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型描述断层上、下两盘通过断层面部分连通 ,连通程度受断层性质 ,断距和岩性的控制。数学上可以简化为分隔系统模型 ,该模型由两个封闭的单元组成 ,中间被一条泄漏的边界隔开。用传导能力指数来描述泄漏边界的导流能力 ,传导能力指数定义为 :q12 =T( p2 - p1)式中 :q12 为由 2单元流向 1单元的流量 ,m3 /d ;p2 、p1为 2单元、1单元的压力 ,MPa ;T为传导能力指数 ,m3 / (d·MPa)。在定产量生产条件下 ,若井位于 1单元中心 (或远离隔挡层 ) ,且传导能力指数较小时 ,分隔系统的压降特征出现两个拟稳态阶段 ,在井底流动压力…  相似文献   

2.
以四甲基乙二胺和溴代十六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简记为TTL(16-2-16),其表面活性cmc=0.1mmol/L,γcmc=32.5mN/m;TTL(16-2-16)做为相转移催化剂加入到H2O2/CH3COOH体系中,优化得到了催化氧化脱硫的适宜反应条件:V(H2O2)∶V(CH3COOH)=3∶1,V(氧化体系)∶V(柴油)=1∶1,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45℃,TTL(16-2-16)的用量为0.25%,在此条件下的柴油的硫含量可降至44μg/g,脱硫率为94.0%。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胜利VGO在LHC—11一段法缓和加氢裂化催化剂上,加氢精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在氢分压6.86MPa,温度380~410℃,体积空速0.5~2.8h~(-1),氢油体积比为800的条件下,得到了脱总氮反应的动力学模型为Ln 1/1-y=6430158exp(-9870 1/T)1/LHSV;脱碱氮反应的动力学模型为Ln 1/1-Y=2.54×10~8exp(-12100 1/T)1/LHSV所得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拟合良好,精度和置信度令人满意。脱硫反应是一个快速反应,在所有实验条件,即使在高空速下,硫化物转化率均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温度为125~128℃,由于乳化剂性能不稳定,常用的乳化酸在此条件下失效.选用二乙醇胺、马来酸酐、环氧丙烷为原材料合成了1种新型的乳化剂.将该乳化剂配制成乳化酸后进行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以评价酸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20℃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J=1.069×10-6·C1.119;变温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J=2.1×10-4exp(-9805.6/RT)·C1.119;120℃下氢离子的传质系数为7.1×10-6 cm2/s;氢离子传质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De=2.25E-11T2-1.1E-8T+1.56E-6.自制的乳化酸的缓速性能良好,能满足塔河油田油田酸化压裂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合成三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在不加引发剂和无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微波辐射合成AA/AM/AMPS共聚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AMPS):n(AA):n(AM)=1:2:1,pH=2.25,w (NMBA)=0.025%;采用FT-IR、AFM和DSC-TGA等对树脂结构、表面形态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高吸水性树脂其吸蒸馏水倍率为1 819 g/g,耐热性表明在60℃的环境中树脂吸水率高达745 g/g;在305℃之前树脂较稳定,且重复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6.
紫外辐射法合成四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固化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淀粉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不加引发剂和无任何气氛保护下合成了AA/AM/AMPS/淀粉共聚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偏光显微镜对树脂的分子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n(AMPS):n(AA):n(AM)=1:1:1,pH=6.5,w(MBA)=0.02%,w(淀粉)=12.5%,光照时间为4 min。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倍率为1 194 g/g,吸盐水倍率为38 g/g。并且树脂吸水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百里酚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间甲酚、发烟硫酸和异丙醇为原料 ,硫酸作催化剂 ,经磺化与烷基化两步反应合成了百里酚。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 :磺化反应时间 2 h,磺化反应温度 1 1 0~ 1 2 0℃ ,烷基化反应时间 5h,烷基化反应温度 1 2 0℃ ,间甲酚 /异丙醇 (物质的量比 ) =1 .2 ,间甲酚 /烷基化催化剂硫酸 (物质的量比 ) =4 .0 ,在此条件下百里酚产率为 3 8.4 %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复合载体,并进而制备出Ni2P/TiO2-SiO2 催化剂。在小型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以喹啉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复合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加氢脱氮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载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Ti):n(Si)=1:2,n(CTAB):n(TBOT)=1:5,溶胶pH=3,载体焙烧终温550 ℃。采用最佳载体制备Ni2P/TiO2-SiO2 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60 ℃ 、氢分压3 MPa、体积空速3 h-1、氢油体积比500的条件下,喹啉的加氢脱氮率可达到93.2%。  相似文献   

