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汤轩林 《陕西水利》2002,(Z1):68-69
本文介绍了大水沟水库工程砂岸滑坡体监监测系统的布设情况,通过对监测成果的分析,论证了滑坡体位移变化的规律,为确保施工期安全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工程特点,苏州裴家圩闸站设置了安全自动监测系统,介绍了工程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软件功能选择,总结了系统运行维护的经验。应用实践表明,自动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连续地得到观测数据,提高了工程观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今后在水闸和泵站等水工建筑物设置安全自动监测系统会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电工程建设能力的提高和规模的迅速发展,安全监测要求也随之提高。施工期监测资料管理工作繁杂,数据处理工作量较大,如锦屏一级水电站有1万余测点,人工数据采集、处理无法及时、快速、全面、准确、可靠满足工程施工期安全监测等要求。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技术的进步,施工期安全监测信息化管理正在逐步变为现实,通过安全监测仪器接入自动化采集系统,实现现场自动数据采集,将采集上来的数据流接入监测环网中再加以信息软件处理后,可实现参建各方及时了解现场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数据变化情况,为安全监测仪器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后续电厂接手安全监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小湾水电站工程施工期安全监测数据库信息管理及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针对小湾工程安全监测测点多,仪器分布广,监测信息量大,施工期较长,从该系统的需求人手,介绍系统的开发平台选择,数据结构设计,主要功能及特点,并阐述了系统在小湾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应用为小湾工程的施工期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小湾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小湾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在施工期实施的最大的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共接入各类监测测点6 391个.文中系统地论述了小湾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包括子系统的设置、系统网络设计、通信方式设计、系统防雷设计、系统功能设计、数据流程、施工期分阶段实施方案等,对今后大型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实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施工期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态,指导现场安全施工和反馈设计,双江口水电站需要在地下厂房洞室群大规模开挖前完成安全监测临时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实时捕捉施工过程中由高地应力释放、开挖爆破等因素引起的围岩变形及支护应力调整,发挥施工现场安全监测预警功能.笔者从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临时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结合工程实例,阐述施工期安全监测临时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设计思路、规划方案与预警手段,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索风营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地下硐室群的施工期安全监测状况,对监测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分析评价了分层开挖施工过程与硐室围岩变形监测成果的影响因素关系,与其他已建工程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滩坑水电站平面控制网建立于施工初期,为电站的施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电站已经建成发电,为了解各控制网点经过施工期、蓄水期的稳定情况进行了本次监测。文章详细阐述了平面控制网监测的现场实施、成果验算、平差计算和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施工期安全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叙述了三峡工程施工期安全监测数据库的开发要点.针对三峡工程安全监测测点多,仪器范围广,数据量大,施工期长,需分阶段实施等特点,采用了系统结构、面向任意数据库自适应能力的通用程序设计(包括数据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制表程序)、可视化查询、多媒体技术等开发方法,建立起数百个监测数据库,入库数据已达数百万个,为施工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17,(Z1):47-50
乌东德水电站安全监测主要包括枢纽工程变形监测网、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大坝工程四大部分。通过简要介绍各工程部位监测范围及仪器布置,分别对乌东德水电站边坡工程与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左右岸主厂房施工期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区域存在较明显变形。根据安全监测成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针对性施工措施,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保证了施工期安全。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进展及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维勤 《中国水利》2012,(20):57-59
黄河流域通过60多年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基本摸清了水土流失情况,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开展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制定了监测规划、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分析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使用程度,归纳出数据类型单一、共享机制不畅、缺乏开发加工、评价研究滞后、缺乏相应规范等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长期稳定连续共享的监测体系,加强水土流失数学模型研发,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理论及技术水平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特殊性,使得其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监测系统尤为重要。本安全监测系统是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自动化调度与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之下的一个应用子系统,它将通过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对资料进行快速整理和分析,并对建筑物安全性做出评价。有效而准确地对各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13.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Ⅰ)基本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评价体系和方法.文中构建了以监测设计评价、单项监测系统评价(包括现场调查、现场测试和长期观测精度分析)、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价以及监测管理工作评价为基本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单项评价指标和监测系统整体工作状态的评价等级划分方法及标准,可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并可为将来制定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的相关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国家宏观决策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水土流失监测设施设备落后、监测周期长、费时费力,可靠性差,不能实现实时在线监测,人为因素对观测数据和科学性影响比较大。该研究通过研制水土流失实时监测器,运用在线监测方法、手段,对水土流失进行实时测量,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动态实时监测,形成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系统。对监测点数据采集的关键设备一水土流失实时监测器的原理等作了介绍,该监测器与传统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监测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十三陵蓄能电站上池大坝内部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改造,抽水蓄能电站抽水、发电工况变化频繁,对坝体的变形监测要求测量频次高、数据分析速度快、各监测项目同步性好。因而,实现坝体内部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有利于早发现坝体隐患,成为大坝安全监测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6.
山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水文事件增加造成山洪灾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现状,综述了山区暴雨洪水过程模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和防灾减灾模式构建的最近进展。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从机理研究、技术研发、模式构建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的作用;采用"自然-社会"二元山洪灾害防治范式。研究成果可为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升级改造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混沌理论、小波分解与重构,以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的大坝监测序列小波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利用小波分析将大坝监测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细节时间序列,并利用RBF神经网络和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混沌理论对两种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得到预测值。实例分析表明,本模型能够克服监测序列中的噪声干扰,反映大坝监测序列的多尺度特性,对监测数据的预测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中澳技术合作河北水及农业管理项目在坝上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旨在利用先进的方法对当地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客观评估,并对未来的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找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大型灌区移动智慧管理系统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灌区具有空间范围广、节点建筑物类型多、特征数据分散等特点,所涉及信息种类繁多且数据量巨大,目前常规人工巡检及测量手段已不能满足灌区信息高效管理和利用的要求。为提高灌区管理信息化水平,基于GIS技术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基于GIS的大型灌区移动智慧管理系统框架,并依据灌区常设监测和管理项目,对其系统模块和功能进行划分。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为例,研发了灌区GIS移动智慧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各遥测站及节点建筑物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为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华风险不仅是水利工程规划时需要考虑的环境问题,也是水利设施运营时不能忽视的监测项目。为了提高明渠水化风险等级预测的准确率,针对水华成因的不确定性和发展的时序性,基于动态朴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提出一种应用于明渠的水华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用水华风险等级结点对应藻叶绿素a(Chla)的浓度,并考虑了9项影响水藻生长的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参数的设计。在苏州河道北门桥2011年6月初至9月初观测的53例连续监测数据上,与基于朴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的评估模型进行比较实验。混淆矩阵显示对中等风险情况的预测识别率提高了15.625%,单尾配对t检验表明在显著性水平0.05时,两模型预测识别率差异显著。考虑了时序特征的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分类器的评估模型对明渠中等水化风险的预测识别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