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安装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琦 《电工技术》2002,(12):50-51
电缆中间头起着使电路畅通、保证相间或对地绝缘、密封和机械保护的作用。其制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缆中间头的寿命。目前国内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中间接头基本上有绕包、模塑、热缩、浇铸和初装配型等。山西铝厂多用热缩型,在2002年4月和6月系统有接地时,926和6125电缆分别有4个和2个中间头被击穿。  相似文献   

2.
扬子乙烯工程厂区供电系统中,使用了大量35KV交联聚乙烯全塑电力电缆。我们在制作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时,引进了日本昭和电线电缆公司的新技术和新材料。通过施工实践,我们感到该公司电缆头的制作工艺颇具特色,尤其是交联聚乙烯电缆终端头,结构新颖,操作简便。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这种电缆终端头的结构与工艺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0引言 根据国际行业标准,电缆中间接头应与电缆本体具有相同的工作特性,但由于施工员对中间接头制作安装的操作细节不够重视及现场安装工艺条件较差等原因,导致中间接头的制作尤其是维修安装中存在较多电缆实验无法测试.本文将对交联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缺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是极易引发故障的部位,分析振荡波电压法检测电缆接头各类缺陷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冷缩式电缆中间接头分别制作了误用绝缘带、飞边以及水膜3类缺陷,并利用振荡波测试系统进行高压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振荡波测试系统对接头误用绝缘带缺陷反应最灵敏,但无法检测出接头含有飞边与水膜的情形.利用有限元法对...  相似文献   

5.
《华东电力》2013,(6):1283-1286
35 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电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的影响,主绝缘容易受潮。如果利用受潮的运行电缆做中间接头,会降低电缆中间接头的质量,缩短运行寿命。选取不同截面、不同电压等级的5种交联聚乙烯电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受潮的旧电缆主绝缘层在加热去潮不同时间后电导率的变化,并与新电缆电导率相比较,得出可以用电导率作为XLPE电缆的含水量标准,得到XLPE电缆在受潮以后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去潮,恢复电缆的绝缘水平的结论,并给出5种电缆加热去潮至新电缆水平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制作工艺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实际工作体会的基础上,介绍了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的结构,并对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原理及几点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武彦诚 《电世界》2021,62(4):13-15
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性能良好,广泛应用于各工厂配电系统中,但其接头部分结构复杂,制作步骤繁琐,工艺要求较高,现场制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常常导致接头电场畸变,局部场强集中,形成电缆线路薄弱环节,电缆接头故障频发.下面对一起典型的局部场强集中引起的接头故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发生的1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异型中间接头系列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对故障中间接头的解体分析,认为产品安装设计缺陷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避免今后发生类似事故,建议加强技术监督,严把安装质量关,加强运行监测,为电缆附件设计、安装及运行维护等部门提供参考,提高电缆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核电厂一起22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击穿故障,对击穿的部位进行解剖和分析后,指出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过程中,金属铜护套与电缆铝波纹护套对接的锡焊施工工艺存在缺陷,未使用铜编织带连接,锡焊部位的机械强度较薄弱,在电缆运行中出现开裂现象,在开裂部位两端形成电位差,持续的放电损伤了电缆半导体屏蔽层,最终导致电缆主绝缘击穿.最后,针对电缆中间接头制作施工工艺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电缆接头是电力电缆中最脆弱的部位,接头受潮是中压交联电缆的常见缺陷,如果未能及时得到修复,将导致电缆过早失效。文章围绕中间接头受潮后的阻抗特性及其检测方法开展研究,阐述了波在电缆中传播的折反射现象,以时域反射法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CST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Studio Suite中建立了10kV冷缩式中间接头的三维单芯模型,对中间接头不同程度进水情况下的阻抗特性和反射波形进行研究;在实验室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部位的电缆接头上制作进水缺陷,分别进行电缆接头S参数测量和时域脉冲反射实验;最后,分析和比较了电缆受潮接头的阻抗特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使用时域脉冲反射技术对受潮电缆中间接头进行受潮诊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对发生的1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异型中间接头系列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对故障中间接头的解体分析,认为产品安装设计缺陷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避免今后发生类似事故,建议加强技术监督,严把安装质量关,加强运行监测,为电缆附件设计、安装及运行维护等部门提供参考,提高电缆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高压直流电缆技术发展,对目前交联聚乙烯高压直流电缆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了聚乙烯主绝缘材料、电缆工厂接头及附件是制约高压直流电缆发展的主要瓶颈。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料的研究需要聚焦到交联聚乙烯的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从聚乙烯基料的分子链结构、结晶形态控制等角度出发并结合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纯净化工艺来实现技术突破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高压直流电缆本体及工厂接头的电场、老化寿命设计理论要在传统经验设计参数的基础上,同时要基于材料的基本性能、空间电荷以及尺寸和形状效应等进行优化发展。高压直流电缆附件要在附件与电缆本体的匹配技术、关键部件设计及安装工艺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该综述可为高压XLPE直流绝缘材料、电缆工厂接头及附件的研制及性能优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李秀婧  徐友  李建发 《电工技术》2022,(11):128-130
对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接头制作过程中存在微小缺陷时的电气性能进行分析。人为制作了电缆接头绝缘层划痕、半导电层剥离尺寸不对、绝缘层有杂质这3种易在电缆接头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开展了绝缘电阻测试、直流耐压测试、工频交流耐压测试、雷电冲击测试和局部放电测试,并同完好电缆接头进行试验结果比对,得出只有局部放电测试能检测出缺陷电缆接头,其余试验均通过,对于电缆接头试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头的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军 《电气时代》2001,(11):31-32
近10年来,由于交联聚乙烯电缆在运行中表现出电气绝缘性能好、抗酸碱、耐腐蚀、允许工作温度高、故障少以及接头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已迅速取代电气绝缘性能差、制作工艺复杂、故障率高的油浸式电缆,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韶钢自1987年第一次使用交联聚乙烯电缆取代油浸式电缆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公司已有高压交联  相似文献   

