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研究及矿场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油田高含水后期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的可行性,将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的菌种及其营养液连续注入地层中,封堵裂缝及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其封堵调剖机理.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矿场油井堵水增油647 t,注水井深部调剖后,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有效期12~24 mon.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设备简单,施工简便,有效期长,成本低,效益好,是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增采技术.  相似文献   

2.
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老油田高含水后期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的可行性,将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的菌种及其营养 液连续注入地层中,封堵裂缝及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 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其封堵调剖机理。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 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室内物模驱 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矿场油井堵水增油647t;注水井深部调剖后,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 64.5%,有效期12~20个月。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设备简单、施工简便、有效期长、成本低、效益好, 是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增采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微生物深部调剖技术试验研究。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其封堵调剖机理。在取得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现场油井微生物堵水增油647t后,对10口注水井进行了微生物深部调剖矿场试验,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一年来持续有效。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微生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为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以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微生物深部调剖技术试验研究。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其封堵调剖机理。在取得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及油井微生物堵水增油647t的较好效果后,对10口注水井进行了微生物深部调剖矿场试验.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微生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为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微生物深部调剖堵水试验研究。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方式、聚合物产出性能以及其封堵调剖能力。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现场14口油井微生物堵水最高单井增油647t,10口注水井微生物深部调剖后,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一年来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6.
生物聚合物调剖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老区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生物聚合物调剖技术研究。在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和封堵调剖能力。在取得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油井堵水增油647t后,对2口水井进行了生物聚合物调剖矿场试验,周围油井含水率下降7.7%~64.5%,一年来持续有效。通过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生物聚合物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为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扶余油田微生物堵水调剖矿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菌种繁殖和代谢规律的研究,确定了目的菌种的适宜培养条件,分析了目的菌株产出生物聚合物的基本条件、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对菌种生存竞争能力、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征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生物聚合物的特性、封堵调剖机理及矿场注入工艺。根据目的菌种基因跟踪检测及生物聚合物高效液相色谱跟踪检测分析,研究了影响矿场试验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改善注水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调剖室内模拟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阐述了微生物菌种及其代谢生物聚合物的基本特性,探讨了菌种注入能力、生物聚合物生成能力及微生物堵水调剖机理。在低产、低效、高含水区块开展了微生物堵水调剖矿场试验,通过各项指标的跟踪监测和动态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影响微生物堵水调剖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多段塞调剖剂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调剖机理及效果,通过室内可视化裂缝模型,研究了多段塞调剖剂对单一裂缝封堵及对复合裂缝系统调剖物理过程,阐述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多段塞调剖机理,并在延长东部油田进行了多段塞深部调剖矿场试验。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表明:对于单一裂缝,多段塞调剖封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凝胶充填阶段和凝胶压实阶段,小段塞多轮次注入调剖剂比大段塞连续注入的后水驱压力梯度提高2倍以上;对于复合裂缝系统,多段塞调剖封堵过程则包含三个阶段:调剖剂选择性进入阶段、凝胶充填阶段和凝胶压实阶段,最终使裂缝系统吸水剖面得到最大改善。延长东部油田试验区经过多段塞深部调剖后,注水井都已正常注水,注水压力由0.25 MPa上升到8.5 MPa,注水量由2.0 m3/d上升到8.0 m3/d,油井日增油量为2.52 t,油井平均含水率由90%以上降至71.7%,多段塞深部调剖技术获得了较好的矿场试验效果,可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增油降水措施的优选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南风 《小型油气藏》2006,11(4):55-55
生物聚合物堵水调剖是把能够产生生物聚合物的菌种及其营养液注入地层,使其大量繁殖,菌体细胞及其代谢产出的生物聚合物对裂缝及高渗透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封堵作用,从而改善层间油水运动状况,缓解层间矛盾,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波及区域,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了井网调整与深部调驱相结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孤岛油田中一区Ng3注聚区为模型原型,以相似准则为理论基础,设计并制作了平面非均质三维物理模型;研制了具有自组装特性的聚合物微球,优选出由BS与AES复配而成适用于目标油藏的乳化剂体系;原始一注四采五点法井网注聚后采收率为34.1%,在进行驱替试验的同时,采用电阻率法测量了模型中含水饱和度分布;调整原始井网,对非均质油藏模型分别注入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微球与乳化剂复合体系深部调驱2组实验。结果表明,2个方案均可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单一聚合物溶液提高6百分点,而聚合物微球与乳化剂复合体系可提高采收率16百分点。分析各驱替阶段剩余油分布情况,聚合物微球与乳化剂复合体系能够封堵高渗层,使后续驱替液转向进入两侧低渗区域。  相似文献   

12.
在认识下二门油田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注聚阶段提高注入浓度、追加段塞、部署完善井及合理动态调配等系列调整工作,实现了二次聚驱大幅提高采收率的目标。在下二门油田潜力区部署的3口油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0.5~22t,含水20%~70%;单元二次注聚见效高峰期增油倍比达3.04,含水降低7.5%,阶段提高采收率4.96%。  相似文献   

