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弹道目标在高速运动情况下,会导致雷达回波一维距离像主瓣展宽和频谱峰值偏移,影响后续的真假弹头识别。文中首先分析了在高速运动下弹头进动的微多普勒特征,得出导致弹头进动微多普勒特征一维距离像展宽和频谱峰值偏移的相位误差,为获得理想的弹道目标微多普勒特征信息,提出应用多项相位变换的方法对脉内调制引起的相位误差进行补偿,最后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及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用两点模型讨论了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目标回波特性,包括多普勒频谱展宽、幅度起伏、角闪烁等,还分析对目标回波的频率、平均功率、幅度起伏、角闪烁的模拟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亮点模型的潜艇回波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回波建模方法是采用单亮点模型,仿真出的回波与真实潜艇回波往往有较大差别.针对单亮点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多亮点模型来实现潜艇回波仿真,构造了一个6亮点的回波模型。从仿真结果看.它与单亮点回波模型相比,能更充分地体现潜艇这一扩展目标所造成的回波脉宽延伸和幅度起伏特性.并与实际潜艇回波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准确、有效的目标回波模型是声纳目标,特别是小尺度目标探测与识别的基础.基于声纳目标亮点回波3参数模型以及时域特征分析在声纳目标探测与识别中的有效性,将反映目标回波时域特征的参量作为声纳目标回波模型的建模参数,优化了目标亮点回波模型.针对单频水声探测在小尺度目标识别中无法兼顾距离与精度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频带划分算法的宽带回波模型建模方法,为水下小尺度目标的宽带探测与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设计验证试验,将所建模型仿真数据与实物模型消声水池试验回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仿真回波与试验回波数据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所建回波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微弱目标检测,传统包络移动补偿算法存在频谱泄漏,不利于在多目标环境下弱信号的检出。文中在分析高速目标回波包络走动及非整数采样误差对频谱泄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包络移动算法,利用采样误差补偿因子对发射信号进行相位补偿,然后利用频谱泄漏补偿速度周期对搜索速度进行分组,并完成包络移位对齐。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克服了频谱泄漏,适合对多目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速机动目标多普勒频率展宽引起的相参积累散焦损失等问题,提出了易于工程实现的目标回波信号预处理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普勒频移变化与加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在动目标检测(MTD)中相参积累散焦损失由多普勒频移变化率等多个因素所决定,其大小在-20lg N dB至0dB之间(N为相参积累的脉冲数)。通过提出的多普勒频移补偿方法,可有效消除多普勒频率展宽对MTD相参积累的影响,提高雷达在复杂杂波背景中对高速机动目标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用缩比仿真方法观测JEM效应对雷达引信启动特性的影响。由于目标运动而出现多普勒(Dopple)回波信号。除此之外,喷气飞机的引擎高速压缩机旋转叶片会产生对电磁波的调制效应(称为JEM效应)并使频谱加宽。JEM效应频谱出现在机身多普勒频谱的高低两旁,有时它会比机身回波信号强,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对连续波或者脉冲体制的雷达引信产生于抗并破坏了所选择的最佳启爆点。大量试验和分析是用几个飞机模型完成的,而测试系统是属连续波双基地雷达体制,但是引用国外文献对脉冲雷达体制所得出的JEM效应频谱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对这种雷达引信体制可能产生的影响。另外,本文还从仿真技术方面论述了JEM的产生以及对引信启动特性的影响。大量的试验结果所得出的图表和国外资料也作了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JEM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频率步进信号中存在的距离-多普勒耦合现象,提出了一种利用频率步进信号的回波多普勒频差来进行目标速度估计方法。具体的算法是求出相邻两帧相对应的距离单元的数据相位差,该相位差与时间呈正比关系,是邻帧回波多普勒差在时域的体现。通过相位解卷绕和数值拟合的方法求解相位差的斜率,该斜率即为回波多普勒频差,利用回波多普勒频差与目标运动速度成正比的关系估计出目标运动速度。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该算法的测速范围、测速精度和抗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计算战斗部破片命中点参数,在考虑速度衰减条件下,利用射击线法提出了一种通过一次遍历求解所有破片命中点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获得解的3种存在条件,分别对应于单枚破片与目标面元的3种运动关系.以钢球破片为例,定量讨论了弹目交会参数和速度衰减系数对命中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的运动速度和静态破片初速对命中点参数的影响比较大,导弹运动速度对命中点参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火箭弹、旋转导弹和炮弹起始扰动的形式不能直接引入旋转飞行器刚体弹道模型中,需对其进行变换,分析了风对旋转飞行器运动的影响,得到了有风存在时起始攻角和起始侧滑角的公式,并且得到了刚体弹道模型中三个起始轴向扰动角速度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