15.
对一只运行达 13年的 110 k V交联聚乙烯绝缘(XL PE)电缆绕包型接头进行了型式试验和附加试验 ,结果表明在保证制造、安装工艺质量的前提下可满足 30年运行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交联电缆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已被运用于长距离地下线路中,因此有必要开发与电缆同等的高可靠性的中间接头盒。现已研制出的275kV 电缆的中间接头盒,系采用与制适电缆相同的工艺,即在施工现场将混入交联剂的树脂挤出并交联成模注式的接头(简称 EMJ).介绍了275kV 交联电缆用的 EMJ 接头的设计、制作及电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的各向同性和树枝状击穿的特性,决定了电缆附件设计需控制的合成电场应力 (?)=(?)_(径向)+(?)_(切向)。应用几何-物理-化学相容性原理设计的电缆中间连接头,可使其电场分布得到控制,气隙有可能消除。研究表明,采用等直径导体镉焊、可交联聚乙烯带作接头绝缘、以三段升温模塑工艺制作的63~110 kV 交联电缆中间连接头,其所用材料的性能和连接头本身的性能,是能满足运行要求的。  相似文献   

18.
中间接头故障是10 k V XPLE电缆运行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中间接头制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影响其运行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有限元法,以Ansoft Maxwell 12为求解工具,对电缆中间头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中间接头运行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缺陷情况下中间接头的电场分布情况,所得仿真计算结果可以为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葛纪良 《高电压技术》2001,27(Z1):20-21
介绍了 10 k V油浸纸绝缘电缆与交联聚乙烯电缆通过热收缩中间接头对接的新工艺 ,新工艺施工方便并可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采用交联聚乙烯在电缆本体上模注增强绝缘层的设计理念及方法。详细阐述了模注式接头的关键技术的相关原理和制作工艺,并通过导体接头电阻、绝缘层交联度、热延伸、绝缘交界面检查等手段验证其可靠性。根据此方法研制的110 kV模注式接头,已按照JB/T 11167.1—2011的检测标准通过型式试验,证明了设计理念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