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软件质量评价方法。针对层次化的软件质量模型,建立因素集、权重集和评语集。对经测试后的软件从多个角色进行打分,然后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软件质量特性给出科学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实现机械传动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动方案选择是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这一过程涉及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使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成为可能。因此,在合理确定因素集、备择集、等级评价矩阵、权重集的基础上,建立了机械传动方案选择的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火电厂输煤线上工作的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方案选择为例,运用该模型从多种方案中成功选出了适合已知工况的最佳方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用定量方式来描述各影响因素,从而能更客观有效地评判各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设学评判涉及主观评判因素和客观评判因素,利用模糊理论,定义了主观评判因素三角模糊数,综合不同专家意见得到了项目主观因素平均模糊评判向量,进而建立了项目混合综合评判矩阵,基于Bass和Kwakerllaak确定的模糊优先原则,提出了三角模糊向量“L-归一法”,证明了“L-归一法”的合理性,实现了对项目混合综合评判矩阵的归一化.利用层次分析法或模糊一致判断法得到项目评判因素相对重要性平均权值向量,计算出了项目模糊综合评判值,利用Yager方法将项目模糊综合评判效用值实数化,建立了项目最优决策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可得到高等学校设学布点最优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设学布点模糊多因素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设学评判涉及主观评判因素和客观评判因素 ,利用模糊理论 ,定义了主观评判因素三角模糊数 ,综合不同专家意见得到了项目主观因素平均模糊评判向量 ,进而建立了项目混合综合评判矩阵 .基于Bass和Kwak ernaak确定的模糊优先原则 ,提出了三角模糊向量“L 归一法” ,证明了“L 归一法”的合理性 ,实现了对项目混合综合评判矩阵的归一化 .利用层次分析法或模糊一致判断法得到项目评判因素相对重要性平均权值向量 ,计算出了项目模糊综合评判值 .利用Yager方法将项目模糊综合评判效用值实数化 ,建立了项目最优决策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通过求解模型可得到高等学校设学布点最优决策结果 .  相似文献   

5.
针对雷达装备参数项目测试级别分析中存在的评价因素多、信息模糊等导致评价结果不合理问题,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来构建评价模型.该模型定义了影响参数项目测试级别的因素量化标度,建立了评价因素集、评语集和权重集,通过专家打分方式构建了单因素评判矩阵,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模糊综合评价集和综合评价结果,从而确定被评参数项目的测试级别.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合理,可信度高,能较好地解决雷达装备参数项目测试级别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风险评价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因此可以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对工程项目投标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从风险因素集合、各因素的权重集合、风险因素评判集、隶属度矩阵综合评判5个方面提出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模型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结合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结构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二次系统状态评估的方法.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结构,阐述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根据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特点,确定了二次设备因素集、评判集和权重系数,建立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状态评估模型,评估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该模型在权重赋值、评价集和单因素评判三个方面利用模糊语言变量表达决策者的观点,并用一种带可信度的梯形模糊数来量化模糊语言变量.举例说明该模型的工程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模糊数学在综合评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在用于单位对下属部门业绩的考评方面比传统的评价方法更为客观科学.以“五好党支部”评选为实例,对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了准确地评估党支部,建立了“五好党支部”评价的指标体系,将模糊综合评判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五好党支部”的评选当中,建立了“五好党支部”评选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该方法可以量化定性因素、模糊因素,使得“五好党支部”的评选变得更加容易把握.所得的结论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能够解决传统评选方法的不足和困难.  相似文献   

10.
