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为例,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智慧所体现的生态观,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初步研究发现:(1)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观体现在水的选址、水形设计以及周边配置各个方面;(2)古典园林水系的整体观展现了不同水体斑块在空间布局和连接上的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的迁徙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可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中水系的连接度、曲度、廊道宽度等进行量化比对分析。基于景观格局理论的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古典园林的生态功能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建设,并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智慧的进一步量化研究和中国园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它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元素。造园匠师通过利用这一元素有效地将园林中各种景观元素连接起来,使得园林生机盎然,景象万千。所以素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之说。同时,理水具有很强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产生动态的美、静态的美。本文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发展、理水手法入手,并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之美。  相似文献   

3.
理水作为古典园林营造的重要内容,在历时性造园活动中随着形态变迁和需求变化理水手法因时而异。以历史文献资料中的福州西湖为例,借鉴《园冶》中的理水理论,从空间形态、环境行为和政治经济学三个方面,剖析其历代造园所采取的疏源察水、随曲合方、清淤造岛、卜筑从水和巧与因借等理水手法及其历史成因。通过福州西湖在演变沿革中的理水手法研究,以期为园林如何顺应时代环境变化,以及现代水景地域性营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岭南传统园林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诸多传统文化与建筑元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对其研究是展现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第一代岭南建筑师对传统岭南园林的历史概况、性质特点、庭院布局、园林建筑、装修、水石景和园林植物配置等展开了论述,但当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多数着重于概念化和体验性的分析。建筑类型学的提出与发展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平台。通过分析传统岭南园林中除建筑之外的水池、山石和绿植,即理水、掇山、绿植等造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探究水体形状形式、山石组合形态、植物种植方式三者之间的角色和组合类型图式,可深入理解其演绎表现的风格与空间秩序的逻辑,并以此推导新的岭南园林空间形象。  相似文献   

5.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水的形态、特质简要阐述了水在山水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系统地整理分析,对中西方园林理水艺术进行了比较,对两者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东西方在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上融合创新的可能,以及园林理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左燕平 《城市建筑》2014,(27):200-200
本文从水的形态、特质简要阐述了水在山水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系统地整理分析,对中西方园林理水艺术进行了比较,对两者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东西方在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上融合创新的可能,以及园林理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锡近代园林作为由古典园林向着现代园林转型的中期,因其历史赋予而展现出新的形态和新体系。充分调研1840—1949年间具有典型性的无锡近代园林,结合其地理环境、景观属性、功能内涵、空间形态特征等,进行私家园林、城市公园、祠堂园林、寺庙园林等典型类型的总结与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研究无锡近代园林的选址布局、叠山理水、建筑营构、植物配置等特征与设计法则。同时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历史概况与发展脉络、时空特征的形成及功能与风格的演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北京在晚清民国曾被记录过不少如同水乡的旧照影像。尽管相比江南雨水少了很多,北京皇家园林和胡同里的私家园林中,有一些特别的理水方式,以及包含水意的建筑。园林中有着有形的叠山,和看似无形的理水。北方的水又有着水与冰的两种形态,浅的水池在冬天或许会放干,获得另一种无水而有水意的空间体验。在笔者看来,区别于在院子里布置水池的常规思路,园林中的积极的理水方式,可以理解为通过设计水的形态,创造含有水意的空间。试考察两种不同尺度的理水可能,其一是晚清民国的住宅中小尺度的园林理水,其二是清代皇家园林一处山中理水,尝试理解理水方式给空间带来的新意。  相似文献   

10.
李跃文  汪霞 《中州建设》2006,(11):78-78
1.理水内容的拓展 1.1丰富的理水景观在当代,随着发展观念的改变和生态科学兴起,城市理水的内容在不断拓展,不仅包括传统上的园林理水,还包括要从区域甚至国家范围来考虑的水系整理,从生态角度来考虑的污水景观处理,从水循环角度来考虑的非常规水资源景观利用等等;不仅包括看得见的动、静态水景观.还包括隐性的土地保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