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用三烷基氧化膦从氰化浸出液中萃取低浓度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丽  李明玉 《黄金》2010,31(1):37-40
研究了三烷基氧化膦(TRPO)-磷酸三丁酯(TBP)-煤油萃取体系对氰化浸金液中低浓度金(Ⅰ)的萃取和反萃取能力,结果表明,尽管TRPO体系中添加TBP对金(Ⅰ)的萃取率影响很小,但一定量的TBP能提高体系的反萃效果。考察了料液pH值、硫酸锂浓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反萃温度、反萃相比对负载有机相中金(Ⅰ)的反萃效果。结果表明,采用TRPO-TBP-煤油组成的有机相,对金(Ⅰ)质量浓度为9.5 mg/L、盐析剂硫酸锂浓度为1.0 mol/L的碱性氰化液在相比A/O=1∶1条件下进行萃取时,金(Ⅰ)的单级萃取率可达95%以上;反萃温度越高,相比(A/O)越大,反萃效果越好,可以将大部分金(Ⅰ)反萃出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碳酸丙烯酯-氯仿溶液萃取金(Ⅲ)的行为,探讨了水相pH、金属离子浓度、萃取剂浓度、水相氯离子浓度、相接触时间、温度、稀释剂以及共存金属离子对金萃取的影响。借平衡移动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并据此讨论了可能的萃取机理,讨论了反应的焓变和表观萃取平衡常数。红外光谱指出系由试剂羰基和金属共配位。  相似文献   

3.
OTMSO的萃金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松平  古国榜 《稀有金属》2002,26(3):217-220
讨论了环状亚砜衍生物α 辛烷 四氢噻吩亚砜 (OTMSO)的萃金性能及其机理 ,研究了亚砜浓度、酸度和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根据斜率法、红外光谱分析 ,认为在低酸度下OTMSO以中性络合溶剂化机理萃金 ,萃合物组成为 (HAuCl4)·3OTMSO ;在高酸度下OTMSO以离子缔合机理萃金 ,萃合物组成为 (H·3OTMSO ) + AuCl4-;OTMSO通过氧与金配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某些高分子量胺类,如叔胺(N_(235)和TBA)和季铵盐(N_(263))从盐酸溶液中萃取金(Ⅲ)。考查了水相酸度、被萃金属和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诸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用等温线法、平衡移动法、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平衡的机理,表明萃取过程属阴离子交换反应,萃合物中金属与试剂结合比均为1:1。对某些体系的反萃过程亦作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5.
HDEHP—乙酸丁酯有机相萃取硫脲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的乙酸丁酯有机相体系从酸性硫脲溶液中萃取回收金的性能,条件及反萃淬的组成,对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过程做了简要探讨,证实了稀释剂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硼氢化钠于常温下从DBC载金有机相中还原反萃金,考察了还原时间、硼氢化钠用量、水相酸度、有机相金浓度等对全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反萃条件下金的反萃率均大于99.9%,获得的海绵金纯度高于99.99%。有机相可反复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萃取法脱除铜电解液中的杂质,在水相料液中添加助萃剂Cl-,研究Cl-作用下萃取剂N235对铋的萃取性能.考察有机相N235体积分数、水相助萃剂Cl-浓度、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 (相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因素对铋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相N235体积分数、水相助萃剂Cl-浓度和相比是影响铋萃取率的主要因素;较为适宜萃取铋的条件为:水相硫酸浓度为3.0 mol/L,氯离子浓度为0.1 mol/L,萃取剂N235体积分数为20 %,相比为1:1,萃取时间为5 min.在此实验条件下,铋的一级萃取率达到97.3 %(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新型酸性磷类萃取剂NA萃取中重混合稀土的性能,探讨了萃取过程中有机相的皂化度、有机相组成、混合稀土料液中杂质含量、料液初始p H对新型萃取剂萃取饱和容量的影响以及反萃过程中反萃酸度对反萃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新型萃取剂的损耗率。