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水价调整对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反映农业水价变化对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影响。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起农业用水的需求函数模型,研究宁夏农业水价与用水的关系;对不同水价方案进行水资源配置分析和水循环过程模拟,分析各种方案下用水部门的用水效率;进一步分析各方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后效性响应,评价区域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益。随着水价的提高,农业用水将呈下降趋势,用水量变化影响了区域的水循环转化过程,改变了生活、经济及生态的广义用水格局,使得区域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促进了地区用水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单位水经济产出的增加,使得用水结构趋于合理、用水效用趋于高效。  相似文献   

2.
社会水循环是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社会水循环通量作为社会水循环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把握其演变规律,揭示使其演变的驱动因子,对水资源的规划、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5年保定市的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信息熵法对保定市的用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市的用水结构趋向均衡的方向发展;有效降水的演变没有明显规律,随降水的丰枯变化。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选取了20个驱动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有效降水与社会水循环通量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748和0.705,表明这两个因子对社会水循环通量演变的驱动力最大;自然环境因子和农业用水因子与社会水循环通量的关联度数值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这两类因子对社会水循环通量演变的驱动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社会水循环演变的经济驱动因素。在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中,利用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分行业用水量的推算,并开发出23个部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改进了国内学者普遍使用的模型中,中间投入没有考虑进口产品对水资源投入影响的问题,另外在分析中考虑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社会水资源通量演变的影响。最后得出,1992-2005年,节水型技术进步对社会水循环通量的增加贡献是1 037.39%,最终需求对社会水循环通量的贡献是-1 122.31%,中间投入技术进步贡献为-126.86%,需求结构变化贡献为190.97%,行业结构需求变化为120.81%。即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最终需求的增加会使现在的社会水循环通量增加10倍以上。在1992的最终需求下,现有的节水技术进步使得社会水循环通量减少90%。  相似文献   

4.
1水资源现状据水利部门调查数据,禹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亿m3,人均320m3。全市当地可利用水资源量约1亿m3,加上年引用黄河客水量约1亿m3,全市年可利用水总量约2亿m3。据测算,全市近年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年总量为2.8亿m3,常年缺水8000万m3。其中,城区可恢复的年允许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000万m3,而城区每年的实际开采量已超过2000万m3,超采1000万m3。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1地表水日益减少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从70年代开始,该市的气温呈上升趋势,从1971年到2000年,平均每10年上升0.23℃;蒸发量逐步加大;而降水从70年代开始呈下…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安全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基于生产-消费状况揭示区域虚拟水流动,对了解水资源利用状况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虚拟水视角,以灌溉用水和绿水核算区域农业虚拟水生产,以居民膳食消费核算居民虚拟水消费,以两者的差值核算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生产-消费模式下农业虚拟水流动特征及对区域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4-2015年间,河北、天津、北京年均作物生产虚拟水分别为353.1亿m3、22.9亿m3和16.0亿m3,年均畜牧产品生产虚拟水分别为445.3亿m3、47.6亿m3、36.7亿m3;河北、天津作物虚拟水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北京作物生产虚拟水呈现出持续性的下降趋势;河北、天津畜牧产品虚拟水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缓慢上升态势,北京畜牧产品虚拟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2004-2015年河北、天津和北京年均虚拟水消费分别为243.7亿m3、61.6亿m3和98.3亿m3,虚拟水消费均呈现出上升趋势。(3)河北省为虚拟水输出型,输出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北京市和天津市为虚拟水输入型,输入量呈增加趋势。(4)2004-2015年年均水资源压力指数呈现河北天津北京,水资源匮乏度呈现为天津北京河北,水资源自给率呈现河北天津北京,北京和天津对外部虚拟水输入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京津冀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水资源超载严重。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合理的膳食结构调整,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同时入手是解决京津冀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方红远  王浩  甘泓 《人民长江》2003,34(12):31-3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历史发展阶段和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某一区域可获得性(或可利用)水资源量在保障区域适宜生态环境前提下,能够维系的最大社会经济规模.从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承载力等概念的一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上,阐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用水效率提高、边际成本最小原则以及生态系统用水调控等措施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强的影响作用;对节水、边际成本最小分析及流域水循环健全等相关概念作了必要的论述.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程度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都是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平度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平度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平度市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保证该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须搞好水资源的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1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平度市辖区内共有大中型河流25条,分属大沽河和胶莱河两大水系。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39.1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958.18万m3。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3511.2万m3,其中地表水39581.8万m3,地下水37827万m3。从水资源分布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明显特点:1.1年际变化大有记录…  相似文献   

8.
谷桂华  朱文祥 《人民长江》2018,49(17):52-56
基于C.E.Shannon熵理论,采用信息熵和均衡度指标对玉溪市的用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玉溪市的年均用水总量为86 533万m3,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结构比例分别为59.0%、28.7%、10.0%和2.3%;全市用水总量总体上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总体上也是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生活用水量为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生态用水量为波动无序的状态;全市用水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总体上为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波动式变化,全市用水类别结构正在向均衡状态演变和发展;各县(区)的用水结构信息熵的差异不大,区域用水比较均衡。针对上述情势,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工农业结构、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加上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恶化等情况,限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依据广陵区用水现状,分别计算工业、农业及生活节水潜力,得出2020年广陵区总节水潜力为818.7万m3,其中,农业节水潜力为358.9万m3,工业节水潜力为387.2万m3,生活节水潜力为72.6万m3。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体系。从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科技5个维度对江西省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7年间,江西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整体处于良好状态,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反映出该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性在逐步增强;分项评价结果中,资源条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社会发展整体呈波动状态,经济系统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整体呈下降趋势,科技水平整体呈先上升后稳定的状态。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应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益提供参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