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硫离子对316L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模拟循环冷却水中硫离子对316L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说明硫离子对钝化膜的形成有阻滞作用,减缓了钝化膜的生长速度。硫离子浓度越大,电极阻抗值越小。硫离子的存在使钝化膜的保护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对几种不锈钢堆焊层在3.5%NaCl标准溶液中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和在150℃水蒸气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给出了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及在150℃水蒸气环境中氧化7天后的抗氧化性能。结论是各种不锈钢堆焊层氧化增重均远小于25号钢,其中410NiMo堆焊层氧化增重最低,仅为25号钢的1/22。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不锈钢316 L与双相不锈钢2205的焊接工艺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不锈钢的类型和抗腐蚀原理,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316 L与双相不锈钢2205的焊接工艺,并在分析不锈钢大管道焊接特点的基础上,对氩弧焊打底充氩方式进行调整,保证了焊接过程中不发生背面氧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凝汽器铜管表面状态的电化学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国定  吴一平 《中国电力》2001,34(1):28-30,54
针对凝汽器铜管过早腐蚀泄漏和提高铜管运行寿命的问题,利用交流阻抗、电位阶跃和非线性极化等电化学方法可有效地检测新铜管耐腐蚀性、旧铜管的腐蚀操作情况及铜管的表面处理质量,确保铜管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16—5不锈钢的成分和组织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16-5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并与13-5不锈钢对比说明了其性能和应用,以及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提高输电线路耐蚀型铝导线导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架空输电线路已使用的耐蚀型铝导线普遍存在导线耐蚀性能提高而相应导电性能下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在已满足电工用铝标准的铝线中添加富铈稀土提高导电率,再添加耐蚀合金元素并经特殊工艺处理,使之在满足电工用铝导线国标基础上达到平衡——"稀土与耐蚀合金电导平衡技术"的方法。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同时对拉拔成型的铝导线进行了导电性能及耐蚀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技术是提高铝导线耐蚀性能同时保持良好导电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电厂凝汽器铜管发生的腐蚀现象,通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水中的氨和S^2-影响HSn70-1A试样的耐蚀性;BTA对HSn70-1A铜管的缓蚀效果好;在试验水质条件下,BFe30-1-1白铜管比HSn70-1A黄铜管更耐腐蚀;干湿交替会加剧铜合金的腐蚀,并建议做好凝汽器铜管的停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漏空气对凝汽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凝汽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了凝汽器热负荷和漏空气量变化时凝汽器压力、传热系数和端差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各参数变化对应的临界空气相对含量值。实验结果表明,当空气相对含量小于相应临界值时,凝汽器传热性能受空气相对含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即随空气相对含量增加,压力和端差缓慢增加,传热系数略有减小;反之,当空气相对含量大于相应临界值时,凝汽器压力和端差迅速增大,传热系数急剧下降。尽管不同凝汽器热负荷下各性能参数变化对应的临界空气相对含量值各不相同,但变化不大,均在1%左右。这为进一步定量研究漏空气对凝汽器传热性能影响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铜包覆 AB_5 型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改变处理溶液中铜的含量和pH值等包覆条件,考查了AB5型贮氢合金酸性包覆铜处理方法和相应金属氢化物电极的放电性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处理溶液的pH值对铜包覆速度和电极初期放电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循环伏安实验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包覆铜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表面包覆层能通过形成氧化物,以CuO2-2的形式溶解到电解液中,并且溶解在电解液中的铜离子对氧化镍正极的电极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聚吡咯(PPy)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导电聚合物,拥有优秀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储能科学和传感器的研究领域.由于PPy在循环工作过程中体积会发生一定的改变,GO片材料的复合使用对提高PPy的循环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TB改性GO,采用原位聚合方法通过含吡咯(Py)的改性GO悬浮液形成复合材料,将该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得到的PPy-TB-GO复合材料具有高比电容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是极具潜力的超级电容器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