9.
用混合丁烯和甲醇合成甲基叔丁基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合C_4和甲醇为原料,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反应压力大于9公斤/厘米~32,30—70℃,醇烯分子比大于1的条件下,合成了MTBE,并得出其反应速度式为: r=_(MTBE)=8.756×10~8e~(-8700)/(T·C_(i-C_4))= 此式可用于生产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分固定床反应器对自制的80-C-77-1催化剂进行了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的本征动力学研究。对排除了内外扩散影响在210—250℃及1.3大气压下求得的动力学试验数据,用图解,单元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三种数据处理方法,求得了该反应在近似工业条件下的简化幂函数速率方程为γ=1.21×10~5[e×p(-12300/RT)]P_(C_2H_4)~(1.61) 在动力学的试验中,找出了一些规律,为改进工艺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壳聚糖(CTs)为单体,采用紫外辐射固化法,在无任何气氛保护和不加引发剂的条件下,合成了高吸水性CTs/AM/AMPS树脂。利用FTIR和TG等方法分析了该树脂的化学结构,并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其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条件(w:基于反应体系的质量)为:n(AM)∶n(AMPS)=5∶1、CTs用量3.00%(w)、NMBA用量0.54%(w)、体系pH=2.5、3种单体总用量8.85%(w)、固化时间9 min。在此条件下合成的CTs/AM/AMPS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为1 615 g/g。CTs在受热过程中由于网格被破坏而发生降解,因此CTs/AM/AMPS树脂为环保型可生物降解树脂。  相似文献   

12.
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以Mn/Al-SBA-15为吸附剂,进行了动态吸附脱除噻吩实验,考察了其动态吸附脱硫工艺条件及吸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噻吩在Mn/Al-SBA-15上吸附最佳床层温度为80℃,空速为2h~(-1);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Mn/Al-SBA-15对模拟油中噻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表观活化能为Ea=14.64kJ/mol,化学吸附为速控步骤。Boltzmann模型的非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R~20.99,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稀土钇为金属离子,1,3,5-均苯三甲酸(BTC)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MOFs)。以噻吩/正辛烷作为含硫化合物模型油品,研究了Y-MOFs材料的吸附脱硫性能和吸附脱硫动力学特性,获得了吸附脱硫动力学方程和吸附脱硫等温线。结果表明,Y-MOFs材料在油/剂比为100和吸附温度为 303K的优化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吸附脱硫能力,吸附脱硫率为80.7%,吸附脱硫容量为30.7 mgS/g。Y-MOFs的吸附脱硫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方程为dqt/dt=0.007(31.97-qt)2。在液时空速在1.0 ~1.8 h-1范围,Y-MOFs材料对噻吩的穿透硫容在2.21%~1.80%范围。  相似文献   

14.
<正> 1.方法概要沥青中的石蜡可用高温快速蒸馏法分离。馏出物中所含少量油脂和油胶在低温下用醇醚混合液使其溶解,在-20℃下石蜡便可析出,然后再用热石油醚溶解蜡,回收石油醚后,得纯蜡,以占原试样重量的百分数表示。 2.主要仪器及操作条件曲颈甑:250毫升,装样50克。高温立式炉:SRJG—1.5—9型。蒸馏温度:550±10℃。蒸馏时间:15分钟。乙醇:乙醚=1:1 冷冻温度:-20±1℃。操作过程要点: (1)当沥青软化点在80℃以上时,要将其切成小块放入曲颈蒸馏瓶中。 (2)滤蜡用的漏斗(G_4型)要在真空系统中检测,在真空下其压差示值相同时,该漏斗方可使用。 (3)冷冻洗蜡要在400—600mmHg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新型涂料添加剂—酮醛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环己酮、甲醛为原料制备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酮醛树脂的工艺路线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最适宜的反应温度为 5 0 -1 0 0℃ ,最佳的原料配比为 :n(己酮 ) /n(甲醛 ) =1∶(1 1 2 -1 2 0 ) ,n(甲苯 ) /n(环己酮 ) =0 94∶1 ,产品收率 92 % ,环己酮转化率达 94%。  相似文献   

