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为解决有机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选择问题,以黄河下游地区某引黄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机物含量的年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比紫外吸收值(SUVA)、分子质量分布、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嗅味物质等有机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引黄水库水有机物含量全年变化幅度不大,耗氧量平均为2.32 mg/L,UV254平均为0.045 cm-1,ρ(DOC)平均为2.32 mg/L;但芳香化构造程度较高,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分子质量3 ku的约占总量的70%;消毒副产物生成势较高,以三卤甲烷为主,占DBPFP总量的94.6%,其中CHCl3占77%;二甲基异崁醇含量较高,呈季节性变化,主要由蓝藻中的浮丝藻、颤藻等的代谢产生;引黄水库水有机物特性与黄河来水水质、沉砂调蓄过程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适宜选择臭氧活性炭深度工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考察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的可行性,通过中试试验从净水效能和膜污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浊度平均为0.176 NTU,而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为0.080 NTU,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常规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3%和43.2%,而超滤组合工艺的去除率分别为50.6%和44.0%,略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就膜污染而言,原水直接超滤时跨膜压差增长较快;而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中,混凝沉淀的预处理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膜污染物质,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增长缓慢,系统运行稳定.采用浸没式超滤替代砂滤形成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可有效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用于饮用水处理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适宜的污泥停留时间(SRT),在平行运行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80d和20d两种SRT下SMBR净化受污染水源水的效能.结果表明,在80d的SRT下,SMBR对DOC、UV254、TOC、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9.6%、13.4%、27.7%和30.7%;而当SRT...  相似文献   

4.
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用于饮用水去除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加有效地制备优质饮用水,考察了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强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能.结果表明,当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为8mg/L时,MABR对进水中TOC、CODMn、DOC、UV254以及BDOC和AOC的去除率分别达41.3%,59.4%,36.7%,53.5%,67.9%和44.0%.在MABR中,膜的物理截留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PAC的吸附作用协同完成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就DOC而言,3种作用的贡献分别为11.1%,7.6%和18.0%.微观分析结果表明,MABR中膜表面的动态污泥层能强化膜对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截留.考虑到0.5h的短水力停留时间,MABR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考虑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深度净化工程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饮用水深度净化工程为基础,研究了臭氧—微滤—生物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比例勾兑流程,对饮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该工艺流程能够有效的去除水中的高锰酸钾指数、254nm吸光度及细菌等指标,超滤与反渗透比例勾兑调节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浓度,不改变各个离子之间的比例,该工艺出水完全满足饮用水净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协同净化微污染水的示范生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催化氧化-UV/H_2O_2-生物活性炭(BAC)高级氧化组合联用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对微污染水源水的的处理效能,在淮南某水厂示范工程对微污染淮河水进行了生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臭氧氧化-BAC组合联用工艺对水中的UV_(254)、DOC、氨氮、CODMn及THMF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不会带来溴酸盐的问题.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UV_(254)、DOC、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8%、8.1%、10.8%.BAC对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61%;对DOC和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4%和15.3%.催化臭氧氧化接触池对THMFP的平均去除率为34.9%,最高去除率可达53.2%.UV/H_2O_2在示范性生产实验中,对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有限;在实际生产设计中,考虑UV分解剩余臭氧的效用建议采用:催化臭氧氧化-UV-BAC-砂滤是确保饮用水出水安全可靠的高级氧化工艺必要的组合工艺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各自来水厂处理低温低浊水、提高出厂水水质以及自来水厂整体工艺的提升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应用于各类污水的再生中,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和食品废水等.各种数据表明,该组合工艺对COD,TOC,UV254,氨氮,色度等指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对色度的去除最明显.根据污水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处理费用高,出水细菌超标,NO-3-N去除效果不理想等,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常和其他工艺技术联用,如混凝沉淀,气浮等预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反硝化生物滤池、高级氧化技术等.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试,研究一体式PAC-UF工艺取代传统砂滤池工艺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并将其与单独超滤和水厂砂滤池比较.结果表明,PAC-UF工艺平均出水浊度为(0.041±0.010)NTU,粒径>2μm的颗粒数平均为(13±8)/mL,可保证出水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PAC投加20 mg/L情况下,PAC-UF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为(21.0±9.9)%,对不含亚硝酸盐部分CODMn的去除率为(33.7±11.1)%,对UV254的去除率为(51.0±10.7)%,PAC-UF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砂滤.但PAC-UF工艺对NH4+-N去除效果不佳.在实验工况条件下,工艺能稳定运行,可以维持运行3个月左右化学清洗1次.PAC-UF工艺适用于高有机污染、低NH4+-N的原水水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厂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中污染物的特性,从污染物极性角度考虑,将极性无机吸附剂——多孔性软陶粒与活性炭组成复合滤料,提出了臭氧/无机+有机吸附剂组合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开发了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将臭氧氧化、滤料的物理、化学吸附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三者协同作用,对水中污染物具有去除效率高、效果稳定等特点.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经常规处理后的济南狼猫山水库水中的浊度、CODMn、UV254、NH3-N和NO2-1-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87.7%、86.3%、88.6%和9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效的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方法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与MF膜截留协同处理微污染水的动态模拟试验,以进出水中CODMn、浊度、色度及UV254作为评价水质净化效果指标.结果系统运行稳定后,浊度平均去除率93%,色度平均去除率86%,CODMn平均去除率70%,UV254平均去除率61%.通过采用间歇曝气和投加粉末活性炭方法可以减缓膜污染,膜污染呈现先快后缓的规律.结论采用MF与PAC协同工艺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和性能,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UV254作为水处理中有机物控制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UV254进行了不同于传统认识的探讨,揭示了其在水处理中与TOC、DOC,以及THMs前驱物等常用有机物控制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可行性探讨说明UV254可以作为它们的替代参数。UV254的测定具有仪器便宜、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与原指标相关度高、精度高和重复测定重现性好等优势。在目前国内水处理厂运行监控以及实验室研究条件下,UV254作为有机物控制的间接参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滤膜直接过滤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分子量为十万的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了自来水终端处理和浊度水直接过滤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具有良好的除浊功能和良好的灭菌作用,同时,对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滤后水浊度小于0.05NTU;细菌总数的去除率大于99%;T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和27%。  相似文献   