极板材料及其相关技术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的核心之一,其性能高低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都有着直接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金属极板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应用腐蚀性能实验、界面接触电阻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表面改性对不锈钢金属极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表面改性技术可以使不锈钢金属极板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更薄,降低其界面接触电阻;有利组分Cr的含量及其高价化合物CrC3增加,不利组分Fe的含量减少,使极板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经过在PEMFC模拟阴极/阳极环境条件下1 000h耐久性评价后,腐蚀电流为10-6A·cm-2数量级;因此电化学表面改性的不锈钢金属极板是PEMFC极板材料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凝汽器用HSn70-1B铜管的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上海电力学院电化学研究室(亦即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浸泡试验对多种HSn70-1B和HSn70-1A管样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模拟冷却水中,浸渍初期多数HSn70-1B试样的耐脱锌腐蚀能力优于HSn70-1A,使其耐蚀性略优于HSn70-1A。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镀技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用不锈钢双极板表面沉积了不同厚度的Cr C薄膜。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薄膜厚度增加:镀膜样品表面粗糙度降低使其接触电阻降低。同时,镀膜样品的耐蚀性能和耐久性提高,在模拟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电流密度分别降低了1个数量级(阴极)和0.5个数量级(阳极);镀膜样品在腐蚀测试过程中溶解生成的铁离子数量减少,厚度较大的薄膜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不锈钢基体免受腐蚀。  相似文献   

16.
马平平  夏定国  刘振刚  陈宇  胡朴 《电源技术》2012,36(5):646-647,654
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铝箔的耐腐蚀性能。将厚度为30μm的商业铝箔集流体分别在250℃和400℃下进行了高温热处理,并采用循环伏安扫描、电化学阻抗、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处理前后的铝箔预在BLE-802电解液体系中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50℃热处理5 h和400℃热处理2 h后的铝箔在电解液体系中耐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污水处理厂的二级排放水经膜生物反应器、弱酸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为背景,研究了其水质中氨氮、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在蒸发浓缩过程中的转化规律;采用电化学方法、正交实验方法、表面成像分析技术(扫描电镜)研究了氨氮浓度、COD浓度和介质pH值对凝汽器管材316L不锈钢表面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浓缩过程中氨氮约80%以上被硝化和解吸,COD在浓缩初期以线性趋势上升,当水样倍率达到4倍时,COD增长到3.0倍;在试验条件下,氨氮浓度≥18mg/L时,316L不锈钢电极的点蚀电位有明显下降,电极表面达到击穿电位后,表面形成大块黑色腐蚀斑,说明对316L不锈钢耐蚀性能影响显著;介质pH值在8.3~8.5范围内,COD≤300mg/L,氨氮浓度5mg/L对316L不锈钢管的耐蚀性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MBT膜处理铜管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交流阻抗、恒电位阶跃、极化曲线、线性极化等四种电化学方法评价了 MBT预膜处理前后凝汽器铜管的耐腐蚀性。实验表明 ,经 MBT预膜后铜管的耐蚀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和研究,总结了各种不锈钢焊接材料的特性,并寻找出一种较好的同质的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来焊接0Cr13Ni5Mo钢,得到了较高的抗应力腐蚀、抗疲劳性能,从而提高了转轮的使用寿命。给将来制造更大型的水轮机,如三峡电站转轮的焊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熔炼并制备了铝空气电池用阳极材料Al-0.02Ga-0.5Mg-0.1Sn-x Si[x=0~0.2%(质量分数)]合金,通过测试合金的自腐蚀速率、开路电位(OCP)、极化曲线(Tafel)以及电化学阻抗(EIS)等,研究了其在4 mol/L Na OH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采用能量散射X射线谱(EDX)分析了合金中偏析相元素成分,并结合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合金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合金中添加Si可降低自腐蚀速率,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但过量的Si会加剧合金点蚀。随着Si含量增加,合金开路电位负移,放电电压升高;当Si含量为0.1%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自腐蚀速率最小[0.113 mg/(cm2·min)],开路电位最负(-1.80 V),20 m A恒流放电时单电池电压达1.50 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