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以城市地下街为例的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分析,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并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对地下空间环境的心理需求;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许婷 《华中建筑》2012,(8):59-62
城市居住区除了要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外,还要充分考虑住区的主体——人的需要。设计应从人的心理体验出发,创造更为舒适的空间品质,营造出新时代的理想家园。该文以天津市“格调春天”居住区项目为例,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对住区环境设计作出了一定的分析评价,并以此为据,来探讨什么样的住区环境才是真正适合我们需要的环境;指出应用环境行为心理学理论建设美观宜居环境的重要性及手法。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关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体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高被使用者的价值,才是我们做设计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品质的城镇空间设计要关注其心理与社会属性,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满足社交、平等及价值需求,提升空间可及性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社会福祉。未来高品质城镇空间设计可以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城镇空间设计取向。以未来智慧城市为例,本文介绍了居民参与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框架,以期为城镇智能化、体验化的实施践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别借助生态知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几大心理学学派,分析了人类对于环境潜在心理需求的共性,以期发掘人类对于环境空间的基本渴望,从而为环境设计的动因寻找一些心理学层面上的依据,以便在环境设计中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些本能和需求,创造出真正人性化的环境场所。  相似文献   

5.
余璨 《中外建筑》2013,(5):30-31
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创造了城市街道空间环境,反过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也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性化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息息相关。本文针对街道的现实功能,通过分析人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特性,提出人性化街道空间环境构建框架,为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徽建筑》2019,(6):36-37
轨道交通建筑作为城市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外部空间的设计也应当引起关注,文章以深圳益田假日广场为例,探讨在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外部空间中人的行为需求。分析人们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以供今后相关空间设计参考,同时对如何提高外部空间的活跃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宋菊芳  陶旭 《园林》2017,(2):34-38
国内城市近年来掀起了将传统航运、码头经济型等滨水区改造为高品位综合功能滨水区的热潮,但因为相关指导理论的局限性,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仅满足了基本活动的需求,空间适宜性有待提高。本文以湖北省随州市电子河绿带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为例,探讨以人及其存在的环境整体为中心,从人本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求以及城市的多维整体环境的关系出发,对滨水空间行为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从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等多角度探讨滨水景观的适应性设计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依据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剖析地下空间环境的人们生理、心理环境面临的问题,理清了人的需求、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人的生理层次、心理层次与情感层次探讨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的要点与方法,提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环境设计来满足人们处于地下空间时的心理与行为需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设计"一般指研究城市形体环境形态的科学。其内涵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密切相关,并延及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等,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空间。基本目的是满足社会、经济、物质功能和审美心理等多层面需求,改善城市形体环境质量,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孙培芳  方绪明 《山西建筑》2006,32(17):34-35
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环境、行为等的基本概念,阐述了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述了人们在广场中心生理需求、交往需求和审美需求三方面的心理需求,为广场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九、城市住宅环境心理的研究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与人们心理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是住宅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我国城市人民正处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对住宅环境提出了生理与心理需求,因此,运用现代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提高住宅环境质量正是本分项研  相似文献   

12.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方向, 其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是评价城市地 下空间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国 内现有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研 究的文献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 先,结合文献数量及城市发展背景,梳理研 究历程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继而结合建 筑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视角,讨论现有研 究中的主要路径与手段;随后对空间环境影 响要素进行梳理,根据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影 响行人行为心理的地下空间环境要素体系, 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行为需求与情感 需求。最后总结当前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 为心理影响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研究对象单一、研究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针对长期停留人员影响特性研究、视角多元化交 叉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建成后的地下空间环境评价进行反馈与长期监控,为今后地下 空间环境的设计、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薇薇 《山西建筑》2006,32(20):41-42
分析了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从人在广场中心理安全需求、向往自然的需求、行为心理需求三方面探讨了广场中人的心理需求对广场人性化设计的影响,为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需求为立足点,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对象,包括老人、儿童、妇女及残疾人等几类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及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总结当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用房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更适应患者使用需求和现代医学需求的建筑设计策略,从人的使用角度出发,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深圳市宝能笋岗物流中心城市综合体项目为例,从HOPSCA外部空间环境与城市要素的关系出发,具体结合项目基地本身的城市特质,遵循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采用现代建筑的设计策略与手法,而满足城市综合体中各种要求。本文尤其关注如何将城市要素真正融入到现代城市综合体设计当中,创造出真正城市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张杨 《河南建材》2021,(9):62-63
慢行是人的重要活动需要,以人为本的高品质慢行系统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质量与彰显城市形象魅力的重要支撑.在城市发展的背景要求下,慢行系统设计应该倡导以人为本和空间统筹理念为方向指引,回归人的活动需求本源,这里提出慢行系统无障碍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景观建设逐步深入人心并推广落实,景观慢行系统承载着人们的丰富活动需求,涉及多种活动空间的慢行系统正在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关注对象.慢行系统中应该强调无障碍的关怀设计.文章着重描述了城市慢行系统中无障碍设计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逐步提高,人们不仅追求基本的生活需求,还要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环境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科技急速发展,工作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然而什么样的工作空间可以让你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生命消耗在工作里面呢?设计师认为,办公空间是服务于人的,人是需要被考虑和被关注的中心。环境的优劣对人的身体和心灵都会造成影响,空间的好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效率、行为活力以及创造力的激发。这就使得设计者需要细致入微的考虑,人对空间的心理感受以及他们所处的每一处空间对于他们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更加的合理,达到舒适宜人的效果。因此,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引入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使得建筑师更加关注外部空间尺度中人们的诉求,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浅谈城市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爱华 《安徽建筑》2000,7(6):77-77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尽管大多是朝纵向发展,往空中寻找生路,但城市中的空地仍是与日俱减,而开发和利用这些建筑外部的空间环境,“把自然再次还给人们”,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在发达国家的撅起,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设计,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创造有人性化的城市空间环境,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规划中重要的方面。人是城市环境物质的创造者,同时又是最终的使用者,任何城市设计是以考虑人的要求、行为和活动为中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环境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二种:一种是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