16.
以稀土钇为金属离子,1,3,5-均苯三甲酸(BTC)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MOF)。以噻吩/正辛烷作为含硫化合物模型油品,研究了Y-MOF材料的吸附脱硫性能和吸附脱硫动力学特性,获得了吸附脱硫动力学方程和吸附脱硫等温线。结果表明,Y-MOF材料在油/剂质量比为100和吸附温度为303K的优化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吸附脱硫能力,吸附脱硫率为80.7%,吸附脱硫容量为30.7mgS/g。Y-MOF的吸附脱硫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方程为dqt/dt=0.007(31.97-qt)2。在液时空速1.0~1.8h-1范围,Y-MOF材料对噻吩的穿透硫容在2.21%~1.80%范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Fe(2/3)xNi1-xSO4-P2O5/γ -Al2O3催化剂对1-丁烯叠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n(F e)/n(Fe+Ni)比、焙烧温度、担载量及载体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Fe)/n(Fe+Ni)=0.72的Fe0.53Ni0.21SO4复合盐,以P2O5为助剂、中孔γ-Al2O3为载体、用浸渍法担载、担载量为2.36 mmol/g(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催化剂的最佳活化条件为450 ℃下N2气流中活化4 h.1-丁烯叠合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3.0 MPa, t=70~90 ℃,LHSV=1.0~2.0 h-1.在该条件下1-丁烯转化率为85%~95%, 二聚选择性为80%~90%,三聚选择性为11%~26%,四聚以上的选择性为3%~9%.经200 h稳定性实验,1-丁烯转化率保持在90%左右,表明该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活性,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水热合成条件对TS-1分子筛苯酚羟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TS -1分子筛 ,经XRD、IR等表征证实合成的分子筛具有TS -1分子筛的典型光谱特征 ,SEM表征证实合成的TS -1分子筛结晶完全、晶粒均匀。该分子筛用于苯酚羟基化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结合物性表征研究了水热合成条件对合成的TS -1分子筛苯酚羟基化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最佳合成条件为 :晶化时间 2 4~ 72h ;晶化温度 170℃ ;模板剂用量及原料配比n(TPAOH) /n(SiO2 ) =0 2 2~ 0 3 0 ,n(SiO2 ) /n(TiO2 ) =3 3 ,n(H2 O) /n(SiO2 ) =3 5。  相似文献   

19.
ZSM35分子筛催化剂上1-己烯骨架异构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2/1-己烯=8(分子比),p=0.2MPa,T=270℃,SV=1.0h-1的条件下比较了Si-ZSM12、Si-ZSM35、Si-Y、Si-SAPO114种分子筛催化剂的1-己烯骨架异构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弱酸中心可以满足1-己烯的骨架异构化催化过程;具有0.4~0.6nm孔径的分子筛是1-己烯进行骨架异构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对于1-己烯骨架异构化反应,在反应温度270℃,反应压力0.2~1.0MPa的反应条件下,Si-ZSM35分子筛催化剂具有独特的1-己烯骨架异构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研磨法将氨基离子液体(3-(3-氨基丙基)-1-甲基-1H-咪唑-3-氯化物)浸渍到MIL-101中,制备了氨基离子液体功能化的NH2-MIL-101,并考察了其在CO_2与环氧氯丙烷环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H2-IL/MIL-101在无溶剂条件下可温和高效地催化转化CO_2。最佳条件:0.5MPa,50℃,24h。此反应条件下,环氧氯丙烷的转化率为96%,4-氯甲基-1,3-二氧环戊-2-酮的选择性为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