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田歌  王仲 《包装世界》2022,(1):22-24
本文以唐山皮影戏为例,进行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首先对南部、西部和东部主要区域皮影特点和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学习借鉴优秀的地域文创品牌的成功经验.最终针对于唐山皮影文创产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即建构区域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识别体系,提升区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辨识度;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技术进行创新和多领域的发展;找到新媒介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创新点,加强推广.以上三点建议可以为唐山皮影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滢竹  汪泓  谭勇 《包装工程》2022,43(18):327-333
目的 立足重庆旅游消费市场现状,以“江舟子”文创品牌为例,植根重庆“川江号子”非物质文化,探索重庆地域文化在旅游文创品牌用户社区视觉构建与产品设计中的方法、路径和价值。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重庆现有文创产品的巨大市场潜能,探索构建文创品牌用户社区视觉设计与产品创新的“一体化”设计架构。结论 总结出可供复制和推广的重庆旅游文创品牌用户社区视觉构建与产品设计策略,拓展重庆文创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激发重庆旅游城市文创产品的消费活力。  相似文献   

3.
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南京剪纸为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的构建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各地区剪纸手工艺和南京剪纸历史与现状的梳理,对其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借鉴其他地区文创产品品牌的成功经验扩充思路。结论最终针对南京剪纸文创品牌的构建提出3点建议,即建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提高品牌辨识度;产品创新,跨界发展;借助新媒体与科技力量加强品牌推广。同时,结合设计实践为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品牌构建作出可供借鉴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祖睿之 《包装工程》2023,44(18):385-392
目的 以太原天龙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基于符号系统提取品牌文化基因从而构建文创品牌的开发模式。方法 通过对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处境进行剖析,运用Kano模型分析消费者需求,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品创新设计思路,总结以符号为主导的文创品牌建构与开发方法,从地域文化特征抽取符号,构建符号系统,以此转化为设计元素,遵照文化内涵设计文创产品,强化品牌价值,传播地域文化。结论 符号体系对天龙山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对太原天龙山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嘉楠 《包装工程》2023,44(16):381-386
目的 旨在探讨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品牌文化元素的概念进行梳理,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结论 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升产品的内在文化价值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进而增加文创产品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品牌文化元素应与文创产品的设计紧密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以实现品牌传播的效果和目标。此外,文创产品设计应注重与消费者需求的契合,通过深入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连接。  相似文献   

6.
梁淑敏 《包装工程》2020,41(8):309-312
目的对"互联网+"背景下北京故宫文创的开发设计与推广方式进行研究,期望对我国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方法围绕开发设计和传播推广两个方面分析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时代深受市场追捧的成功因素。结论提出北京故宫文创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运用精确的用户定位、结合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将设计与实用性相结合、追求工匠精神、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设计创新等设计策略,另一方面是故宫文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传播与推广的策略,包括新媒体及多传播渠道的交叉融合推广、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的创新等,都使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新时代中更为大众化,在保留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更具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品牌化的趋势下,充分利用好南京红色资源和文教资源的优势,创建南京红色文创品牌并提出创新策略。厘清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创的定义,根据南京的红色历史地位,分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特点和文创市场情况,锚定南京红色文创及品牌所面临的问题。从精准品牌定位、细化市场范围、构建视觉形象三个维度提出南京红色文创品牌的设计原则。以设计原则为准绳,迎合本地资源和传媒风向,提出打造文创品牌、丰富文创内涵、全面渠道传播、彰显地域特色、塑造品牌形象的品牌策略。以红色文创品牌为发力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引领育人、文旅效益转化、城市形象强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邱松  覃千航 《包装工程》2019,40(24):11-17
