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是人居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是兼具多重价值的复合景观系统。“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与实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2000—2020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管理与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景观政策、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景观评价与保护。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背景及驱动因素,对比两者在研究视角、理论与方法3个方面的差异,为探究乡村景观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基础,提出国内的乡村景观研究未来应持续关注乡村景观多种功能和价值,健全评价与保护机制,完善理论与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现今乡村旅游策划发展对乡村景观生态的不良影响,探讨如何对乡村景观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以促进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并提出促进乡村旅游策划合理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袁敬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5):12-20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包括内容、范畴以及具体措施和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研究 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的重要承载单元之一,基于乡村景观特征体系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研究是乡村景观研究及规划的基础,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梳理了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相关文献。首先归纳了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结合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2000—2020年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系统介绍了现有的景观特征体系理论和应用研究;总结归纳中国乡村景观特征体系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为:1)基于应用目标指引建立合理的中国乡村景观特征指标体系;2)乡村景观特征分类及价值评价协同研究;3)乡村景观特征体系应用信息化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乡村景观,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以英国乡村景观为代表的乡村景观变迁及变迁过程中的文化驱动力,有助于探寻景观变迁规律,明确人类活动与景观变迁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该关系运用于规划实践。对英国,特别是英格兰地区乡村景观进行梳理,通过研究乡村景观的典型主体空间结构与景观形式,构建英国各时期乡村景观面貌,同时通过纵向比较,探讨乡村景观变迁的文化要素及其驱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陆明  柳清 《规划师》2019,35(12)
乡村空间重构是人类影响因素与非人类影响因素通过对乡村景观这一实体介质的作用,进而引发乡村空间组织、形态和布局调整的过程。文章基于对葡萄牙、丹麦的具有欧洲典型乡村景观特征的乡村空间变迁系列研究的分析,构建了乡村空间重构多层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横向轴线、纵向轴线和中心汇合点3个部分。其中,横向轴线表示乡村景观变化影响因子诱发乡村景观重塑,进而引发乡村空间重构;纵向轴线表示乡村景观变化是多层级影响因素跨尺度、交互式作用的结果;中心汇合点表示多层级影响因素与乡村景观发展主体行为决策相关联,且在当地乡村景观利用尺度下,乡村景观管理者与使用者行为决策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7.
乡村景观不仅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深远的文化传统。当前城市化发展对乡村景观破坏日趋严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以乡村景观为利用对象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文化传承、产业复兴、环境提升等方面具有全面促进作用,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契机与思考方向。本文从乡村景观保护更新和乡村旅游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出发,梳理出乡村景观要素与特征识别、乡村景观保护更新途径、乡村旅游视野下对景观保护更新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以诸暨牛头岭村为实证案例,通过对其景观要素的梳理与特征识别,提出“基于乡村特征延续下的景观保护”“基于旅游发展下的景观更新”的针对性策略,尝试系统性地探索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景观保护更新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山水格局下的中国特色乡村景观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特色的乡村景观正遭受现代城市化生活的巨大挑战,昔日美好的传统乡村景观日渐消失。本文拟通过山水格局下中国特色乡村景观特征分析,充分提炼乡村景观的价值,同时针对目前乡村景观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给其他山水格局下的乡村景观重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乡村纪念性视觉景观是乡村景观中最为明显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景观特色的典型代表;作为乡村景观、纪念性景观和视觉景观的交集,具有多方面多层次价值。然而在快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无序的建设开发和盲目的更新废弃,导致大量承载乡村情感和集体记忆的空间场所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究其原因,是乡村景观保护与建设相关理论认识的缺失。本文通过文献评述和理论梳理,解析归纳乡村纪念性视觉景观的概念和内涵。根据风景园林三元论,进一步从乡土性、纪念性和视觉性三方面,理解和诠释乡村纪念性视觉景观,以期提高人们的认识,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创造更为优质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乡村景观获得重视。乡村景观遗产具有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的重要价值,是乡村景观的典范,具有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需求。通过探寻乡村景观遗产的内涵价值、研究乡村景观遗产保护发展政策与实践,探索其保护方法与发展趋势,为乡村景观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乡村景观是景观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势在必行,乡村景观理论研究迫在眉睫。为此,从乡村景观理论的核心乡村景观评价入手,本文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探讨了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乡村景观可居度、可达度、相容度、敏感度、美景度五度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合理规划设计乡村景观是解决这一内容的主要途径。乡村景观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景观类型,是服务于我国约7.9亿农村人口的聚落景观形态,是农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复合体。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型的阶段,迫切需要利用现有的乡村自然景色改善传统景观环境给农村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宜居的具有田园文化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环境。在我国占土地面积1.74%的农村土地上如何规划和设计好乡村景观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清 《中国园林》2007,23(6):83-87
乡村旅游应是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结果。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依赖的乡村景观也正面临着危机。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景观的内涵分析,指出乡村景观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资源,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密切的联系。同时,重点论述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景观危机表现,剖析乡村景观出现危机的总根源在于乡村旅游开发目的的本末倒置。并对合理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与景观建设的关系,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地的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乡村聚落景观风貌是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民俗文化的反映。乡村聚落景观风貌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是新时期乡村景观建设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环保工程等先进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性、系统性的方法,包括对乡村聚落景观进行整体保护、局部修复,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修复等内容,以提高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乡村景观是一种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典型文化景观,是具体地域文化的空间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乡村景观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以无锡市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景观破碎化分析为切入点,通过乡村区域景观分类及破碎度评价体系构建对该区域内的传统乡村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予以生态化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乡村景观人文生态网络与自然生态网络为核心的复合网络规划对无锡市西部地区的传统乡村景观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与保护,以期为区域传统乡村景观空间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箐 《风景园林》2016,(8):27-37
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联系,展现了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历史。过去的30年,中国乡村景观的变化速度惊人,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正在快速地消失,这一现象反映了乡村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威胁。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在环境、经济、社会、建筑和景观的可持续之上。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乡村景观的历史和特征,充分理解乡村景观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认识乡村社会和经济的复杂性,是风景园林师从事乡村景观保护与乡村地区建设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向梦茜 《城市住宅》2021,28(7):141-142
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受多方因素影响,乡村景观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梳理乡村旅游相关概念,分析我国乡村景观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乡村景观规划策略,以促进建设生态和谐的乡村景观环境,为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的交错结合带,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科学地规划好该区域的乡村景观环境对城市和乡村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合肥大圩镇发展为实证,探讨保护和利用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健全乡村景观建设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机构,适时地对乡村景观进行功能评价与推进乡村景观规划,保护和加强乡村景观地方特色等几个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村景观     
《风景园林》2013,(4):148
编者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乡村景观也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乡村景观是城市的童年,是宜居的理想,是文化的传承,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还具有农业经济价值和居住空间功能。如何保护传统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模式,成就更加美好的乡村景观?风景园林师在乡村建设团队中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来推进工作?……本期"观点"特约7位专家学者,就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社会变革和文化认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景观价值,以及乡村建设中风景园林师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展开积极探讨。(以作者  相似文献   

20.
手工性景观是反映人类长期手工劳作行为的痕迹并传达出人类手工生产信息和情感的景观类型,承载着人们对乡村的核心记忆,呈现出极具田园特色的乡村风貌。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区发展现状的调查归纳,乡村旅游在景观材料、景观小品、参与性旅游活动等三方面体现出手工性景观的典型特征,说明手工性景观符合人们对乡村的认知与想象,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结合对国内外相关成功案例的归纳和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的分析,提出引用、集聚、变异、因借、再现等手工性景观表现手法,为乡村旅游景观建设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