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GPS/GPRS模块设计了一套校园定位监控系统,GPS通信系统运用GPS模块接收来自GPS定位卫星的定位信息,经过进一步的存储和解析处理,在LCD与PC机上实时显示,并通过OZI软件制作电子地图以完成在电子地图上实现自动导航功能.此外扩展了GPRS模块,将定位信息以GPRS通信的方式传送到监控终端,实现了校园的监控、调度、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无线智能锁通信易受障碍物影响、不支持移动终端控制、监控难度大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433 MHz无线模块和WiFi技术的智能锁系统。系统通过串口将刷卡信息传给433 MHz无线模块,无线模块将数据信息传给集中器,经集中器转换,数据信息以WiFi信号发送出去。上位机监控开门动作,并支持查询刷卡信息、控制智能锁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医用一体机和GPRS模块的特点,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设计了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的远程无线报警系统.一体机与GPRS模块之间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以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远程无线报警.通过AT指令,应用程序将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编码,发送给GPRS模块,实现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和报警.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或系统通过过程总线收发电气量和开关量信息,传统的模拟式测试装置和系统需要增加数模转换设备以及通信模块才能实现数字化保护装置或系统的测试.数字仿真软件由于本身就具备数字信息处理功能因而只需要增加通信程序就能够满足要求.通过分析对比,提出在MATLAB/Simulink的PSB仿真工具包的基础上,用WinPcap工具系统开发IEC 61850过程层通信功能,从而完全由软件实现了继电保护的测试系统。通过简单的仿真系统示例,验证了该方案完全满足动态、闭环、实时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对户外光伏组件性能进行比对,设计了一款基于IV曲线测试的户外多通道光伏组件评测系统。系统采用便携式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与下位机6个数据采集模块和6个探头盒单元之间分别建立串口通信,实现对下位机采集数据的接受、分析和处理。本文对系统的结构、硬软件方案设计进行了介绍,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实验验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物联网系统中多样性通信网络导致的信息割裂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网络控制器.该网络控制器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汇集不同终端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传统通信网络进行连接传输,构建一个统一管理的物联网系统,进而形成了多样通信网络的统一性.根据系统实现方案,在硬件、软件设计的基础上搭建了系统实验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网络控制器能够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送和协议转换,且具有良好的数据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一种分布式信息监控系统的框架,对分布节点测控模块、总控制台和分布节点的通信接口以及通信数据帧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分析了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计算机与PLC之间E-mail文件的传输,系统采用OMRON公司CS系列的CS1W-ETN21通信模块通过网络交换机与管理机进行通信.邮件传输系统利用邮件发送协议SMTP和邮件接收协议POP,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通过在计算机客户端建立邮箱,接收ETN21模块发送的现场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数据,管理机根据接收结果,向位于现场的ETN21发送远程控制命令进行远程操作并接收由PLC送回的电子邮件.通过发送和接收实验,验证了计算机与PLC通信模块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实现文件传输,从而实现通过以太网对PLC现场设备的实时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
基于GSM网络平台,采用了TC35I和STC89C52作为数据收发系统,进行单片机STC89C52与短信收发模块TC35I的数据传输,以及PC机与STC89C52通信的研究,并进行了系统硬件与软件方案的设计和系统调试.利用PC机作为数据管理和服务器,实现了PC机、STC89C52单片机与TC35I收发系统的通信.  相似文献   

10.
