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村分洪闸是白洋淀和赵王新渠遇超标准洪水向文安洼分洪的工程措施,其分洪标准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大清河中下游的防洪安全。以白洋淀二维洪水演进为基础,从大清河洪水调度角度对王村分洪闸重建规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胖头泡蓄滞洪区位于哈尔滨市上游嫩江干流、松花江干流及第二松花江交汇处,可减轻三江洪水对哈尔滨市的防洪压力。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老龙口分洪闸的泄流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嫩江干流河道的冲淤演变及水位变化,同时为实体模型提供上下游边界条件;实体模型用于研究不同方案下分洪闸的过流能力。结果表明,老龙口分洪闸的泄流能力主要取决于嫩江干流水位和分洪通道的水位,而且对二者水位差的变化非常敏感。分洪闸过流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嫩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分洪流量、洪水类型及行洪流路走向等。嫩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幅度很小,对干流水位基本不产生影响;分洪流量对嫩江干流水位影响比较明显,最大分洪流量时水位降幅达0.70 m。嫩江干流与第二松花江共发型洪水分洪对蓄滞洪区水位的减小幅度大于嫩江干流型洪水;蓄滞洪区内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分洪通道对分洪闸闸下水位影响显著,是泄洪闸过流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蓄滞洪区内设置能快速分散蓄滞洪水的分洪通道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明确白洋淀当前的防洪能力,采用数值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调洪计算,结果表明:白洋淀现状防洪能力为10 a一遇;当遇到大于10 a一遇的洪水时,需启用周边分蓄洪区进行分洪;遇超过20 a一遇洪水时,周边蓄洪区全部启用;遇50 a一遇洪水时,则需在任丘市小关扒口向文安洼分洪。为了在流域发生洪水时减轻白洋淀的洪水压力,减小启用周边分洪区和小关扒口分洪的几率,可研究白洋淀与上游大型水库群及下游分洪区的防洪联合调度问题,提高白洋淀及下游被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4.
章洪 《治淮》2007,(8):8-10
在洪水来临之际,能适时、适度分泄洪水,以保证河道两岸堤防的安全是防洪的主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修建一定数量的分洪枢纽,分洪枢纽的主要建筑物为分洪闸。  相似文献   

5.
蓄洪垸分洪闸的设计流量原来一直采用定时蓄满的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流量。文章以西官垸分洪闸为例。提出采用典型年的实际洪水过程演算,河段允许泄量的洪水最大流量作为分洪设计流量。对同类工程设计中的水文水利计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村分洪闸是控制向文安洼分洪的重要工程。在改建过程中,从前期工作、建设施工期、运行管理初期等阶段进行了全过程质量管理。依据管理效果,分析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位于廊坊市文安县境内的赵王新河王村分洪闸为例,采用一维分段求和法分析分洪闸闸上水位,并与二维洪水演进法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将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改建后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的分洪情况及沿程水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运潮减河不同洪水频率下的分洪流量,提出了运潮减河满足设计分洪流量时,拦河闸闸上、分洪闸闸下的水位关系;并观察试验段流态、流势变化,分析其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重点防护部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维河网嵌套平面二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并以长江干流螺山-汉口河段和汉江支流东荆河水系作为应用对象,对该地区分蓄洪区调度方案进行模拟。对东荆河分洪民垸、杜家台分蓄洪区等实施分洪后汉江、长江干流洪水位变化和各分洪区进洪后洪水演进、淹没过程进行了初步模拟。结果表明,分洪对降低距分洪闸较近的分洪口门河道水位最为明显,对下游水位也有较明显的降低效果,但对上游水位影响较小,同时也表明模型构建合理、运用方便、稳定性好,符合实际物理过程,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应用二维不恒定流模拟东淀、贾口洼、文安洼不同频率洪水灾情、绘制三洼风险分区图的基础上,提出东淀动库容、洪水传播时间、不同分洪口门利弊、王村闸分洪难救东淀之险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