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雯  陈璐  杜佳灿 《丝绸》2022,59(2):77-86
四川凉山地区作为彝族最大的聚集地,因其经济、社会及环境多种因素,凉山彝族服饰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关于凉山彝族服饰的研究概述居多而实证偏少,地域分类为主而时代特征区分不足。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收藏的实物服装为样本,通过考据、测绘和结构分解,并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凉山彝族女衫的形制与结构特征,对民族传统服装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为利于彝族服饰文化和制作技艺的传承,通过对凉山西昌、昭觉、美姑、越西、布拖、甘洛、喜德等地彝族服饰的田野考察,搜集了所地、什扎、依诺3个语言区的小、中、大裤脚彝族男裤的实物、图片、相关参数,对当地彝族村民、服饰工匠及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录音,了解彝族男裤制作工艺。通过对彝族男裤形制结构特征的分析,并采用衣片拆解还原的方式,绘制出小、中、大裤脚彝族男裤的平面款式图、结构分解图,并结合彝族的文化、历史、习俗和彝族男裤的尺寸信息等进行解析说明,以此了解凉山彝族男裤的形制及结构特征,使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及技艺得以准确记载,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洁 《家具》2009,(6):85-91
从四个实例分析了大凉山彝族家具装饰图案构成手法、题材、搭配和图案提炼方法。这些家具图案是解读彝族文化的窗口,同时与彝族服饰、漆器和建筑的图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彝族文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云南彝族服饰的结构和色彩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以多元化美为结构整体,以自然美作为色彩基调。其展示的历史演变、生活风貌、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都具有浓厚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形制、色彩特征的角度对威宁彝族男子服饰特征进行了简析,同时又以文化角度对男子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服饰因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多种因素,保留了较多的古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物研究法,对凉山彝族依诺方言区女装样本的形制、色彩、纹样等进行解析,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凉山彝族女装演变过程,发掘彝族传统女装中蕴含的审美追求与文化交融。研究发现:凉山彝族女装在清代中期前受汉服影响明显,清代晚期“满化”迹象突出。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本身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大家庭,在大家庭中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的不同,各民族服饰各具特色,彝族也是中华民族的远古民族之一。为了保护传统服饰,以凉山彝族服饰中的各方言区服饰出发,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彝族服饰的基本外形并讨论其特点,并对各方言区的彝族服饰进行对比和分析。在对彝族服饰大多从民俗学,图案进行入手的今天,站在服装的角度从结构对彝族服饰进行分析就有了这么一点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大理漾濞彝族腊罗服饰历史悠久以精美刺绣而闻名,腊罗服饰剪纸依服饰装饰形制进行剪镂,为刺绣工艺提供美术造型基础,具有纹样题材丰富、装饰主题统一、民族艺术风格突出等特点,是漾濞彝族文化符号的象征和审美意趣的展示。腊罗服饰剪纸艺术的图形语言塑造出该民族独特而立体的民族文化体系,对腊罗人的民族历史、信仰和价值观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艺术作为一种地域物质文化,承载、反映了彝族先民特有的宇宙人生观与美学世界观。苏晓燕编著的《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一书不仅对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艺术的具体程序及蕴含的内在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还深入研究了其抽象美学特征。作者从凉山彝族服饰染织的形态抽象与元素关系抽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中的凉山彝族服饰染织的抽象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也能将凉山彝族服饰设计特有的美学理念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服饰因地理环境影响,相较于其他地区彝族服饰保留了完整的传统服饰特色。本文基于凉山昭觉布拖两个县城的田野考察,阐述了昭觉布拖彝族服饰特点,整理出因服饰区域划分、地方性特点等原因引起的不同地区服饰发展的共通性与差异性,给彝族服饰后续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纹样作为彝族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彝族服饰纹样种类繁多,要了解彝族服饰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就要对其有深刻的了解,几何纹样的艺术特色和设计构成,研究当代设计师作品中相关案例运用,对彝族几何纹样进行再创作使其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使彝族服饰文化在本文就彝族服饰纹样中的几何纹样展开研究,分析彝族现代服装中迸发出新的光彩,从而传承和发展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正彝族服饰是彝族在彝族人生活和文化互动中所产生的物品,不仅象征着彝族人辛勤的劳动与创造能力更是承载着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功能。