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GIS与EPANET的昌平新城再生水管网规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再生水回用管网规划是再生水回用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昌平新城为例详细介绍了再生水回用管网的规划流程,包括数据库设计、管网几何网络构建、节点规划水量计算,并应用GIS与EPANET的耦合平台进行了再生水规划管网平差计算,且对平差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市再生水回用管网系统的规划问题,以GIS为技术手段,建立了Geo Database格式的规划数据库,构建了再生水回用管网的GIS几何网络模型。基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利用划分泰森多边形进行节点回用水量统计的方法。结合水力计算模型,对再生水回用管网供水分区划分方案进行调整,并以冬季工况进行了校核。利用管网水质计算模型模拟了冬、夏季工况的余氯衰减情况,并提出了再生水厂出厂水的余氯浓度控制值。  相似文献   

3.
合理确定再生水回用对象、构建可实施性较强的再生水回用系统是提高再生水替代率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必要依据片区的规划发展定位,明确再生水利用的类型与范围,并以此为重要依据设计针对再生水用户的管网系统,以期构建高替代比例的再生水供水系统。以深圳市两个典型片区为例——南山及前海"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片区和横岗传统特色产业园片区,通过分析片区的规划发展定位、现状用水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识别并明确再生水回用的主要类型,以此为导向预测片区再生水利用潜力,以GIS为技术手段,确定再生水需求量的空间布局,以片区再生水需求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依据,设计针对用户的再生水管网,并利用管网平差计算软件,对再生水管网进行平差优化设计。最后,提出再生水管网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市政技术》2017,(4):161-163
以阜平县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规划为例,阐述了再生水利用的必要性;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再生水用户;通过再生水需求潜力及回用规模分析,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据此对再生水设施及管网布局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县城进行再生水利用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潜力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较合理地确定再生水水量和水质的优化分配问题,以使用再生水的净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能反映再生水在不同水质要求的用户之间进行水量分配的非线性规划(NLP)模型,并以西安市为例,采用该模型进行了污水再生回用系统的优化计算。结果显示,西安市在近期和中期对再生水的需求潜力较大,污水再生回用工程规模的增长率可达10%,且以集中处理回用为主,城市生态建设对再生水的最大需求量约25×104m3/d;水价对再生水在生态方面的使用影响较大,合理地调整水价可有效刺激对再生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井敏莉 《城市建筑》2014,(17):362-362
本文对宝鸡市蟠龙新区再生水系统进行了详细规划,确定了再生水用途、水量、水源、水质等,并对再生水管网进行了科学布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用水安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朱文涛 《市政技术》2013,31(5):105-107
针对西安高新区再生水利用管网系统的规划,分析了夏季与冬季工况再生水需求量,确定了再生水的规模,并进行了再生水管网设计,提出了再生水利用管网系统规划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许霏 《中国市政工程》2013,(1):38-39,44,105
介绍了株洲市白石港再生水系统规划方案。通过再生水需水量预测,确定了白石港再生水厂的规模。运用WaterCAD软件,对白石港供水系统进行管网平差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合肥市滨湖新区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原则,通过预测滨湖新区再生水原水量和需求量,进行了再生水水量平衡分析。结合滨湖新区排水规划及现状,对再生水利用设施布局进行优化并提出了滨湖新区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方案:近期2015年,滨湖新区再生水回用总量为20.8×10~4m~3/d,其中集中式再生水回用量为15.0×10~4m~3/d,分散式再生水回用量为5.8×10~4m~3/d;远期2020年,滨湖新区再生水回用总量为34.2×10~4m~3/d,其中集中式再生水回用量为26.1×10~4m~3/d,分散式再生水回用量为8.1×10~4m~3/d。对滨湖新区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方案进行了效益分析,给出了区域内现有给排水规划的调整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污水再生回用的发展规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西安市排水及污水再生回用的现状,并对市区的再生水需求量(到2010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西安市区的再生水需要量可达到38×104m3/d,需求潜力较大,可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市区的再生水回用工程和回用水管网的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考虑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混凝土的粗骨料表面存在硬化砂浆和大量的界面结构,致使其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的有所降低,且受压破坏情况更为复杂。为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试验中采用不同再生粗骨料品质、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研究了胶水比、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吸水率、表观密度和压碎指标等品质特征参数和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在普通混凝土Bolomey抗压强度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并与常用的抗压强度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误差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胶水比、取代率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并且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显著;误差分析表明,与试验结果相比,普通混凝土Bolomey抗压强度公式的最大误差约为16.51%,考虑有效胶水比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大误差约为36.33%,而考虑再生粗骨料品质差异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大误差仅为4.90%,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再生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张学兵  邓寿昌 《混凝土》2004,28(10):38-40,64
