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碱类有关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农药的开发研究出现了飞跃的发展,其方法系先从天然物和生物体内物质寻求先导化合物,再根据生物活性的强弱,着手合成化合物或进行随机筛选。目前,要获得一个有可能作为农药的化合物,需筛选2万个以上的化合物,这就需耗用大量的人力、财力及时间。为此,为了提高具有优异生理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效率,需认真考虑药物及药物受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双功能生调剂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硝基脲化合物系统研究基础上,初选出N—2,4,6—三氯苯基—N—硝基苯基脲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构效关系研究,筛选出具有双功能生调剂。  相似文献   

3.
在作物保护研究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越来越困难。科技人员必须从约45000个化合物中始能寻得一个可开发成商品的农药。由此可见,要寻得新的具活性的化合物或被优化的先导化合物,正可谓是大海捞针。同样,以常规的温室生测方法在短时间内筛选大量的化合物也是难上加难,这也成为农药筛选中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开发的沿革为了寻求能灭杀水田多年生杂草的除草剂,笔者对手头所有化合物进行了除草活性检定。经过二年多的筛选,于1973年终于发现4-苯甲酰吡唑啉酮类衍生物对杂草有很强的萎黄作用。其先导化合物为1,3-二甲基-4-(2-氯苯甲酰)-5-羟基吡唑。为了尽早选出一个除草剂产品,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发,其目标为使它能对多种杂草有效、对水稻无药害、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安全、效果佳、成本低。最后选定的化合物是在苯环的4-位上再引入  相似文献   

5.
新农药创制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为了快速地发现先导化合物,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组合化学方法和高通量筛选。就我国目前的研究水平和条件而言,如下的方法——混合物筛选——较为适宜,值得重视,供参考。 从事现代农用化学品研究的科研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快速的发现作用机理独特的先导化合物,因此必然涉及寻找新方法、利用和改进已有的方法。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成千上万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有较高活性的、结构新颖的并且有必要进一步优化结构的先导化合物。在不增加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6.
周卫平 《世界农药》2001,23(4):6-13
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组合化学的出现,使合成化学工作者获取更大量供筛选化合物成为可能,并使生成化合物绝对数量足以保证能引起注意的先导化合物的及早发现。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合成库化合物的多样性,对提高成功率至关重要,组合化学为该领域带来生机。最近人们又逐渐把生成化合物是否充分适合最终预定目标作为关键考量。而使各种合成库制备化合物数量显著减少。同时,大量供筛选制备的传统化合物也越来越商品化。出于最终预定目标多样性和适当性的类似考虑,筛选化合物可从供应商产品目录选择。罗姆-哈斯公司对用于芽后除草剂和杀虫剂筛选的合成库制备化合物或商品化全物的相关特性判断标准进行了研究,以保证最终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高效、安全的除草活性化合物,以商品化除草剂丙炔氟草胺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1个N-异吲哚-1,3-二酮取代苯基-N’-苯甲酰基脲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LC/MC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芽后除草活性,如5 a、5b、5 c、5 e、5 f、5g等化合物在75 g/hm2剂量下,茎叶处理对苘麻、藜、凹头苋等阔叶杂草的抑制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选择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N-苯基酞酰亚胺类衍生物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对氟(氯)苯酚、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不同取代的卤代化合物等为原料,通过氯化、保护、硝化、去保护、还原、醚化、缩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了18个N-取代苯基酞酰亚胺类新化合物。按照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生测SOP,以苘麻、反枝苋、藜、稗草、马唐、狗尾等6种不同单双子叶杂草为生物靶标,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筛选,发现其中14个化合物对阔叶杂草具有A级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除草剂苯噻酰草胺、草除灵、苯噻隆和噻唑禾草灵中共有的苯并噻唑为起始原料,基于非活性基团多样化衍生策略,通过苯并噻唑3-位引入取代苯基和吡啶基构建化合物库。采用小杯法评价了所合成化合物对稗草和马齿苋的除草活性,发现先导化合物3-(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苯并噻唑2-酮(化合物99)。再先导优化,最终获得具有3-吡啶基苯并噻唑-2-酮新颖分子骨架的高除草活性候选化合物NWAFU-J10。NWAFU-J10合成工艺简便、生产成本较低,对大多阔叶杂草表现出极高除草活性,具有良好产业化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徐英  张静  李淼  周继中  王军锋  刘长令 《农药》2014,(10):712-714
[目的]发现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方法]以异噻唑啉酮类工业用杀菌剂为先导,利用"中间体衍生方法",合成10个含异噻唑啉酮的二芳醚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筛选。[结果]初步生物活性数据表明:该类化合物在25 mg/L时对水稻稻瘟病和黄瓜灰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5,(12)
[目的]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将离体与活体筛选方法相结合,开展杀细菌剂筛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离体高通量筛选和最小抑菌浓度检测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筛选,最后通过活体试验来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采用高通量筛选和最小抑菌浓度检测等离体方法,筛选获得了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最终的活体试验中,仅有部分化合物表现出活体抑菌活性。[结论]离体高通量与活体试验相结合的筛选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化合物开展杀细菌活性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6~17日,由浙化院牵头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两大课题"治理恶性杂草的农药创制开发"、"农药生物活性筛选技术研究"在北京通过验收。该课题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农药创制开发和生物活性筛选技术水平,有利于支撑我国绿色生态农药的研发与产业化。"治理恶性杂草的农药创制开发"课题是为发现高除草活性化合物,课题组开展了高除草活性化合物的筛选研究工作,完成了两个棉花田除草剂候  相似文献   

