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火电厂热力系统经济运行在线监测系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热力系统节能是火电厂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热力系统运行进行在线监测和实时分析是提高火电厂机组运行水平的有效方法。该文介绍的系统不仅可在线监测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而且能够实时诊断其运行经济性的优劣,指导运行人员的操作,以有效地保障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海某医院能耗监管平台数据,利用EnergyPlus软件建立了该医院门诊楼建筑模型和空调系统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对该医院集中式空调系统运行策略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室内负荷低于冷水机组总额定制冷量80%时,负荷分配优化运行方案节能率最高,达到9.7%;当室内负荷高于冷水机组总额定制冷量80%时,机组联合运行并采用负荷平均分配时比一台机组满负荷运行另一台机组部分负荷运行时节能,节能率为1.5%~3.7%。分析了冷却水变流量对冷水机组和冷却水系统的影响及节能效果。结果表明,离心机组变流量运行时节能率达到17%,而螺杆机组在定流量45.13 kg·s−1运行时比较合理和节能。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能耗,根据300、600 MW机组已执行的降低循泵电耗措施,分析了制约300 MW机组循环水泵单耗下降的因素,提出了300 MW机组循环水系统优化改进建议.改进后的循环水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表明节能效果明显,节能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评价汽动引风机系统的经济性,能量价值理论建立了汽动引风机系统经济效益计算模型,采用供电煤耗率分析方法建立了汽动引风机节能效果计算模型,以某600 MW空冷机组为例,对其汽动引风机经济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机组负荷率、标煤价格、上网电价在合理范围内变化时,汽动引风机机组都比电动引风机机组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汽动引风机系统节能与否取决于机组运行负荷的高低,机组高负荷运行时,采用汽动引风机技术反而会使机组能耗增加,而当机组在低负荷段运行时,汽动引风机表现出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某发电厂2×600 MW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能耗水平、能耗构成,探讨了电厂机组运行对脱硫能耗的影响.对比其他电厂的脱硫系统,评价其节能状况,为发电厂脱硫系统的节能减排和运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火电机组调峰运行的现实需要,对宽负荷节能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于设备运行特性与能耗分析,给出了一般性的理论结果,指出宽负荷节能设计的关键领域是汽轮机与热力系统。根据不同负荷下节能效果的差异,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宽负荷节能设计与一类特殊情形,给出一般性的处理方法。然后,指出宽负荷节能和机组整体优化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并指出国内火电需要增加并大量建设800 MW容量机组。研究表明,在新建项目和现役机组改造中,宽负荷节能设计都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B/S架构火电机组运行优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我国火电机组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 ,介绍应用实时信息融合、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发的一套新的火电机组运行优化系统。该系统以机组实时控制系统为基础 ,提供了机组性能监测、参数优化、运行分析与指导、设备故障诊断以及节能管理等重要功能模块。系统基于B/S架构 ,界面友好 ,组态灵活 ,可扩展性强。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于加强火电机组的运行管理 ,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力与能源》2013,(4):428-431
为了降低机组供电煤耗,提高电厂经济效益,通过对机组启动过程操作方式、主要辅机运行方式、脱硫系统设备的节能增效分析,提出了整套机组运行优化措施。主要包括一次风机压力控制曲线优化、电除尘运行方式优化、机组启动过程优化、脱硫设备运行方式优化等。经优化后明显降低厂用电率及供电煤耗,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措施可为运行设备的节能改造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桂林市岩溶地质条件下某地源热泵系统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典型季节运行工况下的实测数据,按照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主要研究系统极低负荷率及机组负荷率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季节系统负荷率低于30%及机组负荷率大于80%工况下地源热泵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机组与水泵耗电量占比符合输配系统能耗要求。热泵机组在7月运行期间机组平均制冷性能系数为4.48,平均系统制冷能效比为3.59;1月运行期间机组平均制热性能系数为4.26,平均系统制热能效比为3.32;夏冬季节节能率高达30.72%和35.93%。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效果显著,值得在桂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变频控制热泵式VRV空调机组运行特性与节能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变频控制热泵式VRV空调系统冬夏季运行特性和节能性能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室内机制冷(热)量、机组功率的因素,得到了VRV空调系统的部分负荷运转特性,并在节能性能方面与普通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作了比较,证明该空调机组比普通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节能。  相似文献   

11.
