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寒地区修建大坝常采用冬季停工保温措施,保温效果事关大坝质量安全。为了监测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大坝越冬保温效果,利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对丰满大坝保温材料内混凝土表面及内部进行远程在线监测,监测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光纤测温测点多、密度大、频率高,全面捕捉到了最不利气温下最不利位置的混凝土表面温度,监测持续时间约5个月,根据混凝土内部埋设的光纤测温数据,计算了混凝土在严寒气温下的内外温差。结果表明:丰满大坝混凝土越冬的保温措施设计合理、施工及时,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的表面开裂;分布式光纤即使在室外气温为-25~-30℃的情况下,也能正常测温。  相似文献   

2.
针对严寒地区极端气候环境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不利的问题,以兼顾安全可靠和保障施工进度、控制成本为原则,运用经过二次开发的ANSYS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多个温控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在无任何温控措施的情况下,混凝土最高温度达到42.3℃,采取水管冷却措施后,最高温度仍达到35.6℃,均超过了设计拟定的最高温度控制要求;选用较低的浇筑温度但不考虑水管冷却时,最高温度为33.8℃,仍不能满足要求。综合考虑浇筑温度和通水冷却后,混凝土最高温度分别为29.5℃和31.5℃,可满足温度控制要求。因此,建议坝体混凝土浇筑温度应不超过16℃并需通水冷却,施工中应采用2 cm厚保温被对仓面临时保温,越冬层顶面应覆盖至少14 cm厚保温被,坝体应采用10 cm厚XPS挤塑板永久保温。研究成果对严寒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坝温控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寒区混凝土坝长间歇薄层浇筑越冬保温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地处东北严寒地区某混凝土坝施工为例,针对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越冬保温的新方法——借助于天然降雪或人工降雪的保温方法,即首先在越冬层面覆盖较少的保温被,然后覆盖一定厚度的雪层。给出了混凝土越冬保温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论证了保温效果的显著性,可大大节省工程投资,为高寒地区混凝土坝施工越冬保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丰满重建工程碾压混凝土坝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得到的温度监测数据,对严寒 地区碾压混凝土坝越冬长间歇施工条件下越冬保温后、寒潮期间、极大昼夜温差下三个方面的越冬结合 面内外温差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严寒地区实现了在-30℃条件下大规模埋设分布式光纤测 温的可能;越冬结合面表面温度变化较为稳定且缓慢下降,经越冬保温后其内外温差大大减小,而寒潮 期间和极大昼夜温差下的内外温差均增幅不大,可见保温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碾压重力坝在严寒地区施工的温度应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完成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实体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离散,对大坝施工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指出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越冬面对大坝建成后裂缝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在保温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某RCC重力坝地处高寒地区,又属欧亚大陆腹地,冬季寒冷且历时较长,曾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为-49.8 ℃,多年平均气温为2.7 ℃.在本地区修建RCC重力坝,温控设计是关系到大坝建设成败的关键,温度控制必须解决"冷"对大坝温度应力的影响,防止大坝表面裂缝及深层裂缝的出现.现阐述了此RCC重力坝采取的保温温控措施,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监测成果对保温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以资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双沟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高110m.面板混凝土采用一次滑模的施工方法,对加快大坝的整体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是有利的,也可以避免面板分期施工而形成的薄弱环节。但却加大了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作业的难度。面板混凝土长距离滑模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措施,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也为寒冷地区面板混凝土越冬保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JC水电站20号、21号导流明渠改建坝段集中在冬季低温时段施工,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很大,温控防裂难度大,需要优选大坝混凝土保温方案以确保大坝混凝土防裂安全,保障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从工程实际出发,阐述了对混凝土冬期施工快速保温方案进行的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后续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石门水电站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当地材料坝,最大坝高106m,工程所处位置为高寒地区,极端最低气温-40.40℃,最高气温39.10℃,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达150℃~200℃,且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对高寒地区100m以上沥青混凝土心墙高坝的原材料、施工优化配合比、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与控制,加强安全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大坝月平均最高填筑强度达15.42m/月。2012年6月大坝填筑到坝顶高程,2013年10月大坝开始蓄水、同年底投产发电,2014年6月大坝蓄水到初期蓄水高程1210m。对大坝蓄水前后安全监测分析,安全监测数据收敛稳定,大坝运行安全,目前充分发挥了较大灌溉和防洪效益,对关键控制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藏木水电站是地处西藏高海拨、高寒地区的第一座高混凝土坝,最大坝高116m,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冬季极端气温低,混凝土保温、保湿及温控防裂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藏木大坝混凝土施工质量与进度,施工中,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入仓方式及温控措施等方面,对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与实践,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