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邢涛  阎璐  刘谦 《电信技术》2011,(3):97-102
IPv4公网地址即将耗尽,IPv6是IP地址短缺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运营商网络向IPv6演进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双栈、6RD(IPv6 Rapid Development)、NAT444、DS-Lite(Dual Stack Lite)等主流IPv6网络演进方案的综合分析,试图推导出适合中国运营商的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运营商网络IPv6演进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忠禹 《电信科学》2004,20(10):42-45
本文首先分析了IPv6引入的必要性,以及IPv4和IPv6网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然共存的事实,介绍了IPv4向IPv6演进和共存的各种机制,并就运营商网络的IPv6演进策略,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IPv4地址的加速消耗,IPv4网络和业务向IPv6过渡已经势成必然,但在向IPv6演进的过程中,存在IPv6内容源缺乏,IPv4/IPv6互通困难,网络设备对IPv6支持程度参差不齐等各种问题。电信运营商必须结合自身网络和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过渡技术和策略,平滑地向IPv6演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各种IPv6过渡技术,然后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分析对比网络和业务向IPv6演进的各种策略,并指出演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IPv4公网地址即将耗尽,IPv6是IP地址短缺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运营商网络向lPv6演进势在必行。文中通过对AAA应用、互联网WebSE务应用等主流IPv6应用网络演进方案的综合分析,试图推导出适合中国运营商的业务网络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IPv6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中的技术演进分析,说明运营商在IPv6终端规模部署中的难点,结合家庭网关在IPv6网络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简要分析了家庭网关的技术原理,提出了路由型家庭网关在IPv6规模部署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和可实施方案,以帮助运营商和业界加快IPv6规模部署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运营商互联网IPv6网络技术演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智峰 《移动通信》2010,34(9):39-43
文章探讨了下一代互联网IPv6选择的必然性,简要介绍了互联网IPv6化的网络技术方案及演进步骤。同时,结合国内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支撑的网络设备基本情况,介绍了各运营商的一些演进思路和做法。最后,指出总结IPv6研究和实践的技术成果是高效、低成本地实现全互联网IPv6化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自2010年起在8省开展了IMS的试点工作,验证了IMS商用成熟度,提出了“IMS基本具备正式商用条件”的试点结论;但是前期部署的IMS网络以支持IPv4为主,随着IPv6在网络中的逐步引进,如何实现IMS核心网络由IPv4向IPv6的演进成为网络发展中必须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根据IMS商用推进情况,以及IMS向IPv6演进的具体要求,对IMS整体网络向IPv6演进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可行的演进步骤,为后续的网络演进及基于IMS的下一代核心网的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劲  李想 《信息通信》2012,(1):256-257
随着全球IPv4地址的分发完毕,宽带承载网由IPv4向IPv6技术过渡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关于IPv6技术研究的资料和文献已非常多,但对通信运营商宽带承载网IPv4技术向IPv6技术演进策略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结合IPv6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研究如何实现信运营商宽带承载网IPv4技术向IPv6技术平滑演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营商的IPv4公网地址即将耗尽,网络向IPv6演进势在必行。文中结合对城域网、IDC网、移动承载网、骨干网、IP/IT支撑系统、业务、终端等IPv6试验所取得的成果,探讨运营商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cdma2000分组域网络的现状,分析了cdma2000分组域网络演进中的智能管道实现、IPv4向IPv6过渡、eHRPD/EPC引入和融合数据库实现等需求和技术的实现方案;最后,基于移动网络发展趋势、用户业务使用需求及运营商的运营需求,提出分组域的总体演进方案和演进步骤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MPLS的基本概念,就IPv6在MPLSIPv4骨干网上的迁移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MPLS网上的各种迁移策略的实现方式。认为:当IPv6网络达到一定的规模,并且相应的IPv6数据流达到一定数量级时,运营商就可以考虑采用文中所讨论的技术实现IPv6的部署。  相似文献   

12.