服饰随着社会发展也呈现不同时代的审美,现代彝族服饰也不是在审美方面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彝族服饰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现代彝族服饰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对其现状进行描绘,同时也能够对其背后所产生的认知与选择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凉山地区作为彝族最大的聚集地,彝族服饰式样繁多,保留完整.为挖掘凉山彝族服饰特有的社会阶级性,探寻民族之间的文化影响,通过对现有凉山彝族土司罩衣样本的分析,归纳了土司罩衣的表征,将样本服饰与同时期满汉贵族同类型服饰进行对比,探索其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凉山彝族土司服饰不仅展现了其特殊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民族间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挖掘唐代服饰形制特点以及文化交融对其形制的影响,以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馆藏唐代立领半袖夹袍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考古学方法,并结合文献资料、实物和图像,分析唐代立领半袖夹袍的材料、组织、纹样、工艺以及尺寸,探究唐代服饰的结构特点及其文化影响。结果显示,该件袍服领部结构为较为罕见的三片式;其结构受到中原服饰风格和唐代律令的影响;袍服纹样为长方形内依次排列对兽、对鸟和菱形;其材质应为蚕丝纤维。从袍服的服饰图案、形制和材质的分析可推断,其主人可能是当地的贵族或商人。该件袍服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唐代的织造工艺,而且反映了当时的中西方文化交融带给服饰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少数民族文化风格迥异,彰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的人文主义情怀。其中少数民族的服饰可谓是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符号。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为例,彝族服饰不仅色彩绚丽,其花纹图案中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彝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与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民族审美特征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服饰中的文化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掌握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对宋代服饰文化的纵深研究仍有待展开。大量宋辽金时期的典章制度、笔记小说、绘画图像,以及经考古发掘出的古代服饰实物等资料为宋代服饰的形制文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四座南宋墓葬出土的服装实物为依托,辅以文字史料及图像考据,从南宋女装"大袖"的称谓考辨及服饰等级、"大袖"的形制特征、形制语言的文化符号价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南宋女装大袖作为汉民族宽衣文化的典型符号所具有的积极的政治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木子  侯东昱 《西部皮革》2023,(22):139-141
文章通过对人类历史长河中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进行横向研究,对比分析这两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审美特征、女性服饰与男性服饰的形制以及服饰面料色彩和纹样等方面的不同特征,最后归纳总结出两个时期服饰的文化差异及深层审美内涵,便于人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文化自信、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待服饰差异,促进中西方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彝族传统服饰传承古今,它们不仅是遮身御寒的实用之物、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和精神意趣的“无字史书”。而作为彝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定彝族纳苏支系服饰反映着这个古老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丰厚博大的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钰  王羿 《西部皮革》2023,(23):23-26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作为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社会、历史、文化方面呈现出多源、多彩的面貌,影响到该地的传统彝族服饰,使其呈现区域性、多源化和多流变的特点。文章选取巍山县马鞍山乡彝族女性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考察与采访当地的服饰文化研究者,获得一手资料,对比一百多年来各个时期当地彝族女性服饰的变化,探究其流变原因,挖掘因服饰流变而投射出来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服饰种类繁多,其服饰符号系统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快速转变,文化同化现象日益严重,彝族服饰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舞台。面对严峻的现实,彝族服饰怎样得以保护和传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彝族服饰的款式、色彩、图纹三个方面,结合凉山彝族服饰系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体会凉山彝族服饰的博大内涵和独特魅力,有利于在现代设计艺术中进行应用、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