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便是母爱,这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爱,是一种不计任何代价的爱,是一种不求任何回报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也应有慈母般的爱.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孩子更需要爱,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仅有三年时间,在教育学生方面缺少一些好的方法.但从一次语文课中我悟出了一点:老师爱学生只要发自内心就够了. 那次语文课,我让学生完成一道写自己愿望的题.我们班一位平时淘气、捣蛋、爱惹是生非的学生,他是这样写的: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妈妈能每天高兴的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愿望是,老师能天天笑眯眯的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当看到这位同学的作业时,我真的很高兴,而且高兴之余也有些感动.我毫不犹豫的在后面写道:好,你真棒!你一点也不笨,你妈妈看了也会这么认为的.  相似文献   

3.
"花为什么会开?"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另一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最漂亮!"第四个学生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第五个学生说:"她也长着耳朵,她想听听小朋友们唱歌."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了句:"老师,您说呢?"我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我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稚气的回答后,我放弃了准备好的答案.当时我想,这样处理有我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自己原来的"标准答案",而保护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当你想让他听的时候,他却非要说;当你要他说的时候,他又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课上不说话,瞪着眼睛使劲听,可一问三不知."这既是教师的抱怨,也是教师的无奈."我上课听得很明白的,可一做题就不会."这是学生的无奈,也是教师的无奈.课堂听讲不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为什么听讲质量低,如何提高听讲能力,是教学者和学习者都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深广的阅历.还需要热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知面又知心.学生爱教师,有兴趣,他就会积极的参与,反之就不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需要有责任感,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止动作.思想情感都影响着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与任课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是我个人对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去年4月有一天下午,我现在的一个学生说:"老师,下午6点你晚点走,你过去的学生找你".我想他们又是想我了,因为他们隔一段时间都要来找我聊一聊,汇报一下高中的近段情况.  相似文献   

8.
管好你自己     
13岁那年,我同我的"金牌搭档"汤姆·汉克森有过一次冒险经历.说汤姆是我的"金牌搭档",是因为每次我做"坏事",总少不了他的配合.他叫我"弯点子玛丽安",并说在我身上看不到任何女孩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9.
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良好的班级文化,会让每位学生以此自励自勉,这样的班级想不好都难;这样的学生哪怕现在默默无闻,以后也会十分优秀. 我抓住学校建设"温馨班级"这一契机,从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角度出发,去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希望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从整体上来分析人的话,高智者有2%,弱智者有3%,而95%都在正常范畴内,先天的智力差别并不大,所谓的"差生"是一个人为的歧视性概念,因此,"后进生"变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称呼.那么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工作者,对于应该怎样对待"后进生",即所谓的"差生",我觉得要看情况而定.这些学生大致上可分为两种,有特殊爱好、特长,然而却成绩不好的学生是一种;另一种是比较懒散、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我认为无论是转化前一种学生还是转化后一种学生,我们都应给差生多点"偏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学校的推荐,我有幸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全书字里行间都流露着雷夫对学生的真爱,到处散发着金子般的教育智慧. 雷夫应该是很有成就感的,毕竟他从教20多年,获得了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HBE)等.多么难得啊!但我实在不敢确定他的成就感仅仅来源于此.我想,当孩子们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最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末、假期到老师家学习时,他应该是更开心的,他的激动、自豪、喜悦也更多地源自这里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作经验少的班主任,谈到班级管理,一上去我的注意力和精力几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务工作上,把着力点落在"管、卡、压"学生上,班上任何事都事必躬亲.我个人认为,只要我肯努力工作,肯花时间,就能工作到位,一定会有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每次接手新班之前,我都有意要让自己对这个班一无所知.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回避可能存在的问题,而是想依据自己的观察来判断事实真相. 我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同情况下告诉学生:"我对你们的过去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而优秀不单单是指读书,读书好只是优秀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丁有宽先生说:"爱心是根.教师的天职是给学生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的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应该与教育同在".  相似文献   

15.
"爱"要勇敢说出口 "我对他大声喊,你现在必须停下来,如果再这样干下去,我是不会走的!只见他从5米高的脚手架上哧溜就下来了,一下子站在我的面前,比我足足高了快两头,满脸怒火的瞪着我,我们就那样大概僵持了有5秒钟……"王春芬说.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眼里,我大概是属于那种有"绝活"的老师吧,可是我的"绝活"到底是什么,好像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学生叫我吉他老师,因为我爱弹吉他,甚至直到现在都还在带学生;可是不久又有学生叫我鼓手老师了,因为他们知道我一直在乐队担任鼓手;从1998年开始,我又给学生上音乐鉴赏课,也许因为经常不拘小节,又有人叫我艺术家老师;每到高二的时候,又给学生上电影欣赏课,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叫我导演老师……弄来弄去,仿佛教育已经只是我的副业了,于是索性我自称是最"不务正业"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师爱的智慧     
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相似文献   

18.
在刚接手二年级一个班的体育课时,我让学生连续报数,当轮到一个女孩子时,声音稍有停顿,后面的同学就隔过她继续报数,我很奇怪,想等同学们都报完后问问这是怎么回事.可还没等我开口,其他同学就都嚷开了:"老师她叫小莉,从来不说话,"我当时只是冲她笑了一下,想看她在后续活动中的表现,结果她总是在一边观看,却不愿参加.我很奇怪,小莉文静、漂亮,却总是羞涩地低着头,当发现我看她时,她马上略带微笑地低下头.下课时我主动找她谈话,可她却笑着低下了头.其他女孩子跟我左一句右一句地聊了起来,我发现她对我们的谈话也有些好奇,时不时地也会偷偷看一下,然后马上又低下头.看到这一举动我隐约地感觉到她想参与我们的谈话,只是不知如何与我们接触.  相似文献   

19.
"换书"风波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捐书活动中,我班同学积极响应,捐书踊跃且所捐书籍质量很高.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也随之出现了. "孙老师,咱们班好多同学都让我来跟您商量一下,能不能在把书交到学校之前,先让同学们在班里互换一下?"午休时,班长在办公室找到我. "换书?为什么换?怎么换?"我感到很惊讶,学生们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好多同学捐的书都特好,有些同学看到了,想自己留下来,再从家里拿别的书补上."  相似文献   

20.
那是我上的第三次环保DIY自主课,主题是牙签贴画.面对刚上学没多久的学生,我在出示了一些牙签贴画作品后,给学生示范做了一个简单的小房子,想教给他们如何粘贴,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制作.卡纸发下去了,我以为学生会很兴奋地开始他们的创作,但教室里却很安静.不少学生东张西望,有的还举手说,老师我不会.我耐心地鼓励他们:"再想想,刚才我们都看到了什么样的作品?"这一句提示,使不少学生都低头做了起来.我在教室里转了几圈,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我示范的房子来模仿,看不到一丝的创新.我心中暗自着急,但又想到也许学生们是先模仿再创作,要不这节课就这样吧,下次课再来一次牙签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