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耐水型热塑性淀粉基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譞  侯袁婧  龚春丽  刘海  程凡  郑根稳  文胜 《材料导报》2016,30(Z2):389-395
淀粉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而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降解材料之一,但其力学性能易受环境湿度影响而降低,限制了其应用。将原淀粉/TPS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或者与疏水性生物降解塑料共混是提高原淀粉/TPS耐水性的重要途径。主要综述了改善热塑性淀粉材料耐水性、提高力学性能的方法;另外,分别总结了国内外TPS/PLA、TPS/PCL和TPS/PBS共混材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淀粉热塑性塑料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全淀粉热塑性塑料的研究背景、现状和特点 ,阐述了全淀粉热塑性处理的技术方式 ,并讨论了全淀粉热塑性塑料材料的性能、应用和发展前景 ,同时还提出了适合工业化推广的技术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的发展,淀粉薄膜因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完全可生物降解而备受关注。介绍了淀粉薄膜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综述了淀粉薄膜的制备工艺和纳米材料增强淀粉薄膜的研究进展,包括淀粉薄膜的生产原理、工艺优势和不同纳米增强材料对淀粉薄膜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淀粉薄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淀粉薄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未来研究可注重淀粉热塑性成膜工艺和纳米填料的理化改性,纳米材料协同增强将是淀粉薄膜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淀粉塑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众多研究者越来越重视通过淀粉分子与添加助剂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来提高热塑性淀粉材料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淀粉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作为可再生的绿色生物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但原淀粉本身的不足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提高淀粉的性能,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近年来,关于淀粉改性的研究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淀粉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特性。淀粉改性后,粘接力、冻融稳定性能、吸水以及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广泛应用于胶粘剂、食品、污水处理以及生物医药等工业生产领域。概述了目前淀粉改性研究中的多种手段,主要包括化学改性(氧化、交联、接枝共聚、酯化、醚化和复合改性)、物理改性(热液处理、微波处理、电离放射线处理、超声波处理、球磨处理和挤压处理)、酶改性三大类,并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对改性淀粉的研究现状以及改性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广泛,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茎中,具有价格低廉、可再生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利用淀粉制备天然可降解塑料薄膜,对解决和改善环境污染有着重大意义。与淀粉基材料相比,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高分子为原料制成的热塑性产品具有气味刺激性、不可生物降解和污染环境等缺点。基于淀粉的天然优势,以淀粉为原料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热塑性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主要综述了淀粉的结构和性质,淀粉的增塑方法,淀粉膜的制备方法,热塑性淀粉基功能性膜材料研究进展,并对热塑性淀粉基功能材料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提高热塑性淀粉材料耐水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扼要介绍热塑性淀粉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以提高热塑性淀粉材料的耐水性能和降低其对环境湿度敏感性为目的的研究工作.与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共混、交联处理和表面改性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评述了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并指出今后的研究工作应以开发廉价、高效、环保并易于工业化实施的改性方法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淀粉基塑料的三个大类,主要介绍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淀粉塑料、聚乙烯醇淀粉塑料、聚己内酯淀粉塑料,全淀粉塑料。分析了淀粉基塑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酯化改性淀粉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酸酐为酯化剂,乙酸为活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对玉米淀粉进行酯化改性。酯化淀粉取代度范围为0-0.5。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手段对酯化淀粉进行了结构、表观形貌以及热塑性的进行了表征。红外分析显示乙酰基的成功引入,淀粉分子之间的羟基缔合基团打开。SEM显示了引入乙酰基之后淀粉的表面结构的变化:酯化淀粉的结构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变得更加疏松。DSC显示了酯化淀粉熔融温度的降低,成膜变得可能。  相似文献   

