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含有劲性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材料吊装任务繁重,如何选择一款有效的大型垂直运输机械和合理的布置方案显得尤为关键。连云港帝豪·阳光国际工程为劲性结构的超高层建筑,今通过对工程结构、塔吊布设、选型等方面的分析,最终布置了一台动臂式内爬塔吊,结果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圆满地完成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2.
空中华西村塔吊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启发  郎占鹏  李瑞平 《山西建筑》2010,36(27):155-156
结合某工程施工中塔吊施工的特殊性,通过选配合适的塔吊进行合理的布置,有效解决了施工面狭小给塔吊吊装带来的困难,为类似施工群筒超高层建筑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重型塔吊的后置基础常常制约着总体施工方案的实施。以上海1座高250 m的超高层建筑施工为背景,详细阐述了一种新型的重型塔吊后置基础的设计以及建造方案,以期为重型塔吊类似的"生根" 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选型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及经济效益。以西安·绿地中心A座超高层建筑项目为例,阐述了大型动臂式内爬塔吊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该项目地处闹市区,施工场地狭小,施工工期紧。在塔吊选型优化过程中,通过运用内爬塔吊施工技术,克服了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减少了塔吊费用投入,保证了施工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超高层摩天大楼的兴起,超高层垂直运输的主要工具——动臂塔吊凭借着起重量大、起升速度快、吊臂起伏角度大、尾部回转半径小等优势,在超高层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周期较长,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切入点安装动臂塔吊,不仅可以为项目节省开支,而且可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的目的,促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塔吊的减震措施,采用黏滞阻尼器作为附加消能杆件,建立超高层建筑-施工塔吊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分析优选布置方案及阻尼器性能参数。以某超高层建筑施工动臂式塔吊为研究背景,设计缩尺比为1∶15的简化试验模型,并对有控结构和无控结构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阻尼器布置方案减震效果良好;超高层建筑施工塔吊的应力热区为吊臂与塔身顶部连接处、平衡臂与塔身顶部连接处及塔身顶部,设置黏滞性阻尼器明显降低了塔吊应力热区的应力值;激励强度是影响阻尼器减震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激励强度越大减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谈虎  于建伟  樊警雷 《建筑施工》2014,(11):1272-1273
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工程A、B塔楼为2座钢骨和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超高层建筑。2座塔楼均采用1部ZSL650和1部ZSL750塔吊进行吊装施工。详细介绍了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外挂内爬式塔吊支撑架安装的测量控制技术,可供类似建筑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融碧玉蓝天商务综合楼是一座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达219.4m,其屋面结构建筑造型呈双曲面,总高度达51.3m.着重介绍了该屋面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安装方案的选择、钢构件的分段、支撑胎架的布置、验算和安装、钢构件吊装、主塔吊的拆除以及屋面钢结构整体卸载等施工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保证施工安全和精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该双曲面屋面结构落差大、定位困难等问题,确保了屋面结构安装完成后的建筑效果与设计完全一致,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薛飞飞  冯长胜  黄绩  周鹏 《钢结构》2013,28(5):72-75
基于工期、造价、起重性能、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超200m高层建筑对塔吊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外附式平臂塔吊的选用、布置、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及施工方法为例,阐述外附平臂式塔吊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
《建筑工人》2021,42(3)
近日,在高层建筑建设领域刮起了一阵"降高"风,比如,苏州中南中心的建设高度由729m降到了 499.15m,成都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主楼超塔建筑高度从677 m改为489m……人类从何时开始了摩天大楼"崇拜",又是什么导致了摩天大楼从"拔高"到"限高"? 摩天大楼没有严格的高度定义,在我国,一般界定建筑高度200m以上为摩天大楼.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建成26座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远超过2018年的18座.2018年,全世界竣工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前10名城市中,中国有6个城市上榜.  相似文献   

