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预应力管桩水平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连营  詹斌  戴斌 《岩土工程界》2006,9(12):69-70,73
通过天津地区16个场地预应力管桩的静载荷试桩结果,分析天津地区预应力管桩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简便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在高层住宅建造中基础大多采用桩基,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则更受各方欢迎,其原因大多是工期快、性价比高。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标准值与单桩竖向载荷试验结果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相差较大,通过本文分析、找出原因,确保质量安全,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的试桩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工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桩基设计参数估算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偏于保守,为同类地质条件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按土性参数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静载试验值有较大差异的原因。强调根据土性指标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JGJ94- 94)中经验参数确定单桩极限侧阻标准值和极限端阻标准值时 ,除考虑土的种类、状态等因素外 ,还必须考虑土的沉积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5.
粘性土地区静压PHC管桩承载力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一直是桩基础设计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哈尔滨某工程的静压预应力管桩的隔时复压试验,并根据静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随时间呈双曲线增长的关系,得到粘性土地区依据沉桩终压力推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孙芳  李源 《山西建筑》2012,38(17):113-114
结合昆明某小区工程实例,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特点,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管桩在昆明地区承载力的时效性,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高红影  左宏亮  庄超 《低温建筑技术》2011,33(4):102-103,120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庆粘性土地区24根静压PHC管桩静载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大庆粘性土地区静压PHC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与沉桩终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到大庆粘性土地区静压PHC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与沉桩终压力之间的区域经验公式。根据此经验公式既可以合理地选择压桩机型及配重,也可以快速估算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用以指导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个应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工程实例,通过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和布桩设计等多方面的设计过程,总结了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适用范围和不宜采用的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程,在饱和粘性土地区,连续快速施工,挤土效应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导致桩身上浮,引起管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大幅度降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具体表现:管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低,离散性大。出现此情况的管桩基础属于不合格工程,不经再次设计加固处理补救,桩基不能应用。经复压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足尺抗弯性能试验,对比研究了高低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在抗裂性能、抗弯承载力、变形能力、破坏形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表明:减小张拉控制应力可以降低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抗裂性能,提高变形能力,而桩身极限抗弯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低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破坏形式为预应力钢棒被拉断,高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破坏形式为预应力钢棒...  相似文献   

12.
李文洲 《施工技术》2012,41(5):95-9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桩型。由于该桩型在地基加固、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及环保等方面与传统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注浆后的应力应变特性研究很少,理论的滞后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足尺试验对静压预应力管桩桩底注浆后桩身承载力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挤扩多级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沉降量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对浙江湖州市某工程同一场地中的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进行极限承载力的对比试验研究。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直孔灌注桩相比,其极限抗压承栽力和极限抗拔承载力都较大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提高达75.3%以上,而混凝土的用量却少41.9%;单方极限抗拔承载力提高118.9%以上,而挤扩多支盘桩的混凝土用量比等少44.1%以上,且沉降曲线较缓,因此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工程试验对这种新型桩的承载理论研究和类似工程实践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静压预应力管桩在苍霞棚屋区工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 ,介绍静压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要点 ,分析桩终压值与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最后介绍预应力管桩与承台之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15.
许进军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1):1726-1729
在复兴大桥超高吨位灌注桩的静载试验,预应力混凝土反力装置替代了传统的钢梁反力系统。这套装置主要包括预应力锚桩、预应力承台与预应力反力梁。试验结果表明,直接获得超高吨位大直径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相当不易,而对这类问题预应力混凝土反力装置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16.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以下简称TC桩)是由预先打设在地基中的塑料套管内浇注混凝土组成的。以TC桩软基处理的交通运输工程为依托,对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进行了静载试验以了解TC桩的荷载-沉降特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中无明显陡降且沉降量较低,现有规范难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故引入了5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经验判定方法和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经典计算公式,并提出了3条TC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基本判定原则,表明在实测荷载-沉降曲线的基础上,Chin法较适合判定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先张法离心成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方桩与管桩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同样的受力特性,在竖向承载力、抗弯、抗剪、抗拉及水平承载力、耐久性指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单位应根据各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地基基础条件选择适用的桩型.另外,为了确保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桩的安全使用和建筑物的耐久性能,业界有必要对这两种桩型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管桩静压施工的终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美安  夏红春 《建筑技术》2010,41(3):239-241
合适的管桩静压施工的终压力条件是保证桩基所需的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关键,通过管桩自身的承载能力及具有多点式夹桩机构的桩机抱压施工时对桩所产生的作用力分析,结合聊城地区几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静压施工的终压力值与静荷载试桩结果,讨论终压力满足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条件,获得了在粉土粘土做持力层条件下的终压力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系数。  相似文献   

19.
盛日新 《土工基础》2002,16(1):54-57
由于桩土模型参数选取的复杂性 ,给波形拟合法计算桩极限承载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动静对比 ,总结出预应力高强砼管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 ,打入和静压桩的土模型参数选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