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何增军 《特种油气藏》2011,18(6):100-102,129
为提高扶余油田稠油区块注水开发效果,针对稠油区块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区块储层特征,开辟了东17区块先导试验区,对试验区开发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跟踪评价.结合试验区动态反映及地质特征采取调剖与降黏剂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改变油层的非均质和地下油品的流动性,提高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油效率,增加可采储量.该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为扶余油田类似区块的注水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H26块兴隆台油层注水开发30余年,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稳油控水的难度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①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高渗主力油层水淹严重,低渗层难以受到注水效果;②油水井间沿高渗条带形成水流优势通道,水驱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对以上矛盾分析,在该块开展了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研究,深化油藏认识,提出了带有针对性的调整开发方案,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欢26块杜家台油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该块老井产能高低不均,影响因素不清,2010年以来,在区块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上,通过总结产能分布规律,优化井位部署,从而提高新井实施成功率,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高17区块ES3^2 3油藏是典型的非均质油藏,油层埋藏深,含油井段长,天然能量不足。注水开发以后,层间矛盾突出,水驱开发效果差。因此,在该区块开展油藏描述工作,先后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物性与非均质性评价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等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注水强度、水质标准,并制定出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为高17区块的开发调整、综合治理和小层段注水开发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类似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渗透油藏经20多年的注水开发,普遍存在注水启动压力升高,油层吸水能力下降,采油井采不出液的问题。通过对注采井组生产动态分析和地层测试资料分析,认为宝北区块低渗透砂岩油藏存在严重的储层伤害。在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优选适宜的油层保护技术和解堵技术,对改善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区块现场目前已实施二氧化碳解堵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型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应用》2016,(11):29-32
大庆萨尔图油田南一区块经过多年的水驱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控制含水上升的速度,深度挖潜剩余油,进而提高区块采收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区块高台子油层不同层段物性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差异明显,只能针对每个井组的每个小层,进行精细分析评价,优化精细分层注水方案,结合调剖、双定双换、措施改造、周期注水等多方面的技术手段,从而形成一整套精细方案设计、实施、效果跟踪评价总结的提高采收率方法。通过调整开发方案的研究与运用,有效提高该区块的整体生产水平,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适合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配套技术,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雷11块莲花油层为深层、中低渗透率、低电阻率砂岩边底水油藏.通过开展精细低阻油层成因、测井二次解释及建立测井解释图版等相关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地实施"水中找油",区块含油面积及石油地质储量均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二次开发部署,并及时编制注水开发方案,严格按注水方案实施,实现了油田勘探增储与高效开发同步进行,区块产量、采油速度、预计最终采收率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升油田难采储量区块和注水区块开发过程中,由于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粘土含量高、储层受伤害等原因,注汽和注水困难,蒸汽吞吐和水驱油效果差。针对高升油田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强穿透活性解堵技术的研究。应用表明强穿透活性解堵剂可有效解除油层污染,提高近井地带储层渗透率,降低注汽和注水压力,增加注汽和注水量,提高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油层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着最终采收率.提高注水压力能够有效改善注水波及体积.开发过程中通过采用异步注采方式,能够改善水驱效果.在辽河油区东部某区块,对部分高含水长停油井实施不间断注水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静波 《录井工程》2014,25(3):95-98
大庆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为实现精细分层注水,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减缓油气产量递减趋势,开展了录井资料在油田开发精细分层注水试验,应用录井井壁取心资料对大庆喇萨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试验区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油层水淹程度及注水开发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各开发区块试验区的典型层井壁取心及测井资料规律特征,建立综合分析标准。根据横向对比、小层追踪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套井网开发层系整体注水开发效果进行评价,为编制精细分层注水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地质参考依据。各开发区块编制方案过程中参考并结合现场施工及井况等进行应用,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SJW油区为带边水的中低渗构造-岩性油藏,边水能量弱,区块油水井均压裂投产投注,目前含水率高,关停井多,采出程度低。本文采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搞清了砂体展布规律,分析了影响水驱效果的主控因素,目前主力延9油层的井网受效一般,顺河道方向砂体连通性好,为注采主流通道。经过生产动态分析、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技术对策论证,提出了3点开发调整策略:采用点状不规则注采井网,增加注水井数,温和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在油层下部注水泥,形成一定范围的水泥封堵层段,封堵下部压裂缝,同时降低单井注水量,防止油层底部水淹;使用油井转注、换层补孔、控液复产、堵水调剖、提液等油水井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辛11断块区层间轮转深度挖潜的措施效果,针对该区块含水率高、产量递减速度快的问题,选取辛11-46断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区块的地质模型,经过生产历史拟合,明确了该区块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油层顶部及靠近断层一线处,非主流线上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结合油藏工程方法,模拟优化了轮转方式、注采轮转周期、采液量及能量恢复时间的...  相似文献   

13.