1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竖向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施工过程中结构竖向变形累积问题尤为突出,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建立了适于结构施工模拟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综合时变结构离散分析法与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实现了超高层结构施工全过程分析;将整个结构按照施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材料参数、几何参数、荷载边界条件不同的平衡体系;通过对各平衡体系的有限元求解,实现了考虑徐变效应的施工全过程模拟,获得结构各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层间压缩量以及框筒内外相对竖向变形,分析了施工过程中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竖向变形。将模拟结果与一次性加载和不考虑徐变的施工模拟结果对比表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变形计算应考虑施工过程和徐变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建议方法的可行性。图12表3参12  相似文献   

12.
下沉式塔吊基础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成 《山西建筑》2009,35(15):113-114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时塔吊基础处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塔吊基础的施工过程及做法,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以积累塔吊基础施工经验,为基础施工材料的垂直运输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
海控国际广场工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钢管混凝土外框柱的安装作业均需要选用塔式起重机来进行垂直运输工作。通过对塔式起重机的使用情况进行大量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措施优化塔式起重机运力,促进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并为工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保障。  相似文献   

14.
徐敬峰 《安徽建筑》2007,14(2):48-49
塔吊是高层建筑施工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大型垂直运输机械,塔吊的安全也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塔吊的正确选择关系到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而塔吊基础的正确选择和施工更是关系到整个塔吊运行安全的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软弱塔基荷载实例的分析,介绍了塔吊基础选择要点。  相似文献   

15.
钢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超高层混合结构竖向变形对结构的长期安全稳定影响显著。基于混凝土弹性、徐变和收缩变形的理论分析,推导了超高层建筑考虑结构施工过程的徐变计算式,依此建立了考虑超高层混合结构体系分级循环施加变荷载的竖向变形计算方法,并分析了施工过程对内外结构竖向变形差异的影响,最后,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为工程背景,研究了超高层混合结构竖向变形规律和内筒与外框架的变形差异。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超高层混合结构竖向变形的预测结果与工程实际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可反映超高层建筑的长期竖向变形及变形差的发展规律;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呈中部大、两端小的鱼腹形,结构施工期间,竖向变形最大值发生在中部位置,并随着服役期的延长,竖向变形最大值所在楼层逐渐上移;在施工期间,弹性压缩变形最大,徐变次之,收缩最小,而竣工后,徐变和收缩占总变形的比例不断增加,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竣工50a后的徐变收缩变形将达到弹性压缩变形的2~3倍;内筒剪力墙竖向变形比外框架柱大,且单层结构施工周期越短,内外结构长期变形差越大,核心筒超前外框架施工层数越多,变形差越大。  相似文献   

16.
高层办公楼玻璃幕墙采用单层或双层对空调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烈郁 《建筑科学》1998,14(4):29-34
结合深圳某中心大厦工程建设的实际,从使用、节能、投资等角度对在深圳地区建造高层办公楼,当外墙做大面积玻璃幕墙时是采用单层还是双层的更合算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文中得出的结论,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层钢结构施工管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高层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条件的制约 ,对工期、质量的保证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高层钢结构施工中一个现实而急迫的问题。以南京地铁大厦为例 ,详细介绍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管理重点和难点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元  张颖  牟达  王洋  王想军 《建筑结构》2012,(2):85-88,164
万达中心由坐落于4层裙楼上的南、北两栋高度和结构体系截然不同的塔楼组成。南塔楼主体结构高度195.6m,北塔楼主体结构高度147.7m。工程结构存在大底盘、多塔楼、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等多项抗震不利因素,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采用多种计算模型和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采取依塔楼刚度分配质量的模型进行分塔计算。  相似文献   

19.
覃力  刘原 《城市建筑》2014,(19):16-20
当今的中国,高层建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深圳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建造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因此,研究和分析深圳高层建筑的发展状况,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中国的高层建筑设计、建设均有一定的参照价值.本文通过大量实地调研,针对深圳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空间构成模式、造型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深圳万科中心工程结构体系新颖,将斜拉索桥梁设计理念引入房屋建筑,通过采用斜拉索将竖向结构和2层水平楼板相连,营造底层大空间的视觉效果。通过对预应力斜拉索房屋建筑结构施工程序优化,阐述新型房屋结构体系的工况模拟、施工控制和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