基于GSM网络平台,采用了TC35I和STC89C52作为数据收发系统,进行单片机STC89C52与短信收发模块TC35I的数据传输,以及PC机与STC89C52通信的研究,并进行了系统硬件与软件方案的设计和系统调试.利用PC机作为数据管理和服务器,实现了PC机、STC89C52单片机与TC35I收发系统的通信.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公交站或大型客运站客流信息和车内信息获取不便的缺陷,给予乘客更为舒适的乘坐体验并实现公交管理系统中客流统计,基于STM32单片机,以STM32F103VET6为控制核心,对WiFi探针模块、GPS模块、串口通信模块进行整合,开发设计了检测系统.通过探针模块探测得到乘客MAC地址,经单片机对比去重后通过串口通信收发至宿主机,结合软硬件设计探测公交客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借助OD矩阵进行深化处理,以提高数据可视化程度,在方便乘客的同时实现信息的多方交互.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GSM短信息的远程液位监控报警系统.利用TC35通信模块的短信息功能实现远程单片机与监控中心之间数据和控制指令的双向通信.该系统以GSM网络为平台,结合单片机系统和串口,实现了对远程液位监控和报警.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RF的机械加工条形码数据采集系统.介绍了系统解决方案及软硬件实现方法.该系统将具有RF无线射频通信功能的条形码数据采集器组网进行数据的传输,解决了人工填单将生产现场的数据信息上报管理系统的实际问题,实现了生产现场条形码数据采集与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在分布式监控系统中传统通信手段的局限性,作者提出了基于无线公网GPRS构建分布式监控通信网络的方案,并介绍了一个基于GPRS无线监控系统的设计实例.制定了分布式监控系统的通信规约,运用VC++编程语言设计PC和GPRS模块之间的通信软件,以短消息SMS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送.该方案使得建立的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不仅广而且费用低廉,不受区域和通信线路等限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计算机与PLC之间E-mail文件的传输,系统采用OMRON公司CS系列的CS1W-ETN21通信模块通过网络交换机与管理机进行通信.邮件传输系统利用邮件发送协议SMTP和邮件接收协议POP,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通过在计算机客户端建立邮箱,接收ETN21模块发送的现场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数据,管理机根据接收结果,向位于现场的ETN21发送远程控制命令进行远程操作并接收由PLC送回的电子邮件.通过发送和接收实验,验证了计算机与PLC通信模块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实现文件传输,从而实现通过以太网对PLC现场设备的实时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主要应用在宽带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领域.GPRS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开发互联网、移动性管理以及无线监控等方面.针对系统在远程监控上的应用方案,制定了系统实现的功能以及性能指标.根据给定的应用方案设计了无线监控数据传输系统的模型,并对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实现进行了研究.基于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针对GPRS模块通信编程,模拟量、数字量的采集任务编写以及触摸屏显示部分应用μC/GUI编程,通过GPRS网络使远程终端能接收到工业现场采集到的数据,从而达到监控的目的.在实现过程中,将终端的功能进行分类并安排到不同任务中实现,再利用操作系统对任务进行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实用的同时,最终实现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类人机器人足球比赛通信环境的高效性和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套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该通信方案主要解决三个问题:通信平台、通信模块硬件设计和通信协议。其中,通信平台是实现信息交互的物理硬件,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是无线传输模块的控制电路设计,通信协议是类人机器人系统中协作信息内容和格式的约定。本文建立了类人足球机器人通信子系统的通信平台,给出了基于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并为多机器人系统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对话协议。实验和比赛结果证明了该通信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ICETEK-DM642-IDK-M及BenQ M22通信模块设计了桥梁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系统.将GPRS通信技术运用于桥梁检测远程数据传输,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更好地实现了桥梁检测数据远程实时传输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系统的实现,包括系统任务分配、海量数据的通信和存储,算法模块的并行、映射和调度.针对数据通信在实时系统中是不同节点间的多层次、多速率数据传输的问题,在建立的参数化处理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异构STAP系统实现中的不同任务间通信规划方法,讨论了不同通信结构层次对数据通信的影响,并基于粗粒度任务模型实现了四通道STAP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规划的数据通信方案能满足系统的实时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在分布式监控系统中传统通信手段的局限性,作者提出了基于无线公网GPRS构建分布式监控通信网络的方案,并介绍了一个基于GPRS无线监控系统的设计实例.制定了分布式监控系统的通信规约,运用VC++编程语言设计PC和GPRS模块之间的通信软件,以短消息SMS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送.该方案使得建立的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不仅广而且费用低廉,不受区域和通信线路等限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