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新技术在食品杀菌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食品杀菌工艺,是采用蒸、煮、加热的方法,利用传导和对流换热,热源从食品的外表向内部传递进行加热,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使食品中的微生物达到热力致死.这.种杀菌方式,加热时间长,能源利用率低,最主要的是产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损失较大.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各种食品的总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食品不破坏或少破坏营养成分,保持原有的风味.这就对食品的  相似文献   

2.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食品交易市场的约束及监管,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从而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但目前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相关机构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最大程度发挥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作用,防止不达标食品流入市场,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本文主要对当前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背景下,不安全的食品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而且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应当对营养成分加以检测,进而充分发挥营养成分检测在我国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营养成分检测在我国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提高食品安全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营养强化剂"是指为调整和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而加入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是保证人们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劳动条件下获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既能保持原有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又易于长期贮藏、食用方便的速冻食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它自60年代在欧洲问世以来,短短30年中已风靡世界.无疑速冻食品无论现在和将来,在国际国内都具有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食品类型多样化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食品营养检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食品营养检测工作高效开展,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重视,注重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人们更加关注食品的品种、质量和营养成分,这也相应推动了中国的食品工业朝着更加注重质量和营养成分的方向发展。泰莱公司凭借其1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不断推陈出新的功能性食品配料和丰富的配方经验,  相似文献   

8.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采取微波技术对食品进行处理,更为方便快捷,颇受人们的青睐。但微波处理技术对食品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影响,或多或少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本文以微波处理技术为切入点,结合食品营养成分的有关内容,分析了微波技术在食品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微波处理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提出了降低微波加工对食品营养成分影响的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
营养素     
营养素是人体生活机能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人们从日常食品中摄取各种营养成分,以达维持生命和保证健康之目的。人类食物的营养素,目前已经知道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乳制品作为营养成分非常高的食品,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乳品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和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和营养成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的高新技术在乳品工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文章对这些高新技术进行分析,对以后的乳品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及营养成分表使用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及包装食品消费调查资料的≥18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及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对营养成分表的使用状况。结果:2015年我国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为29. 5%,18~45组达40. 2%,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 0. 000 1);女性(31. 7%)显著高于男性(26. 9%,P 0. 000 1)。约50. 2%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营养成分表,并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P均0. 05)。关注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的消费者对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知晓率均约达98%,且对能量的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 008 1)。知晓营养成分表中不同成分的消费者对脂肪的关注度最高(92. 4%),钠的关注率最低(86. 6%),未发现年龄和性别差异,而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不关注营养成分表的前三位最重要原因分别是:不理解营养成分表的含义(29. 7%)、没注意到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26. 8%)及平时很少购买包装食品(17. 6%)。结论: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仅约1/2的消费者关注营养成分表,钠的关注率最低。我国需加强对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的科普与宣传,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2.
提高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大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有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追求。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我国基础民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为此,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就成为了检测食品质量的关键性手段。虽然我国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升级检测技术和检测方式,并在现实生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检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本文主要就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质量和检测效果的有效措施,基于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强化食品     
食品是指添加在食品加工过程所失去的营养成分或原来没有的营养成分,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如:添加维生素,无机物和氨基酸等加工食品。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是比较保守的,所以利用不改变食品味道,质量,而提高了营养价的强化食品来补充不足的营养成分。1970年日本当局对日常10种主要食品规定了其允许范围(10种主要食品有米、麦片、主食面包、挂面、熟面、方便面、酱、人造黄油、鱼肉火腿和香肠)。允许标准概要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14.
乳和乳制品是母乳以外营养最为均衡的一类全价食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绝大多数营养成分,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乳品的消费需求将会高速增长.但是我们又将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乳制品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逐渐认识到从天然植物中吸取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的体质和寿命的重要性,“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和当今世界潮流.目前市场上各种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高级营养食品和各种保健食品蜂涌出现,其品种之多发展到使人眼花撩乱的地步.然而真正的纯天然食品则是采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已成为消费者选择食物的重要依据。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强制实施,营养标准的标注也应得到食品加工企业的高度重视。从肉制品生产企业营养标签标准执行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营养成分标签标识方面进行阐述企业承包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在当前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各行业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了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食品行业也逐渐加强对食品质量的重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本文首先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的应用,同时重点研究该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和有毒物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肉类食品,由于其结构和营养成分与人体相似,可以提供很多人类生长发育的营养成分,因此肉类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肉品中常见的病毒,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的分类等,为肉类中病毒的控制与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健康意识的提升,全谷物食品由于富含各类维生素、植酸、木酚素、生物碱以及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并且具有控制体重、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结肠癌等方面的功能,而深受现代人的喜爱。但随着谷物加工精度的提升,其营养成分流失严重,对全谷物食品进行营养分析和产品开发,对于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改善人们的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全谷物食品的营养所谓的全谷物是指仅仅脱去了最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食品营养标签显示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成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营养标签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成分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和含量的表格。营养声称是指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