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8)
工农业生产富含氮磷营养盐废水的排放,使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升高,流速较缓的河流发生水华现象,导致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研究水华暴发的机制,以忻州云中河为研究对象,于春季采取云中河水样,在实验室内设置了2︰1、4︰1、8︰1、16︰1、20︰1、35︰1共6个氮磷比梯度进行为期7天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绿藻门和蓝藻门在N/P为16︰1的实验组中生长最优,密度最大值分别为,硅藻门藻类密度最大为4727.27×10~4 cells/L;在氮磷比为35︰1的培养组中,藻类密度最低;N/P为16︰1是藻类生长的最适比值,但不同的藻类这个比值会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
连续监测湖州市与太湖入湖口交界断面的10项水质指标,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藻类暴发期和非暴发期各项水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两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藻类非暴发期,藻类密度与叶绿素a、COD_(Mn)、总磷呈正相关关系,与氮磷比呈负相关关系;在藻类暴发期,藻类密度与叶绿素a、COD_(Mn)、p H、DO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氨氮、总氮、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各藻类生长监测因子间的关联性,得出不同时期藻类预警监测应重点关注的监测指标,为太湖流域藻类预警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氮磷的外源性输入,对水体中磷素的形态转化、藻类生长都会产生影响。以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河水库水体为模板,引入外源性氮磷。对模板水样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变化、藻类含量(Chl-A)、藻类生长速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该水体由于高氮低磷的特点,藻类的生长主要受磷限制,氮素的添加对藻类生长无明显影响。水样中SRP浓度处于0.105 4~0.205 4 mg/L之间时,藻类种群及数量达到峰值,生长速率达到最大[μmax=0.562 0μmol/(L·min)]。氮素的添加,提高了ALP活性和磷素的利用率,加快磷素循环。磷酸盐浓度在PO43-P≤0.025 00 mg/L时,ALP活性显著提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藻类生长过程中氮素、磷素的补偿途径及转化规律,为抑制藻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旭坤 《净水技术》2023,(S2):30-34+40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河流、湖泊、水库等淡水藻类频繁暴发,严重影响供水安全。为探究水力扰动及底泥悬浮作用对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影响,以JZ水库原位藻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扰动速率及底泥悬浮作用下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1 00 r/min的水力扰动能够有效促进水体中蓝藻生长,超过临界扰动速率后,200~400 r/min时藻类生长又会随着扰动速率增大而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水力扰动造成底泥悬浮的情况下,水体中叶绿素a能够显著降低,4 h后去除率高达约82.4%,对藻类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和暴发。  相似文献   

5.
碳氮比对生物倍增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进水m(C)/m(N)对生物倍增工艺在同步脱氮除磷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m(C)/m(N)在2.7~7.2之间时,系统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受m(C)/m(N)影响,去除率平均维持在90.78%和100%。进水m(C)/m(N)在2.7~7.2之间时,氮、磷的去除率以及SND率对系统的贡献随着m(C)/m(N)升高而增大。当进水m(C)/m(N)>7.2时,由于超出系统实际所能承受的负荷,不仅造成出水COD超标,而且多余的有机物在曝气区抑制了硝化效果,随之降低TN去除效果以及系统的SND率。碳源是决定系统脱氮除磷的首要因素。实际工程应用中,确定准确的碳源投加量很重要,应首先以对系统有机负荷的考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氮磷比对一体化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理论,设计了1套连续流一体化脱氮除磷反应试验装置,并实现了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在COD为250~350mg·L-1、m(C)/m(N)为5~8的条件下,研完了不同NIP对一体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N)/m(P)=5~8的低值时,TP去除率仅有64%,COD、NilrN、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980/0、90%;m(N)/m(P)在8~10时,COD、NHr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8%、90%和90%,达到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处理效果最佳;而在m(N),m(P)=10~14的高值下,除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2%外,NH3-N、TP和TN的去除率仅为80%、60%和5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SRT)对强化污泥利用水解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RT为4.9 h时,将反应器的SRT控制在15~21 d,废水水质改善效果达到最优,此时反应器对m(SS)/m(BOD5)的降低率可达到80%以上;废水中m(C)/m(N)、m(C)/m(P)提高率分别达到44.2%和75.7%;废水中VFA含量的提高率达到35%~55%。  相似文献   

