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店油田核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是高分辨等时对比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核桃园组二段三角洲相运用沉积基准面变化原理识别出短期、中期地层旋回;根据短期、中期地层旋回在基准面旋回不同位置的组合特征,建立了二维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并对工区核二段的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二段上亚段至东营组中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q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Sq1、Sq2至Sq5。综合分析认为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至东营组沉积发育在饶阳凹陷断陷演化阶段的断陷萎缩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河流3类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在工区的亚相、微相类型,系统分析了沙一段至东营组的沉积相类型、平面分布特征及沉积体系演化特征,指出Sq2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所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席状砂为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东北部统5井区马家沟组马五段上部地层为对象,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在垂向上分布的控制作用。马五1—4亚段构成了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其又可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及多于26个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对统5井区乃至靖边气田的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是概略性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陆表海台地碳酸盐潮坪沉积微相在垂向上的细微变化,因而也控制着古风化壳型孔洞白云岩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布。该项研究成果可推广至其它地区相似的地层和储层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陆交互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通过对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在珠海组中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旋回进行对比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归纳了珠海组沉积时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岚  张建民  王宁  郭诚  刘英宪 《特种油气藏》2012,19(4):56-60,153
SZ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为进一步描述储层分布规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等方法,对SZ油田东营组下段的层序地层及基准面旋回界面、洪泛面的成因类型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中短期旋回层序地层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短期层序为单元的等时地层对比,同时划分单井沉积微相并描述小层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和相控储层建模技术,建立能精细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的地质预测模型,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对油田压力、含水率进行历史拟合,拟合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表明利用层序地层学及相控地质建模技术可为油田中后期综合调整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基准面旋回对同类微相在不同旋回阶段河流相储层物性差异的影响,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沉积动力学原理,结合各项统计学数据和岩心化验资料,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砂层组河流相储层物性差异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基准面旋回对河流相储层在不同旋回阶段储层物性差异的控制机理及分布特征,并建立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河流相储层孔渗测井解释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引起可容纳空间与物源供给条件的改变,导致不同旋回阶段河流相储层沉积环境出现差异,是影响不同基准面旋回阶段河流相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基准面旋回影响下的相控孔渗测井解释模型使研究区目的层河流相储层物性测井解释精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S油田经过多年的稳产高产,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水分布非常复杂,对油田地质研究精细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作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传统旋回与基准面旋回对比方法,对S油田进行储层描述及三维表征研究。将S油田东下段零-Ⅲ油组地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一系列短期基准面旋回。结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单井及平面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对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的砂体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控制了沉积微相分布及砂体展布规律。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中高含水期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深度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火烧山油田二叠系平地泉组H2层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和湖泛面的成因类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从H2层(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划分出2个中期、8个短期旋回层序。讨论了短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关系,建立了以中期旋回层序和洪泛面为年代地层框架。以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地层格架,以短期旋回为等时编图单元,编制了H2层沉积微相图。应用相控储层建模技术,以短期旋回层序为建模单元,建立了火烧山油田H2层精细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海坨子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各类化验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环境进行研究,认为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带。在层序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对其沉积微相的剖面、平面展布及有利层段行了分析,指出该区油层主要分布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是河流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对比划分难度较大,影响了对新近系馆陶组的地质评价和勘探部署。以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岩—电关系识别模型,确定了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由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构成;通过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对比分析,利用井震结合技术,实现了全区的等时地层对比,明确了东营凹陷馆陶组厚度变化很大,总体上具有东厚西薄、北厚南薄和中央厚周缘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川西新场蓬莱镇组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运用基准面旋回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原理和对比方法,依据地层冲刷现象、滞留物沉积、短期旋回叠加样式、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及反射特征重大变化等标志,在蓬莱镇组中识别出5个钻井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与之对应的5个地震层序,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指出蓬莱镇组主体沉积处在中期基准面下降晚期和上升早期的三角洲水下平原及向河口坝过渡的部位,且大都位于层序界面的上、下两侧。