13.
JSW002、JSW021是以芳氧苯氧丙酸类和氰基丙烯酸酯类拼接而成的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针对这两种化合物进行了室内除草活性筛选和作物安全性评价试验,表明JSW002、JSW021对禾本科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大豆、油菜等作物安全,在低剂量情况下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略逊于同剂量下对照药剂精喹禾灵。  相似文献   

14.
白羡钦 《世界农药》2012,34(2):34-39
十字花科的植物含有硫代葡萄糖甙,这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物.它们被硫葡糖甙酶水解可产生大量化合物,包括异硫氰酸盐、硫氰酸根离子、噁唑烷硫酮类、腈和环硫腈类,其中,有些化合物已被发现具有农药活性.植物组织中一定的硫代葡萄糖甙水解后产生的化合物类型是特定的,并且在一定的水解条件下所得化合物类型也是特定的.这些硫代葡萄糖甙降解产物可能对杂草产生抑制效果,并且含硫代葡萄糖甙的种粉(SMS)已被考虑作为一种有潜力的生物除草剂.田间研究表明,十字花科植物的残留物,包括油菜籽、印度芥茉和白芥茉,可能有助于杂草管理.然而,许多报道称种子饼粉对不同品种杂草出苗抑制效果不一致.因此,在用种子饼粉管理一定的杂草品种前,评价它对此种杂草防效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查尔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药用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糖尿病、抗肿瘤、催眠、抗菌、抗病毒、抗痛风、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人们对此类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研究。了解该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可为新药设计和开发提供先导化合物或药物资源。综述了查尔酮结构改造与修饰及查尔酮衍生物在抗糖尿病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新农药创新方法与应用(1)—中间体衍生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一种发现新农药的创新研究方法——中间体衍生化方法。新农药创新涉及多领域间的合作,其过程非常复杂,中间体衍生化方法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应用效果很好。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其内涵有三:利用中间体进行化学反应,设计合成新化合物,然后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再经优化发现新农药品种;利用简单的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中间体,利用该中间体替换已知农药或医药品种化学结构中的一部分,得到新的化合物,经进一步研究,得到新农药品种;利用已知的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或农药品种作为中间体,进行化学反应,设计合成新化合物,经筛选、优化研究发现新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7.
具有高度除草活性和卓越作物选择性的各种环状亚胺型化合物已合成问世,其中有些已在日本和其他国家作为除草剂实际使用。这些除草剂的生化作用方式是抑制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的原卟啉原-Ⅸ氧化酶(Protox)。 日本科研药品公司和相模化学研究中心在研究(口恶)唑烷二酮杀菌剂,诸如乙烯菌核利的结构改造合成过程中,通过原型先导化合物(15),发现(口恶)唑烷环5-位带有异亚丙基基团的3-(4氯代苯基)-1,3(口恶)唑烷-2,4-二酮衍生物(3),其对几种低地杂草显示良好的除草活性(图1)。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杀螨剂嘧螨胺(SYP-11277)的创制经纬.首先以取代嘧啶醇为中间体进行衍生化研究,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从而发现了具有杀螨活性的先导化合物1(运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发现先导化合物),然后通过结构修饰发现二次先导化合物2,进一步优化研究发现SYP-10913、SYP-11277、SYP-11992、SYP-11993等高活性化合物,最终确定嘧螨胺(SYP-11277)作为候选杀螨剂进行产业化开发.该药剂对红蜘蛛成、若、幼螨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表现了优异的杀卵活性.  相似文献   

19.
《农药》2015,(9)
[目的]为了提高杀细菌剂的筛选效率,促进新型杀细菌剂的开发,从而有效的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开展了高通量筛选研究。[方法]将引起西甜瓜果斑病的Acidovorax citrulli作为防治对象,采用小型化的筛选体系,以及使用微孔板读数仪对试验结果进行快速批量调查,对大量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研究。[结果]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调查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高效、准确的杀细菌剂高通量筛选体系,将筛选效率提高到每年6万个化合物。[结论]高通量筛选体系能够高效的从大量化合物中发现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对获得的活性化合物展开深入研究,极有可能发现新型高效杀细菌剂。  相似文献   

20.
除草活性研究表明:新化合物JS913对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具有较高的防除活性,对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安全。在25~100 g (a.i.)/hm2剂量下于温室苗前处理对多数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具有较高的防除活性,鲜重抑制率达80%以上,对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安全。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JS913在60~120g (a.i.)/hm2剂量下对移栽水稻田和玉米田大多数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小粒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达50%~100%,对移栽水稻、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