8.
针对Cu、Fe、Zn的不同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进一步开展寻求新思路。试验采用BG11培养基,分别测定了铜绿微囊藻在3种微量金属不同形态下细胞密度和细胞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微量金属Cu、Fe、Zn的不同形态与铜绿微囊藻生长互动机制各有差异,Cu与EDTA络合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要优于Cu离子态,Fe的Fe2+以及Fe3+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最优,明显优于碳酸盐结合态以及硫化态的影响。Zn的Zn2+与Zn-EDTA络合态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也明显优于碳酸盐结合态与硫化态的影响。因此,水体蓝藻暴发时,除了研究氮磷以及金属浓度外,通过探索微量金属元素形态也可作为研究蓝藻暴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低碳氮比污水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静  许国仁 《水处理技术》2012,38(11):77-80
试验考察了低溶解氧含量连续曝气的序批式反应器内,低C/N污水对氮去除的影响,评价了氮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m(C)/m(N)为2.95和3.94的条件下,COD的去除并未受到影响,去除率高于95%。最高的TN和NH4+-N的去除率在m(C)/m(N)为2.95时达到,分别为47.4%和54.7%。当m(C)/m(N)降至1.98和1.05时,TN去除率下降为13.66%和16.26%。TN去除率低的原因是反硝化反应受到了C/N的影响,尤其是较低的C/N;并且,不平衡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导致了低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系统内,最高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为94.72%,发生在m(C)/m(N)为3.94时,出水中的NOx--N量很少。  相似文献   

10.
以嘉兴市水源地石臼漾湿地和贯泾港湿地两个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湿地内的水质变化和浮游植物分布特征,探究人工湿地净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两个湿地总体上属于中、富营养状态的低流速浅水水体,对氮磷营养盐有不同程度的净化效果,浮游植物种属构成基本一致,优势种属为隐藻属、蓝隐藻属、小环藻属、四星藻属、衣藻属;经人工湿地净化后,氮磷营养盐浓度降低,但受水体水动力、透明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出水的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丰度均明显增大,藻类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势种属向蓝隐藻和隐藻转变。  相似文献   

11.
污水中的氮元素是可供藻类利用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其含量过高时将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采用O/A两级生物砂滤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了水温、水力负荷和碳氮质量比对生物砂滤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砂滤池的反硝化性能随水温增加而提高,随水力负荷增加而下降,TN的平均去除率随碳氮质量比的增加逐渐提高.当水温在20...  相似文献   

12.
利用Discover微波精确有机合成系统及其单模聚焦微波辐射技术、空压气体同步冷却技术对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有机蒙脱土(OMMT)的水溶液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合成了P(AA-AM)/OMMT高吸水性树脂,并在Discover微波精确有机合成系统的标准模式下,探讨了AA中和度、微波辐射时间和功率、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蒙脱土用量对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辐射功率为150 W,辐射时间为60 s,AA中和度为75 %,AA/AM/OMMT质量比为10.0/2.5/0.8,交联剂用量为0.02 %,引发剂用量为0.7 %时,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可达1520 g/g,在质量分数为0.9 %的食盐水中吸液倍率达165 g/g。  相似文献   

