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剪切波、超声波和电阻率三种常用测井方法,并结合武汉地铁八号线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综合测试结果,进行场地类别划分、岩层完整性评价、各岩土层动力参数计算以及岩土层界面划分,为后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分析了综合测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可靠性工程中参数的一种估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可靠性工程中参数的一种估计方法——新Bayes估计法,给出了失效概率、失效率的新Bayes估计的定义及其新Bayes估计。最后,结合实际问题的数据,进行了具体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Bayes估计法有效、可行,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地源热泵的岩土热响应现场测试的测试方法和计算模型等。现场测试采用恒热流测试法,并以线热源模型为基础,结合工程最优化方法,采用复形调优法,从而得出所需要的热物性参数、周围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和综合比热容,利用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振动系统模态参数的一种统计识方法——模态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法。文中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理论背景,参数识别的方法及程序,参数识别精度的比较,以及该方法在一个实际的轻型、高速、大阻尼转子上的应用。该方法的特点是它认识到实际观测数据的随机性,并充分运用观察数据的统计信息,从而能充分考虑各种外界的随机干扰及非线性误差的影响,使参数识别的精度提高。文中还对极大似然估计法与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了比较。理论计算及实际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目前常用的最小二乘估计法更有普遍意义,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特别是在信噪比较低,干扰较大的情况下,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应用,讨论岩土工程中桩基础工程中承载力计算方面的三个问题;桩的工作特点、桩的承载力计算、大直径桩的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现场测试系统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所建数值模型分析了测试时间、舍弃初始小时数、钻孔半径、岩土体初始温度、加热器输入功率等因素对岩土热响应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柱热源模型,随着钻孔尺寸的增大,辨识得到的热导率越小;采用参数估计法作为辨识方法时,岩土初始温度的测试精度对辨识结果有较大影响。测试得到的热导率有6%~18%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是界于土木工程和工程地质学科间的边缘科学,是建立在土力学、岩石力学和基础工程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一起,去认识和解决土体和岩体中的一切工程技术问题。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岩土体天然所处的位置上对岩土体的工程性能进行测试的手段,目的在于获得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岩土体现场实际的基本设计参数,在岩土工程上有重要的意义和较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导热系数现场测试系统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所建数值模型分析了测试时间、舍弃初始小时数、钻孔半径、岩土体初始温度、加热器输入功率等因素对岩土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响应测试时间应大于70h;对于柱热源模型,随着钻孔尺寸的增大,辨识得到的导热系数逐渐减小;岩土初始温度对岩土导热系数辨识结果没有影响,但采用参数估计法作为辨识方法时,岩土初始温度的测试精度对辨识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于纯导热模型,加热器输入功率对岩土导热系数辨识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建设工程项目在逐渐的增多,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作为建设工程的基础环节,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后期的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章从常见的岩土勘察方法出发,结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岩土工程勘查工作做了有关论述,旨在我做好岩土工程中的看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经验,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以某高校图书馆空调工程为例,从场地情况、周围环境、热物性测试、经济评价等方面分析了该工程使用地源热泵的可行性,并从工程管理角度谈了几点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岩土热物性测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领域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在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对测试参数、数据处理、功率、单位延米换热量的获得方法、测试工况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源热泵系统在夏热冬暖地区长期运行可能引起的地下温度场热量累积问题,提出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制冷、停机和制热3种工况的交替运行这一解决措施。采用有限长线热源模型,并利用迭加原理,对钻孔不同深度处、距离钻孔中心不同半径处及不同运行策略下U形埋管地下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变化进行研究。对指导地源热泵系统的工程运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空气与土壤复合源热泵系统通过空气换热器实现了间接空气源热泵模式与补热模式,可补偿取、放热量的差值,解决土壤源热泵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运行产生的土壤热不平衡问题。为能够在保障供暖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地埋管数量,本文以我国5个北方城市的住宅为例,在TRNSYS平台上建立了空气与土壤复合源热泵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地埋管和空气换热器的匹配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减少地埋管数量后的复合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源热泵系统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济南的地埋管数量最大减少比例为29%~43%,每延米地埋管需对应匹配0.029~0.050 m2的空气换热器面积;减少地埋管数量后的复合源热泵系统在长期运行中可维持土壤温度稳定,其十年总费用节省率为12.6%~25.3%。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地源热泵蓄能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地源热泵技术与冰蓄冷技术,分析了两者的技术优缺点,进而讲述了两者联合运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建立了一个生态节能的空调系统,首先对地下埋管的深度及距离的取值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该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和流程,实现了机组在常规空调工况、制冰工况以及供暖工况三者之间的调节.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在运行费用上,比传统空调系统节省69%,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6.
建立地源热泵管群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钻孔间距和布置形式对管群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钻孔间距增大能够明显减缓管群区域热效率的衰减,叉排布置比顺排布置更优;对于给定数量和钻孔间距的管群,其钻孔布置区域的周长与面积比越大,整个地埋管换热器的效率也就越高。研究结果对于地源热泵地埋管管群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地源热泵三联供户式中央空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别墅或大面积居室的新型太阳能--地源热泵三联供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地源热泵的优缺点。虽然地源热泵的应用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但作为一项节能新技术,地源热泵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严寒地区的负荷特点,并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一套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对系统的热平衡进行计算分析,优化太阳能的补热运行方式,保证系统在严寒地区高效、稳定运行,系统的节能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天津一个空调面积为14000m^2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工程的设计,介绍对地埋管换热器的取热量和散热量进行测试的实验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天津地区不加防冻液地埋管地源热泵机组进行讨论,并分析热泵机组采用满液式蒸发器,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