张德康  吴云 《中外能源》2009,14(4):87-91
介绍了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节能的立法、执法工作以及我国“十一五”以来在节能方面的立法工作进展。通过综合分析指出,节能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节能监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力量。我国工业、建设和交通三大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可能实现的技术节能量较大,但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在这些领域的贯彻实施不够彻底,需要加强节能监察的技术监督作用;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工作也需要专业节能监察队伍的监督指导,故强化节能监察队伍的建设已成为现阶段节能减排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油田属于高耗能企业,加大油田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力度不仅需要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还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田的竞争力.实施节能项目是油田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是油田节能工作的具体表现.为合理选择节能项目和节能方法,提高油田节能效益,以油田节能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多属性、不确定和群决策等特点,同时考虑到专家群体对属性主观赋权的偏好和决策者对决策重要性认识的偏好,以及决策存在未知信息等因素,结合专家和决策者的特点以及油田节能工作的具体要求,构建油田节能项目的混合型多属性决策模型,提出一种考虑专家评价习惯和决策者对决策重要性认识的权重确定方法.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油田节能项目优选模型的应用实例中,为油田节能项目选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基于Vague集TOPSIS方法的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的油田节能项目优选模型切实可行,更符合油田节能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油田节能项目优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周伏秋 《中外能源》2011,16(7):26-29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宣布国家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节能服务产业属于节能环保产业范畴,被寄予引领整个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厚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十二五"加快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和迫切要求。我国现有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可归结为法律法规支持、行政规章支持、专项财政支持以及规划引导和工程推动等4类,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施行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市场需求的驱动力来自市场驱动和政策驱动两个方面,全社会对节能服务的市场需求巨大。届时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经历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十二五"后期全国公司数量将为1500家左右,有大型企业背景的节能服务公司可能带来不公平竞争,跨国公司或将成为我国节能服务市场重要的竞争参与者;节能服务市场的开发将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同时在建筑领域业务活动将有所加强,东、中、西部节能服务市场开发的差距将缩小,节能服务市场将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历史及耗能现状,提出了产业结构节能、技术手段节能、管理机制节能的3条煤化工产业节能途径,研究了强化实施中国煤化工产业节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钟少芬 《节能》2012,31(3):4-6
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个方面,针对广东省下达给东莞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9.5%的节能任务,分析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东莞市节能工作的方法,以实现东莞市"十二五"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6.
节能性是评价冷热电联供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阐述了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中主动储能调控方法的原理.基于用户侧负荷特性和燃气轮机变工况运行规律的分析,采用相对节能率作为评价联供系统节能性的指标,以夏季冷电并供时的饭店类型建筑典型负荷为案例,探讨主动储能调控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节能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分产系统相比,无主动储能的相对节能率为11.8%,主动储能调控的联供系统相对节能率为21.6%.相对节能率的大小受到电压缩制冷系统性能系数和用户负荷冷电比的影响,电压缩制冷系统性能系数越高则联供系统相对节能率越低,用户负荷冷电比越高,联供系统相对节能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颜芳 《中国能源》2008,30(2):24-26
本文总结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程序、内容和方法,认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相当于项目投资决策前的能源审计,所以能源审计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大部分可以运用到节能评估中,关键是对项目能源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同时,还必须对项目能源管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等进行评估,从源头抓节能,从源头规范能源管理,从源头减少能源浪费,为项目建成后的能源高效合理利用及节能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节能减排要求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污染物排放,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一项基本国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较大的资金和技术压力,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节能减排总体形势和清洁发展机制进展现状,多角度论述了清洁发展机制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以及河北省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重点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并提出了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节能工作需要明确理论基础避免战略误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新华 《中国能源》2006,28(7):5-10,42
为落实单位GDP能耗在未来5年内降低20%的目标,我国开始了大规模节能工作。本文认为我国的节能工作可能在几个方面存在误区,比如对能源的特殊性缺乏了解,节能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缺少针对性,过分偏重产业部门而忽视其他非产业能源消费部门,过分强调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忽视整体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调整等。我国的节能工作需要明确理论基础,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开展有效的工作。因为能源消耗既是一个物理现象又是一个经济活动,本文首先从物理学和经济学两方面对节能的理论基础做了探讨。从物理学的角度,本文通过对“信息不遵守热力学定律”这一被物理学界称为“麦克斯韦妖”的现象的分析,为节能工作提出了用“无限的信息替代有限的能源资源,尽量降低熵增率”的物理学理论依据。文章继而通过单元生产过程的“能源-信息-材料”三要素模型,单位GDP能耗变化分解方法等,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以信息代替能源,经济增长应从能源资源密集型的旧模式向信息知识密集型的新模式转变的原理,为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单位GDP能耗的“隧道战略”赶上发达国家的战略设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基于理论上的探讨和对中国节能实践的观察,本文为我国的节能工作提出了8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vaporization facilities offer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of primary energy saving by means of integration with power conversion units that is still weakly exploited in actual installations.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primary energy saving achievable by the integration of an LNG vaporization facility with a gas turbine and with a cogenerative combined gas‐steam power plant. The fuel energy saving ratio is used as the 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 to evaluate the primary energy saving derived by system integration, with respect to conventional submerged combustion vaporization. Twelve possible configurations are analyzed with steady‐state calcul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a primary energy saving greater than 15% with peak values up to 27%, corresponding to 2.98 TJ/year, is achievable.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fuel energy saving ratio can be used as a synthetic and effective parameter to estimate the energy‐saving potential of different plant configuration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