目的为文创企业和设计师提供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设计方法论模型,并在品牌主导下快速、高效地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同时,帮助设计研究人员针对既有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进行研究,凝练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之中。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国内外文创产业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然后,针对品牌文创产品在文创市场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论证;最后对品牌主导文化主题向文创产品转化的方法与流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通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最终完整、系统地建构了品牌主导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论模型,以及其使用方式和步骤。结论被品牌化的文创产品必将引领未来的文创市场,品牌驱动的文创设计也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基于品牌主导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论模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和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中国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包装设计领域进行研究,梳理了中文期刊中有关中国非遗文创产品和非遗文创品牌包装设计研究的相关文献,探究中国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在功能性、审美性、经济价值和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有助于挖掘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包装的价值,使非遗文化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实现文化活态发展。同时,有助于实现非遗品牌与包装现代化转型,为品牌注入活力,开拓经济市场。研究表明辨识度是打造非遗文创产品品牌的重要途径,功能性是包装设计之首要要求。此外,好的品牌包装设计是多要素的统一。随着现代新兴技术的兴起,非遗文化遭到冲击,人们审美观念以及消费趣味转变。因此,需要进行文化传承、品牌推广和包装升级,以此助力于产业振兴。研究有助于打造更集中、更具特色的非遗品牌。实现品牌效益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陆泉 《包装工程》2018,39(10):101-105
目的从民俗信仰的文化特征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从民俗信仰的文化意识形态性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复杂性、民俗信仰文化对文创产品的功能落位、民俗信仰文化与设计创新的价值导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创新设计方法。结论基于民俗信仰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建立在自我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的价值理念、提升视觉语言的独创表达,推动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民俗信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玥  董佳  易能 《包装工程》2024,(8):254-262
目的 研究江苏地域文化下区域公用品牌设计建设路径。方法 以江苏地域文化内涵为价值基础,针对江苏地域文化特点、地域文化在品牌设计中的作用、江苏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等层面进行分析,融合优质品牌设计案例解析,提取可视觉化江苏地域文化元素,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设计路径展开研讨。结果 融合江苏地域文化特质,构建“体系标准+地域差异+优势突显+营销聚合”理论型设计路径,打造前瞻型、通用型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设计指南。结论 地域文化背景带动下的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进一步实现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可持续互动,带领消费者感受农产品从田间到手中的整个过程,促使更多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区域公用品牌的涌现,以点带面地辐射并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宋冬慧  杨曦 《包装工程》2022,43(16):442-447
目的 探索地域性民族节庆品牌化、生态化、市场化、可视化的建设;了解地域性节庆文化的概念,分析地域文化的民族节庆品牌发展状况,推进地域性节庆产业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通过地域性元素的设计方法,以广西侗族“月也”节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节庆品牌进行基因分析并分类;再通过设计元素提取等过程进行元素提取及文化内涵总结,在保留地域文化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侗族语言文化、节庆习俗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等典型的地域文化元素,依托现代品牌形象设计的通道,进行侗族“月也”节庆品牌设计实践,展示出广西本土地域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形象设计的特有形象。结果 旨在解决节庆文化中出现的品牌形象缺乏、文化传承力不够、设计趋同化等问题,而作为集文化与旅游产业于一体的“月也”节庆旅游则为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结论 具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元素与节庆品牌形象相结合,促使地域性节庆品牌性更鲜明,积极推进地域品牌形象传播同时,让这些承载独特地域民族文化的节庆成为一张名片,有利于文化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刘维尚  刘卓  秦嘉霖 《包装工程》2021,42(18):262-268
