灾逃生计划,以确保他们可以快速安全地逃离火场。 每年在美国家庭中约有4000人因火灾而死亡,这经常是因为人们没有或不能及时地从燃烧的家中逃出来。制定和实践家庭火灾逃脱计划是得救的关键。 有效的家庭火灾逃生计划应包括下列几个要素: 在家里的每一楼层和室内、室外睡眠区安装可正常工作的烟雾报警器。每月启动测试按钮检测报…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最近发布了其2009-2013年的家庭火灾统计数据结果。在这5年中,平均每年发生约162 400起家庭火灾,造成430人死亡,5 400人受伤。在这些家庭火灾中,50%是灶具部位起火引发火灾。据统计,厨房火灾占每年家庭火灾总数的45%,造成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占家庭火灾总死亡和受伤人数的16%和42%。统计数据还显示,厨房火灾多数发生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虽然美国采取了很多措施预防厨房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消防与生活》2005,(11):30-30
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安装感烟报警器。感烟报警器在1996年以前称为“烟雾探测器”.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感烟报警器引入美国家庭后,它已极其有效地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住在配有足够的正常工作的感烟报警器的住宅内,其居民时火灾生还机会将增加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与美国消防管理局(USFA)对美国家庭火灾做了最新统计,号召用户在家中安装烟雾报警器,并安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该项工作对于发展家庭火灾逃生计划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火灾发生的最主要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于2016年10月9-15日举行消防周活动。美国消防协会(NFPA)调查发现,公众对烟雾报警器存在很多误解,从而增加了家庭火灾风险。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清楚烟雾报警器的使用年限并知道多久更换一次。2016年消防活动周提出了"烟雾报警器每10年更换一次;清楚家庭烟雾报警器的详细使用年限"的宣传内容。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这并非是一封普通的读者来信,而是一则充满着睿智与思考的建议。文中所提到的在城市居民家庭中安装火灾报警器,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话题。半个世纪前,当电脑来到我们这个世界时,人们并没有想到,它会像今天这样成为城市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可以设想,一旦火灾报警器像电视机、电冰箱、电脑那样成为家居的必备品,城市居民火灾的伤亡隐忧必将会大大改观。  相似文献   

12.
热点关注:2012年8月22日,闸北消防支队会同天目西街道为辖区100名8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家庭,免费安装独立式火灾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将自动报警,提醒老人及时逃生,也提醒周围邻居帮助救援。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家庭火灾一旦发生,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灭火器材缺乏及因人惊慌失措、逃生迟缓等情况,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有专家称,家庭火灾报警器对于预防家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具有现实意义。按照"上海市消防十二五规划",上海将推广安装居民家用火灾探测报警器,在高层住宅公用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手动报警等装置。本期,"观点圆桌"栏目就家庭是否需要安装火灾报警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美国 9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套感烟报警器。近年来 ,拥有感烟报警器的家庭有所增长 ,住宅失火造成的死亡数几乎降低了一半。但是有些不实用的感烟报警器的数目也在增长。专家警告说 ,如果不尽快处理这些无用的感烟报警器的话 ,那么估计有三分之一的家庭会有这种无法使用的感烟报警器。消防局发现拥有这种设备的家庭有一半家庭的设备不起任何作用。这些设备无法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种是无法区分误报 ;另一种是超过了使用期。家居感烟报警器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个传感器 ,一个喇叭 ,一个电池装置 (或者连接到电线上 )和一个线路板。 (当报…  相似文献   

14.
式施行。该条例规定,新建、改建的住宅有安装火灾报警器的义务。此项规定的目的,是在于减少住宅火灾的死亡人数,所以并未规定不履行义务的处罚办法。据悉,正在修订的日本消防法,也将增加相同的内容,即2年内(2006年6月底前)新建、改建的住宅有义务安装火灾报警器,两年后,在用的旧住宅也要求安装火灾报警器,即把这项规定,从东京都向全国扩展。1住宅火灾死亡人数持续上升日本民宅安装火灾报警器的很少,火灾报警器的普及率估计仅有1%,其中单户住宅和小型多户住宅安装火灾报警器的更少。据统计,2003年日本死于建筑物火灾的人为1202人(自杀者除外)…  相似文献   

15.
火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火灾报警器的出现使火魔遇到了克星,它能尽早地探测初起火灾,向人们通报火警,使人们能及时疏散或去扑救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独立式离子感烟火灾报警器的出现对火灾预防厂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独立式离子感烟火灾报警器不同于原有火灾报警器的特点是它采用于电池,不需要布线设置,安装方便快捷。它能广泛用干商店(场)、宾馆、饭店、办公楼、写字楼,特别是可以用于普通居民家庭中,可以安装在房间、大厅、走道、卧室等处。在我国,由于家庭电气化、装修业的迅速发展,家庭火灾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消防信息     
1 日本推广住宅火灾报警器遇到的问题 2004年修改的日本消防法,增加了住宅火灾报警器的内容。该法规定,住宅建筑也有安装火灾报警器的义务。时间要求,从2006年6月起,全国范围内新建住宅时,都有义务安装火灾报警器;从2008年6月起,现有住宅也有安装火灾报警器的义务,各市町村要修改消防条例,对此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7.
美国消防局最近开始组织实施一个新的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对美国家用感烟探测报警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研究和调查。 家庭火灾是美国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原因。统计资料表明,尽管每年发生家庭火灾的次数只占美国全年各类火灾总数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7月,美国消防协会(NFPA)发布了《喷淋系统:美国经验》报告。报告总结了喷淋系统,特别是家用喷淋系统的安装情况、可靠度、有效性以及对结构火灾的影响。统计发现,2010-2014年发生的结构火灾中,只有10%的起火建筑安装了喷淋系统。家庭火灾导致亡人事故较多,但发生火灾的住宅建筑中,仅有7%安装了喷淋系统。统计还显示,每1 000人的家庭火灾中,安装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磐田市对现有住宅义务安装火灾报警器已经6年多,安装率为76.4%,该市火灾处于全国平均值以下的状态。本次火灾是一起电暖炉引发的小火灾,虽然烧损程度不严重,却有一人死亡。受灾建筑物未安装报警器,从火灾状况来看,如果装了报警器,不会出现死伤情况。在探寻火灾原因的同时,为了谋求预防类似火灾再次发生,利用宣传机构将火灾的危害性广而告之,达到敦促人们安装火灾报警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1美国呼吁家庭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家庭火灾会对人们和社区产生巨大的威胁。在美国,年均将近2 500人葬身火海。去年死于一间或两间卧室的房子的人数占到83%。有一间或两间卧室的房子发生火灾导致消防员死亡的人数占到67%。因此在全美,包括消防机构都呼吁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求协调一致鼓励在家庭中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见图1)。2009年,美国消防协会(NF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