13.
以高岭土微球为全部硅铝原料,经焙烧、碱抽提、水热处理等工艺,直接原位晶化合成了Y分子筛。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在高岭土微球上均匀生成了晶型完整、粒度为1 μm左右的Y分子筛。结合X射线测试方法详细研究了体系硅铝比、碱度、碱抽提时间、导向剂构成及添加时间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水热反应体系的最佳配比为n(SiO2)/n(Al2O3)=10.0。反应适宜的碱度条件为:n(Na2O)/n(SiO2)=0.56,n(H2O)/n(Na2O)= 35,碱度过高或过低都易有P杂晶生成。碱抽提过程对合成Y分子筛十分关键,最佳的抽提时间控制在12 h。导向剂构成为透明高清状,加入时间控制在碱抽提结束时最优,此时合成的Y分子筛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高含磷制药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台州某药业公司高磷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aCl2沉淀法和鸟粪石结晶法对其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CaCl2投加量和pH值对废水中总磷去除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H值、n(N)∶n(P)、n(Mg)∶n(P)对鸟粪石生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样进水总磷的质量浓度(以P计)为374.50 mg/L,pH值为10...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各单元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炭质量比为1.5∶1,pH值为4.0,HRT为120min时,铁炭微电解单元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420mg/L,单级CODCr去除率为67.57%,出水m(BOD5)/m(CODCr)值由0.020.03升高至0.30;当H2O2投加量为3.0mL/L,pH值为3.5,反应时间为60min时,Fenton氧化单元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130mg/L,单级CODCr的去除率为72.17%,出水m(BOD5)/m(CODCr)值由0.30进一步升高至0.58。经过预处理的出水再进行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小于20mg/L。该组合工艺对CODCr的总去除率高达98.76%,表明物化预处理-生化法组合工艺对此类可生化性较差且组成复杂的石化废水具有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为复合乳化剂,配制了含有N-丁基马来酰胺亚胺和苯乙烯的水包油型微乳液。用过硫酸钾引发该体系进行微乳液共聚合,考察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特性粘数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法等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单体NBMI摩尔分离在一定范围内变时,用微乳液聚法法制备的NBMI/St具有交替共聚结构,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7.
季铵化N,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合成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O-羧甲基化度为85.6%的羧甲基壳聚糖(CM-CTS)为原料,w=0.40的NaOH水溶液为催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氯化铵(CTA)为接枝改性剂,在异丙醇介质中制备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两性壳聚糖-季铵化N,O-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以产物对模拟废水中的Cd+和Cr(Ⅵ)的絮凝去除率为基准对两性壳聚糖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用IR和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产物Cr(Ⅵ)的去除率更适宜作为合成条件的优化基准,且对应的优化条件为:季铵化反应时间为10.0 h,反应温度为60.0℃,mNaOH/mCM-CTS=0.50,mCTA/mCM-CTS=1.5;在此条件下合成产物对Cr(Ⅵ)的最大絮凝去除率为93.16%,对Cd2+的最大絮凝去除率98.52%。  相似文献   

18.
油酸盐用于淀粉接枝AM-AA反相乳液共聚反应乳化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引 言淀粉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高分子 ,在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淀粉的接枝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材料 ,在高分子絮凝剂、高吸水材料、造纸工业助剂、油田化学材料、可降解地膜和塑料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中具有优异的性能[2 ]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19.
电极-生物膜法去除硝酸盐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处理含硝酸盐氮的废水,结果表明:在碳氮质量比较低(m(C)/m(N)为1)的条件下,电极生物膜法比单纯生物膜法有更高的反硝化效率;无外加有机物(m(C)/m(N)为0)时,间歇式反应器比连续式反应器有更好的脱氮效果,更能有效地控制亚硝酸盐氮浓度。  相似文献   

20.
水胶比和组成对补偿收缩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水胶比条件下,利用等温量热法测量了不同组成的补偿收缩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曲线,以评价其水化特性及其对强度和膨胀性能的影响。随着水胶比逐渐降低,水化受到抑制。在水胶比为0.3时,补偿收缩胶凝材料的总放热量和水化放热速率有明显降低。由矿物掺和料、膨胀剂和硅酸盐水泥组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的总放热量和水化放热速率较低,但后期水化放热增加量较大。水胶比大于0.4后,水胶比的变化对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