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混合稀土料液浓度与铝浓度比≥222,与铁浓度比≥2543、有机相的皂化度0.64~0.68 mol·L~(-1)、有机相中磺化煤油∶新型萃取剂=1∶1(新型萃取剂浓度为1.45 mol·L~(-1))及混合稀土料液初始p H=1.2的工艺条件下,萃取过程分相效果好,新型萃取剂的饱和容量大于0.20 mol·L~(-1),比传统萃取剂P507的最佳萃取饱和容量高15%~20%左右,新型萃取剂的损耗率为0.42%~0.45%;反萃过程,采用盐酸作为反萃剂,只要控制盐酸浓度为3.0 mol·L~(-1)时,负载有机相的单级反萃率即可达到9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萃取剂,具有萃取饱和容量大、溶解损失少、循环使用性能好、反萃酸度低的特点,可以大大降低槽体有机积存量、稀土积存量和酸耗量,减少投资成本,改善工作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转炉钒渣无焙烧酸浸液中钒与铁的萃取分离情况。进行萃取-反萃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萃取温度、初始p H值,萃取剂组成、萃取相比,萃取、反萃时间,反萃剂浓度、反萃相比等因素对萃取和反萃结果的影响。萃取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20℃),浸出液p H2.0,有机相组成20%P204+5%TBP+75%磺化煤油,相比(O/A)1∶1,震荡时间5 min条件下,钒的一级萃取率达到74.49%,铁的萃取率仅为1.92%,其他离子不进入有机相;该条件下进行四级错流萃取,钒的总萃取率可达97.89%。反萃试验结果表明:反萃时间4 min,反萃剂浓度200g/L,反萃相比(O/A)5∶1时,钒的反萃率达98.58%,有机相中的铁不进入反萃水相,提钒酸浸液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二-n-己基硫醚的二甲苯溶液从盐酸介质小萃取Au(Ⅲ)的规律,提出了萃取机理,较满意解释了萃取过程及萃合物的组成。应用硫脲作反萃剂,可将萃至有机相中的Au(Ⅲ)反萃至水相,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环丁砜—氯仿溶液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Ⅲ)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水相酸度、相接触时间、相比及萃取剂浓度诸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3~4.6、Vo/Vw=1∶1,萃取率可达97%以上。在负载Au(Ⅲ)的有机相中,加入[NaOH]=0.5mol·L~(-1)和[Na_2SO_3]=1.0mol·L~(-1)的混合溶液进行反萃取,调到pH=2.0时,反萃取率可达98%左右。根据分配比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AuCl_3·THSDO。由此可见,环丁砜—氯仿溶液对盐酸介质中的Au(Ⅲ)萃取能力强、速度快、稳定性好、反萃容易,可望用于实际工艺中。  相似文献   

12.
把一直应用于萃取有机物的固相萃取技术(SPE)用于萃取无机物金,研究了SPE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MAC)液-液萃取(LLE)金两种技术,探索出一种从低浓度碱性氰化液中固相萃取金的最佳萃取条件。最佳萃取条件为:被萃液中DTMAC∶Au的摩尔比为1.5∶1.0;小柱须经过一定量0.01015 mol·L-1的DTMAC处理;萃取液pH为10.5;过柱流速为15 ml·min-1;C18,C8,C4,C24种填料柱对金的萃取容量都为4 mg,推荐使用C18小柱;乙醇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5 ml·min-1;萃取机制为:在碱性条件下DTMAC与Au(CN)-2能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该离子缔合物能被固相柱萃取富集;富集倍数高达500倍;选择性高;一次萃取率可超过98%,固相萃取柱不容易被破坏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3.
KSCN-双(正-辛基亚磺酰)乙烷-乙酸丁酯体系萃取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KSCN存在条件下双 (正 辛基亚磺酰 )乙烷 (简称BOSE) 乙酸丁酯体系对钯的萃取。当盐酸浓度高于 1mol/L时 ,KSCN BOSE/乙酸丁酯体系对钯的萃取率高于 99% ,说明以SCN-作为无机离子配体 ,BOSE作萃取剂时对Pd(Ⅱ )有强萃取作用。斜率法测定萃合物的化学式组成为Pd∶BOSE∶SCN-=1∶2∶2。测定萃取前后水相和有机相的电子吸收光谱 ,特征吸收峰的移动表明生成了新的萃合物。分别测定KSCN、BOSE和萃合物的红外光谱 ,表明SCN-和BOSE均是由硫原子与钯配位。萃取反应为配位体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4.
