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谢璇 《华中建筑》2011,29(11):173-178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教育并未因战争中断,反而得以继续发展.战时的中央大学建筑系迎来了“兴旺繁荣的沙坪坝时代”.由于战争破坏后的城市重建以及迁建区建设的需要,急需大量的建筑专业人才,促使重庆大学在战时成立了建筑系,并迅速发展,使重庆成为西南地区最早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之地.  相似文献   

2.
潘红  储劲松 《建筑节能》2007,35(10):60-63
根据我国建筑节能标准规定的建筑节能指标,分析了建筑节能指标测定的意义、要求和途径;根据建筑学专业委员会的要求分析了高校建筑热工实验室开放性建设的意义、要求与实践,认为高校热工实验室能够并且应该进行开放建设.指出高校热工实验室对社会开放,既是高校实验室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建筑节能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葛峰  方遥  蒋博雅  郭兰 《华中建筑》2023,(11):180-183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政策,不仅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对高质量建筑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与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建筑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该文以传统建筑教育中实验教学的改革更新作为切入点,重点对虚拟仿真平台体系的建设内容与路径方面展开论述,创新性地提出建筑教育“三方向、三层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体系的建立,在建筑教育的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开放共享、创新设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建筑结构试验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经验,建设开放式实验室,调整实验课程内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高校的实验设备资源,培养实用型的土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4)
当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施工当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培养大量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当中,为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将结合当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发展情况,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宏 《河南建材》2007,(6):12-13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研究和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理念、新模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本文从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改革的对策和实验室中的创新教学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建设与实践、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技术教育互补与结合等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9,(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各种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改进,所以在当前的社会大趋势之下,对实用型建筑专业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大。中职学校一直以来承载在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些院校之中培养的建筑专业人才也是日趋增多,为国家在相关方面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
结合建筑结构试验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经验,建设开放式实验室,调整实验课程内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高校的实验设备资源,培养实用型的土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重庆大学当代地域性建筑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大学利用地处西部山地、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丰富的环境条件,突出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地域特征,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和探索,将现代建筑教育理念与地方建设需求相结合,走地域性建筑教育之路。本文介绍了重庆大学从“鲍扎”建筑教育体系到地域性建筑教育的发展过程,地域性教学体系的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材建设,以及以山地人居环境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工程师思想观念浮躁、迷茫,创新意识不强,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工程伦理缺失,短视行为凸显等问题。从意识和精神的关系与区别出发,分析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的内涵,探究其思想之源,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教育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  相似文献   

12.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与工程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建忠  魏志卿 《山西建筑》2006,32(2):223-224
针对建设工程中质量事故的严重性,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介绍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管理对策,指出建设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以安全性要求为中心,以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满足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峰 《山西建筑》2009,35(22):154-155
指出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专业和工种配合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质量,而其中土建工程和电气工程施工的配合尤其重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和基本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配合措施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7):143-144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不断发展,逐渐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有效地推进了经济的发展。控制工程是科技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产物,它的出现提高了工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将控制工程运用在机械电子工程上,不仅有利于推动机电一体化的进步,更提高了机械电子工程的可操作性、可控制性,促进了机械电子工程的工作效率。文章将对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上的应用做简单的研究,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以期促进机械电子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潘英  陈健 《山西建筑》2011,37(36):246-247
通过对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的区别分析,指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切实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维护各方的正当合法权益,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桥梁工程学科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发开和工程建造。桥梁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科学发现,发现客观存在的规律和问题必须站在前沿,近3年研判出的5项研究前沿和五项开发前沿值得思考;桥梁技术开发的最高目标是技术创新,创新主观需要的工具或方法,必须旨在增值,二次大战后60年以3项桥梁核心技术为代表的60项创新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桥梁工程建造的最高目标是工程创造,创造客观没有的结构或构件,这必须存在需求,新世纪20项IABSE杰出结构奖造就了18项工程创造和17项技术创新。桥梁工程的未来必然朝着长寿命、特大跨、超深水、多灾害、全信息和可持续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红艳  杨丽明 《山西建筑》2009,35(2):102-103
针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对深埋长隧道工程开挖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行了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措施评价,探讨了广东公路地质灾害的特点,指出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价时,应从成因、特点、防治措施及措施效果等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徐倩  赵滇生 《山西建筑》2014,(33):226-228
阐明了成本管理与价值理论的含义,通过价值工程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收集信息先于分析、对产品功能进行整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等进一步实施价值工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宁 《山西建筑》2010,36(4):237-237
针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建议,以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0.
A revolution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coming, but is civil engineering ready? Students learn differently from how they did a few generations ago and the rapid pace of technology change means that the goals of education need to change as well as the method. New engineering degree programmes are arising, and though they aspire to teach a new gene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engineers, they do not seem to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 civil engineers in mind. While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s in systems thinking by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acknowledged by various organisations, the uniqueness of a civil engineering response to the systems challenge is not recognised.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distinct because of the large scale of the artefacts that need to be created by students, because the scope of civil engineering employment is broader, and because its need in terms of systems thinking is more tha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1)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needs rapid and major change, (2) a unique focus on systems is needed in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3)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needs to follow a distinctive path from the forms that the revolution is currently t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