利用含气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认为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储层发育,使有利储集砂体的时空展布预测精度及小层砂体描述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冀中坳陷马西地区是东部典型复杂断块小型湖盆,综合利用岩心、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冀中坳陷马西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地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其进行等时地层划分和对比.认为研究区东营组为半个二级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在此二级旋回内部划分为3个三级旋回。马西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发育有三角洲、湖泊、滩坝和河流等4类沉积体系,分析并论述各类沉积体系在研究区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系统阐述了不同阶段的平面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总结了垂向上沉积体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井和多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分析,结合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和储层质量研究成果,建立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阐明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的沉积特征差异,进而探讨造成储层质量差异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发育多级次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整体为长期基准面旋回,内部可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分别对应3个砂组和9个小层。长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研究区百口泉组冲积扇整体呈退积样式展布,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百口泉组内部的砂体分布。由B3砂组扇根亚相块状砂砾岩逐渐演化为B2砂组块状砂砾岩与厚层细砾岩间互沉积,最终演变为B1砂组孤立状辫流水道微相。研究区百口泉组以岩屑砂砾岩为主,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塑性矿物含量较高,压实作用是导致其储层质量变差的主要控制因素,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中部水动力较强且趋于稳定,多以辫流水道微相发育为主,杂基含量较低,抗压实能力强,为较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开发区寻找剩余油分布的需要,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运用地层基准而原理,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在濮阳凹陷胡状集油田胡5块沙三段上,中亚段中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3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分别响应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对沙三段上亚段3-4及中亚段1-10砂组进行对比,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就层序对储层分布的控制及层序内部主要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庄油田坨826块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综合应用取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王庄油田坨826块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类型和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以基准面旋回及A/S动态变化为控制因素,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识别出5种沉积类型;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进行分析,组合成MSC1,MSC2,MSC3和MSC4共4个中期旋回,建立了满足油藏开发需要的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盆地边缘部位形成的辫状水道沉积是该区优质储层集中发育段。实践证明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划分的储层内幕精度能够满足此类油藏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现有的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对高柳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东营组共发育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了各个层序的沉积特征,认为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不同层序发育时期及不同地理位置,其沉积体系类型及分布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   总被引:106,自引:5,他引:101  
济阳坳陷北部胜海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是以冲积-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利用岩芯资料的高分辨率,划分基准面短期旋回,分析相序特征;应用岩芯标定,建立测井资料的基准面旋回响应模型;通过井-震对比,划分基准面中期旋回,并分析各地震相的地质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研究河流层序发育特征与演化过程,预测主要产层段储层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8.
通过风化店油田枣北地区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对枣Ⅱ-Ⅲ油组进行了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对比,共识别出25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特征、砂体展布、砂体厚度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与基准面旋回内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和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法,揭示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测井频谱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周期是控制三角洲前缘地层旋回形成的重要因素,测井频谱特征表现为米氏旋回与非米氏旋回叠加。米氏旋回在三角洲前缘地层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存在于同一期次的沉积地层中,反映沉积环境相近或渐变,沉积连续性好。非米氏旋回对应的层段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存在于2期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分界处,反映沉积不连续或沉积环境突变,可以作为沉积界面的解释依据。利用频谱趋势曲线,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划分为2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合理揭示了地层的成因及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永旺  高霞  王红亮 《石油物探》2006,45(5):464-471
以钻/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对惠民凹陷沙三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分析,从中识别出4个中期旋回,从上至下命名为C1,C2,C3和C4旋回,由此建立了惠民凹陷沙三段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岩性和电性资料,对研究区沙三段开展了高频层序划分与对比,共识别出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的时间地层单元,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江家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高频层序内研究了沉积微相的构成与演化特征以及储层分布规律。最后在高精度层序划分与对比、层序的沉积微相构成分析、砂体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对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目标区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