基于IPv6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整个网络从IPv4过渡到IPv6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两种网络将在今后长期共存.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也将面临这种情况,所以研究基于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主要研究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并分析了双栈协议、隧道技术,地址/协议翻译技术这三种常用的过渡机制.结合目前校园网建设的现状,阐述了IPv6过渡技术在校园网改造的不同时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过渡策略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异构网络资源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满足云计算平台的资源需求,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隧道技术、前缀管理、地址池管理协作及移动IP的IPv4/IPv6虚拟机迁移过渡框架.框架将传统IPv4/IPv6过渡技术与移动IP技术应用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机迁移,利用过渡控制引擎作为核心与开发的IPv4/IPv6插件交互完成虚拟机迁移.经实验验证框架建立的网络结构可向客户端跨IPv4/IPv6网络提供云计算服务适用于IPv4虚拟机与IPv6虚拟机之间的无缝迁移.该框架可应用于IPv4/IPv6过渡期间云计算基础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IPv4地址的枯竭,IPv6技术以其充足的地址空间,良好的网络层次划分等技术优势,成为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作为联系其互联网内两大基础性资源——域名及IP地址的纽带,域名系统在互联网由IPv4向IPv6网络演进的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对于域名系统为适应IPv6网络所做出的改变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并针对IPv4向IPv6过渡阶段域名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域名系统的过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曾井泉  刘镇 《通信技术》2009,42(3):132-134
IPv6是IP协议的新版本,它最终会取代IPv4成为未来互联网的核心网络协议,然而,过渡时会有一段IPv4与IPv6共存时期。由IETF定义,SIP已成为多媒体通信的最重要技术之一。文中在分析SIP机制和常见的IPv4向IPv6过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协议栈与TURN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deployment and test of IPv6 services in the very high broadband IP/WDM (VTHD) [L. Thual, 2003] network for new-generation Internet applications. The VTHD project is partially funded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through the French Research Network for Telecom (RNRT). VTHD supports both IPv4 and IPv6 services, and interconnects research centers and institutions in France. It has a public autonomous system number (AS20603) and a public IPv6 subnet. It is connected to the IPv6 global network via open transit (France Telecom's international IP service for ISPs). VTHD in France compares with Internet2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Pv6 service, IPv6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a high-speed network), the advantages of given technolog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The following items are developed: VTHD architecture, IPv6 address space and aggregation, transition mechanisms, routing protocols, network test performance, IPSec test performance, naming (DNS), and networ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基于NAT-PT技术的IPv4/IPv6转换网关部署在IPv4/IPv6网络边缘,用于两网互通.对转换网关提供网络管理功能对保障两网互通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网关所在网络业务流量的复杂性和其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架构对网络管理的实现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转换网关SNMP代理的设计方案,定义了NAT-PT MIB,实现了网络处理器环境下分布式MIB的采集并提供了对IPv4/IPv6两网内进行网络管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4over6:基于非显式隧道的IPv4 跨越IPv6互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李星  崔勇  徐恪  王晓峰 《电子学报》2006,34(3):454-458
IPv6骨干网正在逐步建成并走向实用,纯IPv6的骨干网(如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已经出现,而已有的大量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仍存在于IPv4网络中,因此出现了大规模复杂IPv4网络通过IPv6骨干网互联的需求,然而目前没有满足这种需求的过渡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联过渡机制框架,对4over6过渡机制框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原型系统实现,对4over6机制框架进行了原理和功能验证测试.为减小路由开销,提出了ISP独立部署方案,增强了4over6机制框架的可实施性.4over6过渡机制框架具备对网络和端系统透明性、轻型和可自适应动态选路特性,网络管理维护负担小,可适应于大规模、复杂的网络互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IPv4和IPv6通信的几种互连互通技术,并分析了各种互通方案的工作机制、安全性及优缺点.把隧道技术、双协议栈、NAT-PT过渡技术应用在本校校园网中.实现了IPv4/IPv6基本服务过渡的整个校园网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IPv4地址的短缺,未来网络将向下一代IPv6网络过渡,并且由于IPv4与IPv6的差异,使得这两个网络之间无法互相通信。为在过渡期间,用户能够同时享受IPv4与IPv6两个网络的服务,运营商必须使用IPv4/IPv6网络过渡技术,以达到平滑过渡的目的。文章讨论在教育网中如何通过IPv4/IPv6协议转换技术使IDC机房从IPv4网络平滑过渡到IPv6网络的一个通信场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