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规划师》2017,(7)
空间规划是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和生态政策等的地理表达,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空间博弈。佛山市南海区"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针对城乡之间、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纵向博弈和横向博弈问题,通过边界、格局和规则的重构,建立了局部与整体平衡、集权与分权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空间治理模式,实现了对全域城乡空间的管制。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我国当前大型公共项目投资决策工作中公众群体参与不足、政府决策忽视公众利益等问题,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将政府、公众和企业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三方主体非对称性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各主体演化稳定策略,并对其演化路径及影响机理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大型公共项目投资决策过程是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掣肘的社会行为,政府、公众和企业三方博弈群体最后将达成“不激励、参与、努力”的稳定状态,公众参与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多方主体协作,采取措施增加公众参与行为收益,降低参与行为成本。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中村如何融入城市、外来人口如何真正落脚城市,已成为困扰各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研究从梳理城中村改造中六个利益主体的自身诉求入手,分析三大主要利益主体之间及与次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多方博弈下的城中村改造利益均衡模式,在政府角色承担、开发强度确定、廉租群体利益保障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方法。最后通过郑州市冉屯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解释这一模式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实践如何通过博弈实现最终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4.
压煤村庄搬迁中政府企业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压煤村庄搬迁过程中的利益主体入手,对企业、政府、农民在压煤村庄搬迁过程中的利益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企业政府博弈模型,说明企业在搬迁过程中有向政府寻租的动力,政策支持对于压煤村庄搬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也是政府质量监督的目标.由于建设主体之间利益取向的不同,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监理机构与承包商之问的信息不对称,其主体之间寻租的现象不断出现,因而带来社会成本与投资成本的增加和浪费.运用寻租博弈理论,重点讨论了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监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寻租博弈模型及其均衡解的经济学意义,并提出了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政府行为对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主体行为的影响,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分析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主体行为;从各参与方的利益动机出发, 构建业主方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找出双方关注的利益焦点; 运用系统动力学工具构建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模型, 仿真分析了静态奖惩机制和动态奖惩机制对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主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政府采用动态奖惩机制鼓励利益方参与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时,仿真曲线呈现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说明动态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筑业向信息化、工业化转型升级。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施工单位和建筑工人三方主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对三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和相互影响关系,结合现阶段智能建造技术的实际情况确定三方的收益矩阵,进而分析三方决策的动态演化过程,运用Matlab进行演化博弈仿真模拟,为智能建造技术的激励机制构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经济学视角来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有序运行是多方主体行为博弈的结果,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多主体行为博弈演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核心三方主体行为策略分析入手,构建了ESCO、政府和业主的三方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探讨了三方主体进化稳定策略形成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ESCO、政府和业主的三方动态利益博弈并不会固定地收敛于某一个稳定策略集合,其在各自不同概率范围内的不同行为取向均会造成不同收益结果,推动市场健康有序运行需要三方主体共同努力,政府针对ESCO和业主设置合理的补贴与罚金,有效控制不同行为决策下ESCO与业主的损益水平,引导与调动ESCO和业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行为的积极性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问题,将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理念引入进来.首先,从利益博弈视角对各利益主体间的行为进行分析;其次,阐述合作博弈理论的内涵,通过联盟、特征函数的运用构建合作博弈模型,并引入Shapley值来搭建利益分配模型;然后,以参与城市治理的相关利益主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城市治理的合作博弈模型,并以东部沿海某市A区为例得出了分配方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提出推动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马鞍山市博望镇村庄布点调整为实例,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调查公众意愿,通过研究发现:各主体之间存在多样化利益诉求的矛盾,以政府、部门、农民与开发机构为主的四类利益主体围绕土地流转成本与收益展开博弈。农地产权缺失、征地程序缺陷、政府与开发机构联盟以及农民维权意识与能力薄弱是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利益非均衡博弈是导致村庄布局调整遭遇实践阻力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如何实现利益有效协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更新的发展进程中,北京旧城不断出现的社会隔离和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受到政府、社会团体及广大居民的密切关注,旧城合理更新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北京旧城的改造更新为研究对象,从住区规划与社会和谐两个角度,探讨实施混合居住模式对旧城改造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州亚运城居住建筑实施节能65%对提高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本文基于广州地区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经验和相关工程实践,从自然通风、空调设备能效比、围护结构热工性能3个方面着眼,利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DeST-h对亚运城典型居住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提出了实现节能65%的具体设计控制指标,为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生态环境品质开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建筑成为利用不同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的新型建筑类型。其中,低技术生态建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类型。本文即对低技术生态建筑的形态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将结低技术生态建筑分为景多种不同的形态模式,并对对低技术生态建筑的未来发展予以合理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The contemporary remaking of inner city Pyrmont-Ultimo in Sydney is analysed in terms of the visions of planners, developers, politicians and residents. Developer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selectively remembered the blue-collar history of this place in their place marketing efforts. These 'memories' were sanitised to make them more appealing to contemporary lifestyle-oriented residential markets. The need to sanitise and repackage particular urban places can be regarded, following Bourdieu, as a strategy of the field of planners and developers, as they struggle to gain ascendency in the game of land and property development. Their 'feel for the game', it is argued, is reflective of a 'planning habitus '.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良性发展应该协调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和利益。构建地方政府、产权单位和居民群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求解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揭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行为主体达到良性互动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补贴、监管惩罚、产生的城市整体效益、政府付出的成本、产权单位的企业形象、产权单位的管理成本、企业形象损失、居民群体选择违背合约,拖欠缴费策略带来的额外收益和定期缴纳的物业费等是影响三方主体协作配合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关系下,各参与主体初始意愿比例、政府补贴和监管惩罚均会对演化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城市,生活才美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秉钊 《规划师》2010,26(8):5-8
上海世博会是唯一一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反映了人类对美好城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我国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过程,房地产业被片面地当作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住房的居住本质被异化为投资、投机的标的,"美好的城市生活"面临着住房问题的严峻考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以经济手段来解决住房问题。物业税的开征将有效抑制住房的非理性消费,使政府摆脱土地经济的困境,"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让高消费者支付高消费税,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城市和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张鑫 《山西建筑》2004,30(24):16-17
对人居环境与住宅生态设计的概念及应坚持的原则等进行了探析,指出只有做到自然、社会(政府)、经济的三大平衡,居住环境、城市建设生态才可全面走上可持续发展和良性的生态循环之路。  相似文献   

18.
福州城市住宅户型模式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福州城市住宅户型的发展历程,针对福州城市住宅户型空间模式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福州城市住宅户型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当前政策调控的形势下,提出福州城市住宅户型模式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以期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福州城市住宅户型空间模式的健康、稳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张波 《山西建筑》2009,35(22):17-18
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城中村”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和谐的现象。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的三大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分析,提出了只有解决好它们的利益矛盾关系,使其达到和谐共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单单 《世界建筑》2014,(11):130-131
首尔市政府规划了“重建西南”项目,着重开发这片老工业区.作为重建项目的领衔者,三维立体城打造了一个超大型的城市综合建筑群,集住宅、商业、文化设施为一体.因此,它很受市民欢迎,一跃成为首尔的一座地标式建筑.三维立体城的设计,通过让自然元素与文化元素的相融来感受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外部公园及内部空间的设计,由水、风、树木、土壤等元素构成.这些自然元素与文化活动相结合,一起贯穿了整个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