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顾克强 《辽宁化工》2007,36(4):224-226,249
讨论了咔唑酮制药废液中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论述了制药废液提取锌盐的影响因素和操作方法。试验了不同氧化剂对废液中的有机物处理的氧化能力及其效果,研究了次氯酸钠的用量、加热温度及溶液pH值对氯化锌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影响,探讨了降低氯化锌产品中碱式盐含量的操作方法,确定了次氯酸钠氧化制药废液中的有机物及制取氯化锌的工艺流程及控制条件,对于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咔唑酮制药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比较了不同氧化剂处理制药废液的氧化能力及效果。研究了次氯酸钠的用量、加热温度及溶液pH值对氯化锌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咔唑酮制药废液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条件。对于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咔唑酮制药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比较了不同氧化剂处理制药废液的氧化能力及其效果,研究了次氯酸钠的用量、溶液pH值对碱式碳酸锌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咔唑酮制药废液处理的方法和提取碱式碳酸锌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条件,对于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四氢咔唑酮制药废液的危害,对比了不同氧化剂处理制药废液的氧化能力及其效果,实验研究了次氯酸钠的用量、反应温度及碳酸钠用量等因素对碱式碳酸锌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四氢咔唑酮制药废液处理的方法和制取碱式碳酸锌的工艺流程,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四氢咔唑酮制药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比较了不同氧化剂处理制药废液的氧化能力及其效果,实验研究了次氯酸钠的用量、溶液pH值、碱式碳酸锌煅烧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锌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四氢咔唑酮制药废液处理的方法和制取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及控制条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于催化卤素置换反应后的氯化锌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其过程包括:用石灰乳中和,沉淀出氢氧化锌,用氢氧化锌中和氯化锌废液至pH值为5—6,通入氯气氧化氯化锌废液中的有机物,蒸发至必要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次氯酸钠的氧化温度、溶液反应温度、碱式碳酸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锌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四氢咔唑酮制药废液处理的方法和制取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化学氧化法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传统生化法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出水很难达到行业排放标准.采用光催化氧化法和氯氧化法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上述过程中光照时间、通气条件、初始pH值及投加有效氯量等因素对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学氧化法都能够有效地去除抗生素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出水COD值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咔唑酮制药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对比了不同氧化剂分别对制药废液处理的氧化能力及其效果,研究了NaClO的用量、加热温度及溶液pH值对ZnCl2产品质量和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咔唑酮制药废液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条件,对于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精细化工》2005,22(7):539-539
该技术适合对批量小、毒性大、难生物降解和有机物浓度高的废液进行环保处理,方法是把废液泵入高温高压的设备中,废液中的水超过临界状态时,废液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彻底氧化。我校科研人员利用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设备对多种不同结构的有毒化学品进行了氧化处理,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都可在超临界水中被氧化去除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南煤化集团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50万t/a甲醇装置产生的废水中带有大量有机废气的问题,采用了强氧化吸收液和次氯酸钠混合液吸收转化的回收方案,回收处理项目包括吸风系统和化学吸收反应系统,于2011年6月建成并投入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效果良好,有机废气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2.
Ni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NaClO分解产生活性氧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法制备Ni2O3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次氯酸钠分解生成原子氧,该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活性,能增强次氯酸钠的氧化性。采用XRD、SEM、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负载量催化剂、次氯酸钠浓度、pH值和温度对镍基催化剂分解次氯酸钠产生活性氧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成正比;而对于pH值来说,中性或弱酸性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氧量;温度越高分解反应速率越快。在初步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中,甲醇、甲苯、间氨基苯磺酸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9.28%和84.53%。  相似文献   

13.
微库仑法测定有机液体产品中微量硫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丹  刘殿丽 《聚酯工业》2008,21(6):32-34
对有机液体产品中微量硫含量的微库仑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根据氯化物、氮化物含量的不同使用2种不同的电解液,确定了产品中的氯化物、氮化物对测定结果影响的最低干扰浓度。试验验证了叠氮化钠溶液对氯化物、氮化物干扰的掩蔽作用。通过试验,找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操作因素和最佳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4.
液氯和次氯酸钠对饮用水消毒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是未来饮用水消毒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对于次氯酸钠消毒对供水水质的影响一直缺乏生产性试验研究.以上海2个净水厂实际生产工艺考察了液氯和次氯酸钠2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对于其在微生物消毒效果、消毒副产物生成和对氮磷及有机物去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2种消毒方式对微生物的杀菌效率基本相同,但是次氯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