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关键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双峰县委政府高崖建瓴,已把1995年定为“小城镇建设年”,就是要把小城镇建设推上“快车道”,争取在本世纪末,以乡建镇的小城镇建设在全省争第一。为农民奔小康打良好的基础。当前,该县以改革的动力,超常谋划,实现了城镇建设的四大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回忆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必须高质量做好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砖瓦》2004,(11):54-54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和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以来,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趋势很好,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制定农村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1.编制小城镇住房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地域载体。发展小城镇,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高度重视小城镇住房建设问题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因此应将小城镇的住宅产业纳入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轨道。要依据我国小城镇住宅产业发展的现状,预测小城镇住宅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按照不同区域的特点确定发展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一项重大举措。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不仅有利于加快城镇化步伐,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资料显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由1999年的34.94%提高到2002年的44.7%,提高9.76百分点,其中小城镇贡献了5.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近60%是小城镇的发展所产生的。 一、重点中心镇发展现状及其特征 江苏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先导地区,小城镇数量多、起步早、发展快。至上世纪末,其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了我区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与兄弟省(区)相比,我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城镇化人口的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也较低。这是我区小城镇发展滞后,集镇功能效力低,提供就业机会少的原因。如何加快我区城镇化进程,于笔者之管见,小城镇建设要努力完善小城镇功能,发展社会服务,为城镇化进程创造条件,这是加快我区城镇化进程的举措。第一,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创造条件。一是小城镇要成立农业技术服务站,发挥农…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又一创造,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民带来了温饱,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农民带来了小康。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成绩巨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中国现代化建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农村建制镇数量多、布局分散、镇域范围小,对乡镇企业的聚集功能较弱,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反而强化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以说,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反映了城乡分割下农民进不了“城”的“自发”与“无奈”,是二元社会经济架构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八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力群 《小城镇建设》2006,(3):50-51,56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的“互促互动”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稿)对今后五年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做了明确的规定,即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是自四年前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倡“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来,对城镇化建设中协调发展的和谐理念的进一步强调,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庞大的城镇化,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发展小城镇不仅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而且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从而有效地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作为湖南省农业大市的衡阳,小城镇发展对推进全市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意义尤为重大。因此,总结衡阳市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当前推进衡阳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对于加快衡阳市城镇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自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以来,全国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由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1998年的33.35%,2004年提高至41.8%,城镇化水平由严重滞后到逐渐加快。虽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严重制约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的资金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  相似文献   

15.
漯河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市,推进体制创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都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加快小城镇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着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一、加强领导,认真筹划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  相似文献   

17.
《中州建设》2005,(11):20-22
近年来,舞钢市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在全省110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由的第19位,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行列。近日,李成玉省长在舞钢视察指导工作,在对舞钢市小城镇建设工作充分肯定的同日寸,作出重要批示:“舞钢要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本期刊登舞钢市城镇建设的经验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于永海 《规划师》2000,16(2):64-6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一指示精辟地阐述了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把中央精神和徐州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统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1 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增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9.
李钢 《城市开发》1999,(7):41-41
朱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不仅可以大大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当前在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以城市为依托,面向广大农村,是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和社会化服务的中心,是城市与乡村连接的纽带,是乡镇企业和农村中小企业集约化的载体,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桥头堡”,是农村经济繁荣的原动力,对推动城镇化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快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小康建设。“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