13.
本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孔店二断块及港西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孔店二断块共进行了15次施工,22口受益油井中有9口井见效明显,含水平均下降2%~5%,累计增油11192t。港西油田三区一断块共实施2口井,受益油井5口,有效率100%。矿场试验表明,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能激活油层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使油井原油产量增加,含水下降,从而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强化泡沫的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强非均质油藏和大孔道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开展了强化泡沫驱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矿场单井试验,初步评价了强化泡沫体系的封堵调剖能力和驱油效果,探索了强化泡沫驱的注入方式。孤岛油田28-8井区强化泡沫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期间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吸水剖面明显改善,6口生产井见到了降水增油效果,累积增产原油1.1×104t,表明强化泡沫驱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胜利油田单56区块油藏条件,利用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20% 、40% 、60% 蒸汽干度条件下反九点井网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实验。分析了单井及井组生产动态,并在蒸汽驱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氮气泡沫的方式改善超稠油蒸汽驱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稠油油藏汽窜较为严重,综合含水上升较快,蒸汽腔发育不均匀;边井生产效果较好,角井温度场发育较差,产液量和产油量较低,对井组贡献率较低。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可以有效提高蒸汽驱阶段的采收率,当注入油藏蒸汽干度从20% 提高到60%,蒸汽驱阶段的采出程度提高19.86%。段塞注入0.093 PV的泡沫体系时,蒸汽汽窜得到有效抑制,边井产液量和综合含水均出现明显下降,角井温度场开始发育,角井产液量和产油量显著增加,阶段综合含水下降7%,提高采收率15% 以上。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和辅助氮气泡沫调剖工艺,超稠油油藏可以转为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 J 区块多数油井高含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为了提高 J 区块的原油采收率,实施了二元复合驱。 二元复合驱会产生大量采出液,而采出液中含有化学剂,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 利用室内驱替实验来模拟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优化采出液的回注方式,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注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聚合物含量较高的采出液可直接作为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前置段塞;采出液原样可直接作为后续保护段塞并后续水驱;采出液的不同回注方式均可提高化学驱采出程度(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 20% ),采出液的回注不仅可以节约聚合物的用量,同时可以解决采出液的污水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SJW油区为带边水的中低渗构造-岩性油藏,边水能量弱,区块油水井均压裂投产投注,目前含水率高,关停井多,采出程度低。本文采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搞清了砂体展布规律,分析了影响水驱效果的主控因素,目前主力延9油层的井网受效一般,顺河道方向砂体连通性好,为注采主流通道。经过生产动态分析、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技术对策论证,提出了3点开发调整策略:采用点状不规则注采井网,增加注水井数,温和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在油层下部注水泥,形成一定范围的水泥封堵层段,封堵下部压裂缝,同时降低单井注水量,防止油层底部水淹;使用油井转注、换层补孔、控液复产、堵水调剖、提液等油水井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Microgel solution composed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mer and chromium acetate was prepared by gelling under shear provided by a peristaltic pump running at required spe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microgel size, injectivity, plugging ability during polymer flooding, and abilit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ze of the microgel obtained was in the range of 0.1–170 μm by adjusting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peristaltic pump. In polymer flooding, the microgel solution was intruded into the sand pack easily and could improve the plugging of following polymer flooding. Furthermore, the injection of microgel solution was useful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llowing polymer flooding.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微生物调剖先导性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问题,从大庆油田聚合物工业化区块采出液中分离、筛选出DT-1和DT-2两株微生物调剖菌。菌种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筛选的两种调剖菌不仅能够在聚合物驱后的油藏条件下有效地生长繁殖,而且与地层本源菌有很好的兼容性。物理模拟岩心实验结果表明,调剖菌对聚合物驱后的油层有很好的封堵调剖作用,封堵率可以达到70%以上;聚合物驱后利用微生物调剖,原油采收率可进一步提高3.9%(OOIP)。现场试验证明,聚合物驱后实施微生物调剖,能够有效改善注水剖面,增加吸水层位和吸水厚度,采油井见到明显降水增油效果,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氮气泡沫驱物模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稠油开采在蒸汽吞吐(CSS)阶段出现的高渗层蒸汽窜流影响了开采效果,利用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可以增加泄油面积,增强导流能力,提高最终采收率,但用水平井开采稠油更易受窜流通道的影响,造成水平井段动用不均、高含水等问题。笔者采用三维物理模拟手段研究了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用不同驱替阶段平面和剖面三维温度场数据评价了蒸汽驱转蒸汽氮气泡沫驱温度场发育效果。在高含水下采用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后,含水率先降、后升,最终采收率为63.3%,相比蒸汽驱提高了6.2%。蒸汽氮气泡沫驱降低了蒸汽单井突进和蒸汽超覆现象,增加井间波及区域,扩大了整体的波及体积,改善了蒸汽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