对银行信贷管理中对借款企业贷前贷后进行了贷款质量评估,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模糊因素集.采用专家估测法建立其相应的单因素评判集.然后运用统计加权法确定单因素的权重.结合实例具体说明了怎样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决策以达到贷款风险分类的定量化、准确化的目的.最后对该决策模型的运用进行了回顾与技术上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燃煤电厂碱性废水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燃煤电厂各种废碱水和混合废碱水用于烟气脱硫进行了探讨。将热烟气由NDH多功能烟气分析仪引入装有废碱水的吸收瓶发生反应,从而测得废碱水的脱硫效率。试验表明,各种废碱水和混合废碱水的脱硫效率分别在75%和 85%以上。在 2台 35t/h锅炉使用的文丘里旋风水膜除尘器上具体应用,脱硫效果良好。本技术具有较现实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煤浆法烟气脱硫是以煤浆洗涤含二氧化硫的烟气,二氧化硫溶于浆液形成亚硫酸,煤中黄铁矿与亚硫酸、氧气发生反应,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从而实现烟气脱硫.反应过程中,煤中的黄铁矿硫也被转化为硫酸而浸出,反应产生的Fe3+/Fe2+又对脱硫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以旋流板塔为吸收设备,研究了煤浆法烟气脱硫过程中浆液温度、液气比、空塔气速及浆液固液比等操作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液气比、空塔气速及浆液固液比均有利于提高脱硫效果.随着烟气脱硫过程的进行,脱硫浆液中的总铁含量不断增加,说明煤中黄铁矿被不断浸出,故此法在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同时也降低了煤中黄铁矿硫含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德国Test0350烟气分析仪,采集了两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窑尾烟室、分解炉底部、分解炉上部和每级旋风筒入口的烟气数据,分析表明:空气过剩系数、煤粉特性、燃烧气氛和SO2的浓度等对NOx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组织分解炉底部煤粉燃烧,适当提高窑尾烟室CO浓度,使得窑头产生大量的NOx得到还原,降低NOx最终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对液相催化氧化SO2和NOx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讨论,综述了液相催化氧化吸收SO2和NOx以及过渡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探讨了液相溶液中SO2和NOx同时存在时可能发生的反应,为今后研究SO2和NOx的湿式脱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聚硅酸聚合硫酸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硅酸钠、硫酸和聚合硫酸铁(简称PFS)为原料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铁(简称PSPFS)测定了PSPFS红外光谱,研究了Fe/Si摩尔比和水样PH值等因素对产品性能和除浊效果的影响,当Fe/Si摩尔比为1.5时产品稳定性和除浊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COD/SO4^2-对SRB处理含硫酸盐废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静态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处理硫酸盐废水时,COD/SO4^2-比值对硫酸盐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模拟硫酸盐废水用无水硫酸钠配制,以乳酸钠为电子供体(COD).实验结果表明,当T=35℃,初始pH=6.8时,COD/SO4^2-≥3时SO4^2-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同时COD的去除率达到约55%,处理后体系的pH值有所上升.选择恰当的COD/SO4^2-比值对实际工程的工艺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有机负荷变化对同步去除SO2-4和NO3-的影响及确定合适ρ(COD)/ρ(SO2-4)的范围,采用四格室厌氧折板式反应器处理人工配水.反应器在tHR=48 h、pH值≥6、温度为(34±1)℃的条件下运行.实验采用逐步提升进水COD质量浓度的方式提高有机负荷,3个阶段的进水COD质量浓度分别为5、6、7 g/L.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进水有机负荷,并不影响SO2-4和NO3-的去除率,SO2-4和NO3-的去除率可达96.5%和97.8%.当ρ(COD)/ρ(SO2-4)>14时,SO2-4去除率可达90%以上.厌氧折板式反应器(ABR)可根据进水污染物浓度调整各格室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但是恢复期较长,超过30 d.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甲烷体积分数由40%提升到90%,反应器中以利用乙酸为主的产甲烷菌占优势转变为同时利用乙酸和H2/CO2的2个生理类群.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海水脱硫原理、工艺流程,以及脱硫后海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国内外应用现状,并对几种成熟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海水烟气脱硫技术脱硫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且无二次污染、在沿海地区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强化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还原效能,利用小空间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反应温度、进水pH、水力停留时间(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ρ( COD)/ρ( SO2-4)和回流比对SO2-4还原效果的影响,从而考察反应器还原SO2-4的效能及在高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温度35℃、进水pH=7.0、ρ( COD)/ρ( SO2-4)=2.5、HRT=8 h和回流比=4:1为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工况条件;进水SO2-4质量浓度在1500~2500 mg/L时,SO2-4的还原率保持在78.77%~88.89%,SO2-4的还原速率最高达5.90 kg/(m3·d),表明反应器具有较强的SO2-4还原能力;在进水SO2-4质量浓度为2250 mg/L左右时,连续运行20 d,SO2-4还原率达87.13%并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库兹涅茨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武汉市1986—2003年经济增长(GDP)和大气环境质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典型大气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建立武汉市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增长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四种大气污染物(SO2、NOx、TSP、JCL)排放量与人均GDP增长之间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