10.
改性淀粉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性淀粉也称变性淀粉,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以获得加强的或新增的性质。改性淀粉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综述了改性淀粉在微球材料、膜材料、胶黏剂、水凝胶、纳米材料、泡沫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善米淀粉制品的抗老化性能.方法:以圆糯米为原料制取湿淀粉,加入不同的改性淀粉,测定老化率和持水率.结果:高粘度变性淀粉和山梨糖醇的交互作用对老化率的影响具有高度的显著性;中粘度变性淀粉,高粘度变性淀粉,高粘度变性淀粉和中粘度变性淀粉的交互作用对糯米淀粉制品持水性的影响具有高度的显著性.结论:添加高粘度的淀粉可提...  相似文献   

12.
经济型淀粉粘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一种经济型玉米淀粉粘合剂的制法,它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的节省了反应时间,商时为生产厂家提供了基本的生产数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水分对聚异氰酸酯(PMDI)与淀粉、复合变性淀粉反应的影响,测定了其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复合变性淀粉比原淀粉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随着淀粉试样中水分增加,PMDI消耗的比例逐渐增加,且增加幅度比较明显;在相同的升温速率下,随着水分增加,PMDI与淀粉、复合变性淀粉的最高转化率温度(峰谷温度)逐渐升高。该结果为进一步确定淀粉基水性异氰酸酯木材胶粘剂的热压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交联沉淀法制备了淀粉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将苄基取代淀粉葡萄糖单元上的羟基,经FT-IR、1H-NMR、XRD及SEM等对其结构与形态进行表征,得到取代度(DS)约为0.05、且具有一定疏水性的苄基淀粉微细颗粒。纳米淀粉和苄基淀粉微细颗粒的结晶结构不同于原淀粉,结晶度明显降低。它们的形态呈球形,粒径分别为50 nm~100 nm和50 nm~500 nm。所制备的纳米淀粉及苄基淀粉微细颗粒对聚合物基体具有增强、增韧的功能,有望在橡胶等聚合物基体中应用,且苄基淀粉微细颗粒具有双亲性结构,可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应用。  相似文献   

15.
淀粉氧化改性粘合剂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罗立新 《包装工程》2002,23(5):65-70
对于淀粉氧化工艺以及氧化淀粉改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淀粉改性产物应用于包装行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淀粉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性能和应用研究受到了人们关注。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增塑剂、相容剂、交联剂和增强剂对淀粉的改性及该类材料在医药、包装、阻燃等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一种蜂窝纸板用淀粉粘合剂的制法,这种粘合剂明显地提高了干燥速度并改善了初粘力,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决纯淀粉材料力学性能低、脆性大等缺点,探索纳米纤维素对淀粉膜材料的影响,为食品包装材料领域和替代传统石油基的高分子材料方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跟进国内外纳米纤维增强淀粉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概括3种纳米纤维素的性能,介绍淀粉食品包装材料未来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重点分析纳米纤维素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论 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纤维素纳米晶(CNC)和微晶纤维素(MCC)对淀粉进行增强后,淀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热学性能均得到改善,纳米纤维素增强淀粉食品包装材料在未来食品包装领域将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19.
淀粉粒度效应对热塑性微细化淀粉熔体流变学行为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丙三醇/聚乙烯醇复合增塑剂分别塑化不同粒度微细化淀粉,对热塑化过程以及塑化产物的流变行为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微细化淀粉的粒度降低,比表面积增加,与复合增塑剂反应接触位点增多,复合增塑剂与淀粉间的相互渗透作用增强,塑化效果得到改善,塑化产物熔体的流动性提高,因此适当降低淀粉粒度可以提高塑化效果,改善热塑性淀粉的机械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Naproxen (Nap) was embedded in porous starch by preferential grinding, and we examin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particles, including pore diameter, pore volume, and dissolution of naproxen. Porous starch (PS) particles made by preferential grinding with a Mechanofusion system had a higher content of naproxen than those made using the Mechanomill as determined using a mercury porosimeter. Neither sample showed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rystallization state of naproxen in particles as determin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No interactions occurred between naproxen and porous starch due to preferential grinding as determin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d DSC.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drug from particles prepared by preferential grinding was faster than that from physical mix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