将废弃混凝土进行循环再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再生混凝土能否用于结构承重,主要是看其强度能否满足要求,而配合比是决定其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水灰比又是配合比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再生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怎样取值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混合粗骨料 天然砂这一组合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再生混凝土单位体积的用水量应在普通混凝土用水量的基础上增加,提出了额外增加用水量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额外增加用水量的计算公式与实验吻合较好,可供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侧压下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黏结 滑移性能,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侧向压力比为参数,完成了144个再生混凝土试件在单向、双向侧压作用下的钢筋中心拉拔试验,观察了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分析了上述参数变化对黏结强度、峰值滑移的影响;基于再生混凝土多轴破坏准则,推导了不同侧压作用下再生混凝土-钢筋的黏结强度理论模型及其简化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中心拉拔试件的破坏形态与侧压力比明显相关,双向侧压力比较大时,试件破坏形态与单向侧压时破坏形态相似,当双向侧压力接近时,双向均有裂缝;黏结强度与峰值滑移随侧压力比的增大,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基于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理论的黏结强度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其简化计算公式能较好地预测不同侧压力下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热网水力分析软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开发了热水供热管网运行工况水力计算分析软件。介绍了GIS技术的主要功能。分析了软件的设计、数学模型、功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对国内外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再生骨料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发现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在231kg/m^3~2.62kg/m^3和1.29kg/m^3~1.47kg/m^3之间,其吸水率处于4%~10%之间,压碎指标在14.2%~23.1%之间.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替代率增加而降低,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受替代率影响比较小.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急剧下降、弹性模量降低、收缩值显著增大、抗冻性基本不变、渗透性增大、碳化速度略有增加、抗硫酸盐侵蚀性略有降低.基于众多文献研究成果,经回归分析提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最后讨论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试验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数据验证传统普通混凝土强度推算公式,发现对再生混凝土强度推算的适用性较差,采用回归分析得出再生混凝土强度推算新公式,并通过调整有关参数和验证提出了较合理实用的再生混凝土强度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再生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大,导致长期荷载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梁附加变形较大。文中以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梁长期受荷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为依据,研究其长期变形计算方法。通过考虑龄期的有效弹性模量法,将再生混凝土徐变系数引入梁截面附加曲率的计算,基于虚功原理给出长期荷载作用的时随变形计算公式|考虑再生粗骨料的二相性,通过普通混凝土的徐变收缩计算式,给出考虑附着水泥砂浆影响的再生混凝土徐变收缩调整系数|将其计算结果代入三种典型普通混凝土徐变收缩模型,得到再生混凝土徐变收缩模型,并通过时随变形计算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梁长期荷载下的跨中变形值、跨中和加载点的附加变形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再生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咬合机制,基于Walraven提出的普通混凝土骨料咬合模型,提出了考虑再生粗骨料原始混凝土强度的再生混凝土骨料咬合修正模型。结合再生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结果,确定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的骨料咬合模型关键参数。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修正的骨料咬合模型对于界面剪切作用的预测值较普通混凝土及再生混凝土的试验值均偏高,修正的骨料咬合模型较适用于对再生混凝土剪切作用的预测。在再生混凝土剪切作用理论计算中,需按实际裂缝开展情况对骨料咬合作用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值范围为0.7~0.9。采用修正的再生骨料咬合模型及计算方法展开变参数分析发现,再生粗骨料性能对骨料咬合作用有重要影响,即再生粗骨料原始混凝土强度越高,旧砂浆含量越低,再生粗骨料咬合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