目的 探索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设计中的融合应用.方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设计诉求表达,提升区域形象为出发点,探索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实际价值,分析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融合要点,并结合当前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市场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从视觉转化、精神传达、文化体验和图库建设4个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的融合策略.结论 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融入地域文化视觉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文化可视化的延伸和再现,并形成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图库建设及品质管理,使农业区域品牌形象IP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形成品牌的人格化沟通,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提升区域品牌溢价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爱鹏 《包装工程》2020,41(10):294-299
目的探析和发掘天津地域文化特色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将其运用在品牌视觉形象塑造的实践中。方法通过分析天津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现状,选择典型的天津建筑、民俗等地域文化进行分析,运用归纳提取、元素重组、图文结合等创意设计方法,有效地构建出"水韵天津"城市品牌标志符号、城市建筑文化和方言文化的视觉符号及其延展应用形象,形成协调共生、个性鲜明的视觉效果,为当代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与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结论本文通过对天津地域文化元素合理有效的运用,建立符合大众审美的品牌符号,为城市品牌注入新的视觉体验,旨在不断继承和传播天津城市文化,进而提升天津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和创意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李帅  石鑫 《包装工程》2019,40(18):85-89
目的 探索以北部湾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南珠产品包装及品牌形象的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塑造南珠产品品牌形象,提升南珠产品品牌知名度,促进南珠产业发展。方法 通过分析南珠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南珠产品包装及其品牌形象与南珠产品优良品质存在巨大差距的现实,深入分析北部湾地域文化对于南珠品牌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南珠产品的品牌塑造应在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其产品包装的智巧性与绿色设计来传达品牌形象,并从色彩、图形、文字、材质及形态等5个方面深入讨论北部湾地域文化在南珠产品包装及品牌形象中的文化延伸。结论 以北部湾地域文化为核心的南珠产品包装及品牌形象设计能够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赋予南珠产品品牌以行业识别特征与品牌差异特性,加强南珠产业与北部湾地域文化的双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NFT的特点,解决当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普遍存在的品牌辨识度低、产权不明确、仿冒者众多、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方法 分析当前国内区域公用品牌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总结NFT数字技术在品牌设计、数字化推广、品牌确权中的多条解决方案;给出NFT数字技术的设计思路和版权保护方案。结论 作为全球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诞生的新概念与新模式,加密数字艺术(NFT)构建起一种新型数字化社交网络,其具有去中心化、唯一性、可追溯性等特点。探索将NFT数字艺术品融入农产品品牌设计、数字化推广、品牌保护中的多条路径,尝试将数字资产与现实资产进行双向流通,在后疫情时代,为企业快速打造品牌、简化销售流程、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民间美术造型在地域性商业宣传中的符号构置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贲 《包装工程》2011,32(8):97-99
以民间美术造型在地域商业宣传中的符号构置为主要探讨对象,通过对其价值释义、符号践行以及表述价值的动态转化分析,结合辽宁地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为实例解读,阐述这种有意味符号构置形态所呈现出的地域性人文风貌,提出了地域性民间美术造型研究的意义和审美向度,以及这种良性基因潜移在地域性广告创意构思过程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靳鹤琳 《包装工程》2021,42(16):335-338, 360
目的 针对当下地域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发展中出现的产品塑造缺乏文化寄予、文化关联性差等问题,提出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开发设计研究.方法 首先,界定了地域特色文化形象的内涵,提出了地域文化形象在当今时代下的要求;其次,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文化创意产品忠诚度的塑造和地域文化产品品牌开发需要文化基础两个方面,指出了基于地域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然后,归纳了地域文化品牌形象塑造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开发设计研究的策略.结论 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设计策略,具体内容包括结合地域文化形象和时代特色进行设计;跨专业的研发设计团队是保障;有效提升新媒体时代文化创意产品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胡术 《包装工程》2022,43(2):408-414
目的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地域文化为突破口对其品牌建设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品牌现状及问题,以及地域文化对于服务区品牌塑造的价值意义,归纳出将地域文化与服务区品牌进行创新结合的方法。结果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与品牌体验等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品牌化构建路径。结论针对现阶段高速公路服务区品牌定位不明、同质化严重、资源利用不足等症结,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当依托在地文化基因整合地区资源,以文化沟通产业进行价值重构与品牌定位,以用户感知需求构建功能化视觉体系,以文化体验提升服务业态,使服务区成为具有识别性与持续动力的交通商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