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在工业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前景。但目前已成功的工业应用,尤其是作为催化反应器的应用过程。尚十分有限。本文对目前循环流化床几个成功的工业应用过程进行了介绍,反映了适于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过程所具有的特点。结合循环流态化气固流动及传递规律,描述了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其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及应用的要点,探讨了影响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天江 《云南化工》2001,28(6):25-27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及循环流化床建设、运行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作为反应器或接触器具有其它多相反应器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气固循环流化床的发展、主要应用工艺、反应器型式及人们对气固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关键结构、流体力学、传热和传质方面的研究。简单介绍了液固及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影响循环流化床煤气化反应的主要因素,首先根据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要论述了发展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的重要意义,之后结合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循环流化床煤气化中试装置的实际实验情况,主要从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的温度,压力,气速,气化剂组成,原料煤的煤阶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了循环流化床中试装置最佳运行工况及进一步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5.
李金镇 《小氮肥》2005,33(8):1-4
循环流化床的分离机构是循环流化床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高温固体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送回燃烧室,以维持燃烧室的快速流态化状态,保证燃料和脱硫剂多次循环、反复燃烧和反应。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燃烧效率和脱硫效率。因此,循环流化床分离机构的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出力、效率及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沧州大化聚海公司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方面展开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为依据,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原理及脱硫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系统的设计、运行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组成形貌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需水量比和强度活性指数试验,研究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组成、形貌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与煤粉燃烧锅炉粉煤灰相比,其玻璃相含量较低,颗粒形状多数不规则,表面粗糙,且烧失量一般也较高。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需水量比较大,其强度活性指数也较低,部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强度活性指数还低于70.0%。使用粉煤灰需注意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与煤粉燃烧锅炉粉煤灰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已普遍应用于热电、玻璃、水泥行业,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石灰的使用成本差别较大。通过生产实践中两座玻璃熔窑循环流化床脱硫运行工艺对比,说明了玻璃熔窑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影响因素及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主要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稳定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屈利娟 《煤炭转化》2007,30(2):81-85
结合流化床煤气化过程原理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开发应用状况,综述了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进展,分析比较了目前广泛应用的3种煤气化流化床:鼓泡流化床,循环流化床及增压流化床的工艺及特点,并对工业上应用的典型的煤气化流化床(高温温克勒(HTW)及灰熔聚气化)的气化工艺流程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概括了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脉动流化床、吸附流化床、离心流化床和热泵流化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通过与传统流化床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流化床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使产品保持原来的风味。  相似文献   

12.
(气)-液-固循环流化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固(L-s)和气-液-固(G-L-s)循环流化床与传统流化床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但对L-S和G-L-S循环流化床的研究报道与气一固循环流化床相比较少。由于新加工过程和生物技术的兴起.拓宽了L-S和G-L-S循环流化床的应用新领域。为了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液相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对其近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王艳  陈文义  孙姣  石海波  陈晓东 《化工进展》2012,31(8):1656-1664
生物质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固定床、鼓泡流化床、外循环流化床、内循环流化床、双循环流化床的结构。固定床安装简单,但焦油较多;外循环流化床燃烧效率高,但回料装置较难控制;内循环流化床不易结焦、氢含量高且不用考虑返料问题;双流化床结构复杂但焦油量少。将对固定床和流化床进行对比,认为固定床安装简单适合农村地区,流化床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更适应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兰斌  徐骥  刘志成  王军武 《化工学报》2021,72(1):521-533
采用基于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大规模并行的粗粒化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方法,耦合多分散、非球形颗粒曳力模型,对连续操作的三维流化床进行了长时间颗粒停留时间模拟。通过对不同尺寸(长度)流化床的模拟发现不同粒径颗粒平均停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与流化床长度呈线性关系,该关系可以用来预测更大尺寸流化床内的颗粒停留时间。随着流化床长度的增加,不同粒径颗粒MRT的差异变大,说明流化床长度的增加对不同尺寸颗粒的停留时间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磁流化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Foscolo的颗粒床模型分析了磁流化床稳定性,得到了磁流化床的稳定判据;根据得到的判据分别对层流和湍流情况分析了磁场对磁流化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Particle-liquid mass transfer in a co-current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 of glass beads, water and air was studied with two measurement techniques. Both techniques measured the weight loss of a few particles coated with benzoic acid in a bed of inert glass beads. The effects of liquid and gas velocities, gas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active agents on particle-liquid mass transfer in a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 were thus determined. In the absence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 in the liquid, particle-liquid mass transfer rates in a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 were up to 30% higher than in the corresponding liquid fluidized bed. When surface active agents were added to the liquid, the particle-liquid mass transfer rate was increased by up to about 100% in the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 relative to the liquid fluidized bed. The particle-liqui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found to b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liquid hold-up in the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  相似文献   

17.
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化成高品位氢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双流化床气化过程的基本原理,从燃气中氢气浓度、焦油含量和装置热效率等角度,介绍了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早期探索和发展现状,对目前几种典型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炉的炉型设计及相关试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内循环双流化床气化炉结构虽然简单紧凑,但是难以避免气化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气体串混问题;而外循环流化床通过外置返料器很好地解决了气体串混问题。分析了不同气化室优化设计方案对提升燃气品质的理论依据及其优缺点。最后对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氢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生物流化床的类型及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各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流化床,对其结构组成、特点、适用范围及处理效果进行了分类阐述,重点总结了好氧流化床与厌氧流化床的发展概况,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生物流化床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drying rates curves in terms of moisture content versus elapsed drying time for white pepper seeds were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using a fluidized bed and a combined microwave/fluidized bed. The combined microwave/fluidized bed employs a microwave field to assist convective drying. For both procedures, the drying rates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rying rates were achieved utilized a combined microwave/fluidized bed drying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fluidized bed.  相似文献   

20.
尤东光  雍玉梅  杨超  张伟鹏  梁杰 《化工学报》2012,63(8):2356-2364
流化床开车、停车及反应控制过程中,对流化床的流量进行调节的不当操作可能致使局部热点的出现,使操作状态恶化,故充分认识流化床的非稳态流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直径为0.45 mm的玻璃珠,在厚15 mm、宽400 mm、高1200 mm的二维流化床中进行液固流态化实验,研究了流量变化对颗粒浓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当流量下降时,流化床中形成了浓-稀相突跃界面,且界面前方有过渡段存在;而当流量上升时,流化床中形成的是由浓到稀的过渡段,变化过程中其浓度波动要远大于流量下降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稳定。以相同时间完成流量下降时,流量变化量较小,则流化床各段的平均颗粒浓度变化速度较慢,同时不利于浓-稀相界面的形成。流量下降幅度相等、流量变化时间延长,则使流化床中的颗粒浓度变化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点,同时流量变化较慢,则浓-稀相突跃界面不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