古城油田泌124断块属于普通稠油油藏,油层非均质严重、含油井段长、含油层数多、油层厚度薄、地下原油粘度大,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油藏采收率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逐年变差.通过聚合物驱注采井网井距、注采参数的优化研究,确定了适合该油藏特点的聚合物驱方案,改善聚合物驱四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洼16块非均质油藏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改善洼16块注水开发稀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结合区块的地层条件及流体性质,开展了非均质油藏泡沫复合驱油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验证了该技术应用于普通稀油油藏区块的可行性。试验证明,该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配伍性,室内驱油实验测定较常规水驱可提高驱油效率15%以上,且体系成本相对低廉,增产效果明显,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三大矛盾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喇萨杏油田为大型陆相多层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各类储层渗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液/油比急剧上升,控含水、控递减难度日益加大。通过室内水驱油实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小井距密闭取心井及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研究,系统剖析了特高含水期平面、层间及层内三大矛盾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三大矛盾加剧的主要因素。通过典型区块和近年检查井逐井逐层剩余油精细剖析,总结了平面、层间及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建立了平面、层间、层内3个层次的精细结构调整模式,并在大庆喇萨杏油田6个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得到成功应用,在含水率为93% 的条件下,取得4年产油量不下降、含水率不上升的良好效果,探索出了一种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水驱精细、深度开发的新模式,为多层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RFT测井是钻井过程中对裸眼井实施的一种压力监测技术,它能够直接提供真实可靠的泥浆和地层压力。利用高5断块二次开发过程中录取的12口井RFT测试成果结合开发动态、静态资料可以分析:油气层动用情况,发现未被动用的高产储层;对油藏整体与各个小层压力状况、水淹状况进行研究,找出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合理压力驱替系统,提出下步挖潜的工作方向;评价钻井过程中泥浆密度选择的合理性,分析判断储层钻井污染情况,制定下步合理改善措施;从而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实现断块持续高产与稳产。  相似文献   

17.
非均质注水开发油藏提高水驱油效率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范  侯平舒  张士建  高玉香  谢权 《钻采工艺》2003,26(6):48-49,65
以过渡带隔相注水工艺、实行微破裂压力注水及调剖、调驱等多种工艺结合进行合理注水,可以达到对非均质油藏系统开发,使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及驱油效率得以提高,对应油井地层压力上升、产能增加;这一水驱油工艺在桥口油田应用,实现了油田连续6年控水稳油,证实可以有效减缓油田自然递减,保持油田持续稳产高产,为同类油藏的控水稳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五里湾长6油藏自1996年投入开发试验,1997年采用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为主注水开发以来,保持高效开发至今已有14年。2007年综合含水突破20%,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大,油层普遍见水,平面、剖面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规律日趋复杂,控水稳油形势日益严峻。充分利用动态分析法、沉积相法、剩余油测试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及检查井等多种方法,较为准确地描述了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对剩余油挖潜技术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价,探索出了符合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科学方法及挖潜技术,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33块沙三段深层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中原油田文33块沙三上亚段油藏埋藏深,高温,高压,低渗透等地质特点和近10余年来一直注水进水,难采出,开发基本面临瘫痪状态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逐层上返先导试验,结合细分层系,加密井网,并采取压裂改造,改善水质等技术措施,成功实现了该深层低渗油藏的全面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20.
低渗难采油气藏大多生产井、注水井措施效果差,根本原因在于储层间未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从而导致剩余油气采出程度低。基于注水开发过程中水力压裂水驱波及范围判别精度不足的实际,在精细油气藏地质建模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岩样岩石力学实验,对松辽盆地某油气田单井井筒周围0°~360°范围内可能产生的压裂缝开展定量化预测,提出一种水力压裂后理想情况下水驱波及范围计算的新方法和水驱D指数曲线的概念,对现有技术条件下压裂后水驱波及可达到的理想范围进行了预测。这将为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改造,提高剩余油气采出程度提供较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