13.
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通过中试考察了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并与原水直接超滤和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没有影响,原水直接超滤和在线混凝-超滤出水浊度均低于0.1 NTU,出水细菌总数均不超过5 CFU/mL;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混凝剂投量为20和30 mg/L时,在线混凝-超滤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和14.3%,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4%和26.5%;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在线混凝-超滤工艺在混凝剂投量低于水厂常规处理投加量的条件下即可明显减缓膜污染,进一步提高混凝剂投量对膜污染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膜法处理工艺去除微污染有机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选择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体工艺。以CODMn,UV254作为水质参数,以Ames试验这一致突变性的生物活性指标分别对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法的饮用水深度净化的效能进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NF膜和RO膜对饮用水中CODMn,UV254为致突变物质有良好的去除,CODMn的去除都在0.5mg/L以下,去除效率在50%以上,对UV254的去除率为75%-100%,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且NF膜处理好于RO膜处理,表明纳滤膜法能够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可作为小区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体工艺,而UF膜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率不高,分别在12.5%-49.0%及20%-36%,并且Ames试验结果为阳性,表明UF膜去除水中微污染有机物的效果较小,仍有致突变性的残留。  相似文献   

15.
运用废水样品“归一化”处理理念,基本解决了废水TOC测定中悬浮物、共存离子(硫酸根、硝酸根、磷酸根、氯离子、硫离子等)、高含量无机碳(IC)、高碱高盐等因素的干扰,实现了废水TOC的正常测定.运用测定区间“限定化” 理念研究了全省造纸、酿酒、印染、农药、制药、淀粉、味精、橡胶、化工、焦化、电厂等主要行业废水,以及污水处理厂废水和地表水、饮用水等水体TOC与CODCr相关关系.在“归一化”和“限定化”条件下,TOC与CODCr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由此提出了“内插TOC系数法”这一新的COD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粉末活性炭和超滤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浦江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提高黄浦江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高上海自来水水质.方法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和超滤膜(U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浦江原水.结果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增加可以提高工艺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22.0mg/L的条件下,对CODMn、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33.5%、40.67%、25%,出水CODMn可以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的要求.该工艺能够有效地保证出水浊度,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出水的致突变活性.结论PAC和UF组合工艺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浓度,减少消毒过程中三卤甲烷和四氯化碳的生成量.采用PAC和U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浦江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Pilot plant studies on 2-methylisoborneol(2-MIB)removal in drinking water by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sand filter(BACSF)were conducted in this paper.The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was chosen from a BAC filter of an advanced treatment plant which has operated for 1 yea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SF worked effectively whe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IB in raw water especially in summer season.Most of the MIB was removed within 450 mm of the top packed media and the removal rate was 75.24%.The biomass on the surface of activated carbon increased to 103 nmolP/g carbon in August.In addition to MIB,turbidity,UV254 and DOC consumption value are also effectively removed by BACSF.The micro floccu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BACSF enhanced filtration test provided the evidence that the micro-flocculation made the contaminant in water forming the colloidal matter and it improved the BACSF removal ability of MIB.The optimum PACl dosage was 0.2 mg/L and the PACl contact time was 2-4 min.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微污染水的气浮和沉淀工艺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天津某水厂的中试试验,研究了气浮(DAF)和沉淀工艺对浊度、UV254、CODMn、TOC、THMFP、藻类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合华北地区典型水质的处理工艺。试验规模为5 m3/h。针对华北地区容易出现的夏季高温高藻、冬季低温低浊现象,分别对两种水质进行了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试验,发现低温低浊期混凝气浮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比沉淀工艺平均高25%,而在其他时期只高出8.4%;高藻期气浮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平均比沉淀工艺高9.5%;有机物的去除规律在各个时期基本一致,气浮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比沉淀工艺平均高5%;气浮工艺对浊度、有机物、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7%、40%、94%。中试试验证明气浮工艺适合对华北地区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出水效果好于沉淀工艺。  相似文献   

19.
水中腐植酸的臭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小型实验研究结果,分析了水中腐植酸的氧化反应特性,探讨了用E254,TOC以及二者的比值E254/TOC评价臭氧化功效的可能性、臭氧化的主要功效不在于降低以TOC为代表的水中有机物总量,而是改变了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降低了有机物的紫外吸光度E254,改善了有机物的生化降解性。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连续回流净水厂生产废水对出水水质的影响,采用中试实验模型,研究东北地区夏冬两季连续回流净水厂生产废水14 d的水质变化规律.夏季沉淀池污泥和反冲洗水最佳回流比分别为4%和6%,冬季为2%和6%.在满足沉后水出水浊度达标(2.5 NTU)的前提下,夏、冬两季废水连续直接回流工艺与不回用相比,可分别节约33.3%和18.2%的混凝剂投加量.在整个回流运行周期中,连续监测浊度、色度、UV254、TOC等出水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与不回流相比,回流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污染物的去除,而且,较高温度时还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在连续回流过程中,出水水质稳定,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物富集现象.废水回流是强化混凝过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