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泱泱淮河,入海为安.百年梦想,今朝实现.兴建淮河入海水道,是淮河流域人民的殷殷期盼,是水利人豪情铸就的造福工程,是治淮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黄河夺准,给淮河流域带来了深重灾难。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淮河得到了有效治理,待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再建成后,淮河流域百车安澜的局面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鄂、豫、皖、苏4省,面积27万km2。淮安处于淮河下游地区,仍是淮河流域洪涝重灾区之一,建设任务很重。在充分研究淮河流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古今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原因,对新时期降低淮河流域下游淮安地区特大洪水威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推进淮河下游防洪骨干工程建设、调整入海水道分洪、加强洪泽湖综合治理等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裔玉芹  陈艳 《治淮》2007,(8):15-18
自1991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正按照淮河流域修订规划确定的项目逐步实施,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临淮  相似文献   

5.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在国家计委、水利部支持下,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今天开工,这是治淮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淮河流域几代人梦想成真的大喜事。在这里,我代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向淮河入海水道开工表示热烈地祝贺。 在这喜庆的日子,回顾淮河入海通道几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我们淮河人心情很不平静。十二世纪以前,淮河是一条尾闾通畅的河流,自然灾害比较少,人民勤劳勇敢,淮河流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黄水在淮北和苏北滚动了近700年,黄水把上万亿吨的泥  相似文献   

6.
《江苏水利》2003,(7):5-5
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通水,结束了淮河600多年来无独立排洪入海通道的历史,预示着淮河流域“蓄泄兼筹”防洪体系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淮河问题,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1991年至1997年,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了工作会议,部署治淮工作。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沿淮各省的努力下,目前,入江水道加固、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水利建设者们4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江苏治淮的一项战略性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基本完工并已实现全线通水。实现了淮河两岸人民百年治水梦想。 淮河两岸人民的安康工程 淮河流域历史上曾是富庶之地,1194年黄河侵泗夺淮,失去入海通道,从此水旱灾害不断。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8.
敬正书 《治淮》2000,(12):3-3
同志们: 今天,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这里举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淮安枢纽、滨海枢纽和淤土段河道开工典礼,这三项关键性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淮河入海水道这项淮河流域的防洪骨干工程,进入全面加快实施的新阶段。在此,我谨代表水利部对这三项工程的顺利开工表示热  相似文献   

9.
刘玉年  王世龙 《治淮》1994,(6):15-16
淮河入海水道规划是自洪泽湖东二河起,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东经淮安、涟水、阜宁,至滨海县入海,全长165公里。 入海水道工程酝酿已久。早在五十年代治淮初期,政务院作出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即确定开辟入海水道。1964年水电部规划局在《淮河流域治理初步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为保障洪泽湖大堤和里运河堤安全,必须扩大入江入海泄量;除继续完成分准入沂相机分泄淮河洪水经新沂河入海外,考虑在灌溉总渠以北,结合当地排涝开辟入海水道。在以后的历次治淮规划中均肯定了实施入海水道的作用。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决定中,把入海水道工程作为洪泽湖及淮河下游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的骨干性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0.
3月26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淮安调研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枢纽视察。在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后,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项目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工程的防洪、航运、蓄水等综合效益,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启动按钮,宣布淮河入海水道全线建成通水。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通水,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来无独立排洪入海通道的历史,使淮河两岸人民的夙愿终于变为现实。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扩大了洪泽湖的泄洪能力,使其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将大大改善区域引水排水条件,对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的防洪安全,对保障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干流横跨豫、皖、苏、鲁4省,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齐名天下,并因其富庶繁华而闻名,自古就有“…  相似文献   

12.
浅析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达 《中国水利》2003,(19):29-31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相似文献   

13.
《治淮》2019,(6)
<正>一、概况滨海县属淮河流域,位于流域性河道——废黄河(中山河)、苏北灌溉总渠及淮河入海水道下游入海处。淮河流域上游洪水,经洪泽湖拦蓄后,除由三河闸排水入江外,其余大部分洪水由上述三条河道经滨海县排泄入海,故滨海县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相似文献   

14.
王先达 《中国水利》2003,(10):29-31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相似文献   

15.
吕振霖 《治淮》2010,(10):26-28
<正>江苏地处淮河流域下游,境内淮河流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24.46%,占全省面积的63.65%,是淮河入江入海的"洪水走廊"。从黄河夺淮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几百年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地处淮河流域下游,境内淮河流域面积6.53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24.46%,占全省面积的63.65%,是淮河入江入海的"洪水走廊"。从黄河夺淮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几百年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是这  相似文献   

17.
1194年黄河决口,主流在淮阴夺淮,淮河入海受阻,造成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频繁。淮河来水留滞洼地,形成洪泽湖,成为淮河下游调洪、调蓄水库。1949年江苏开始治理淮河,取得1954年淮河大洪水防汛胜利,但淮河下游的洪水出路仍未妥善解决。1959年开始江水北调工程,补充淮水不足,水资源供应有了改善,淮河下游地方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已开始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淮河下游江苏段既作为水资源调出区,又作为调入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该区的可用水资源,将导致淮河下游流域水不安全。河湖分离的目的是要降低淮河行洪水位,使中游淮北平原涝水能自排入淮河,新建低水行洪入海的淮河不仅工程量巨大,还因上、中游已建水库留滞了60%~70%的平均年径流量,致使入海的平均地面径流量将难以维持入海感潮河段不被淤狭,使河水位抬高,中游淮北平原涝水仍将无法自排入淮河,而且导致失去洪泽湖水源,已建的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等不再能分泄淮河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建议采用机械抽排,有把握解决淮北平原排涝入淮河,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益快。  相似文献   

18.
戴元峰 《江苏水利》2003,(11):29-30
一、概况 今年淮河入海水道刚刚建成即启用泄洪,为淮河流域防汛抗洪斗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淮河入海水道这一新建工程经受住了洪水的严峻考验,胜利实现了省委、省政府要求的“确保入海水道不决一处堤、不死一个人”的安全行洪目标。 今年入海水道共行洪33天,泄洪总量44亿m~3,相当于洪泽湖正常蓄水量的2倍,7月13日高邮出现历  相似文献   

19.
高中卫  高艺 《江苏水利》2004,(11):23-24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分由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入江、入海.全市流域性河道湖泊堤防共长895km.有中小型水库126座。2003年夏,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淮安市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从6月21日淮河以南地区入梅开始,到7月22日淮北雨季结束.全市累计平均降雨633.8mm,  相似文献   

20.
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境内洪泽湖承泄淮河流域上中游地区15.8万km2来水,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等流域性河道穿境而过,全市有流域性河湖堤防近1 000 km。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对河道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