在液-液萃取时,有时在水相与有机相之间产生新相-第三相.这种第三相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例如萃合物在有机相中溶解度不大,萃取过程达到了饱和,萃合物就从有机相中生成第三相;胺类本身在有机相中溶解度不大,往往生成第三相;萃取温度对生成第三相也有一定的影响等.当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行的湿法炼锌渣中提取锗的研究现状,采用新型萃取剂HBL101从锌置换渣的高酸浸出液中直接萃取锗,考察了料液酸度、萃取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相比对萃取的影响以及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反萃温度、反萃时间和反萃相比对反萃的影响,并对萃取剂转型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有机相组成为30%HBL101+70%磺化煤油(体积分数)作为萃取剂,料液酸度为113.2 g·L-1H2SO4,其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25℃,萃取时间20 min,相比O/A=1∶4.经过五级逆流萃取,锗萃取率达到98.57%.负载有机相用150 g·L-1NaOH溶液可选择性反萃锗得到高纯度锗酸钠溶液,其最佳反萃条件为反萃温度25℃,反萃时间25 min,相比O/A=4∶1.经过五级逆流反萃,反萃率可达到98.1%.反萃锗后负载有机相再用200 g·L-1硫酸溶液反萃共萃的铜并转型,控制反萃温度25℃,反萃时间20 min,O/A=2∶1.经过五级逆流反萃,铜反萃率可达到99.5%并完成转型,萃取剂返回使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季铵盐三辛基甲基氯化铵(MOTAC)为萃取剂在碱性体系条件下萃取钒的过程.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有机相组成、pH值、震荡时间、相比等因素对萃取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5左右条件下,有机相组成按质量比为15%MTOAC+3.5%仲辛醇+81.5%磺化煤油,相比为1∶1,震荡反应5 min,钒的单级萃取率达到90%以上;负载有机相用0.5 mol/L NaCl+1.0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先用SnCl_2—HCl处理样品以分离大量基体金属,再将含有金的余渣用王水提取,控制一定的王水浓度,加入混合溶液和过氧化氢煮沸使锑水解,用乙酸丁酯萃取金。分离去水相后加入萃洗液和孔雀绿溶液振荡,最后在620毫微米处测量有机相的吸光度。本法可准确测定矿石中0.1克/吨以上的金。  相似文献   

18.
P_(204)萃取含铜酸性废水中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P204萃取剂对湿法炼铜酸性废水中的铁进行了萃取反萃研究。研究了混合时间、P204体积浓度和相比对萃取铁的影响,同时检测了萃取过程中水相硫酸浓度的变化。针对本试验研究的原料液,采用50%P204在相比(O/A)为9/1时进行萃取,Fe3+的萃取率达到85.96%。采用6N盐酸溶液对负载Fe3+的50%P204有机相进行反萃,当反萃相比(O/A)达到1∶9时,Fe3+的反萃率达到77.44%。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简称P507)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铟的机理,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并用红外光谱确证。同时对铟的萃取条件及负载有机相的反萃条件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20.
新铜萃取剂萃取盐酸介质中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正达  马鲁铭  朱萍  袁媛  方晨  曾颖 《稀有金属》2005,29(6):944-947
采用新铜萃取剂N902对盐酸介质中铜的萃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萃取剂、氢离子、氯离子、铜离子浓度及萃取时间的变化对铜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离子、氯离子浓度的增加,铜萃取率下降。当铜的浓度达8.5 g.L-1时,用30%的N902萃取盐酸介质中的铜,萃取率可达98.96%。并对不同酸性介质中铜的萃取率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硫酸介质中铜的萃取率相对较高。用4 mol.L-1硫酸反萃负载铜有机相,单级反萃率可达86%以上。初步探讨了其萃取机制,用等摩尔系列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CuR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