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室温离子液体脱除直馏柴油中碱性氮化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合成了负载型四氟硼酸离子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考察它与辽河直馏柴油络合反应脱除其中碱性氮化物的效果。反应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上进行,常压下考察不同的烘干条件、空速、反应温度对产品中碱性氮化物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干时间相同时,随烘干温度的升高,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先增大后略降低;在常压、20℃反应条件下,空速由0.5 h-1增至2 h-1过程中,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空速继续增大碱性氮化物脱除率明显下降;在常压、空速为2 h-1条件下,当温度在20~60℃变化时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变化不大,温度超过60℃时,碱性氮化物脱除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常压、空速2 h-1、温度20℃下考察离子液体的使用寿命,单程使用寿命可达420 h。  相似文献   

2.
酸性离子液体脱除焦化柴油中碱性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并表征了[(CH2CH3)3NH][H2SO4]离子液体,同时对中国石化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提供的焦化柴油进行了酸性离子液体脱氮处理,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剂油比等对柴油中碱性氮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脱除碱性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剂油比为110、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为40℃、m(离子液体)m(水)=0.5,碱性氮脱除率可达79.54%,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然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此离子液体能减少设备的腐蚀和含油污水的产生,有效缓和后续加氢精制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3.
室温氯铝酸离子液体络合吸附噻吩类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室温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 ,将石油一厂的直馏柴油进行预先精制 ,并且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噻吩为原料 ,在室温和氮气保护的条件下 ,考察了室温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剂脱除噻吩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在n(AlCl3 ) /n(BMIMCl)为 2∶1、剂油比为 0 .15、反应时间为 4 0min的条件下 ,氯铝酸离子液体对精制柴油中的噻吩脱除率可达到 4 6 % ,从而说明氯铝酸离子液体具有很好的吸附噻吩类杂环化合物的能力。虽然氯铝酸离子液体对水和空气敏感、不稳定 ,但是可以再生重复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聚合镁铝絮凝剂的合成及对废水COD的脱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温下采用缓慢加入法合成了两种聚合镁铝絮凝剂,并对实验室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进行脱除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种类、絮凝剂的体积、pH,处理样品的慢速搅拌时间和沉降时间影响COD的脱除效果.聚合硫酸镁铝(PMAS)在pH=8,快速搅拌时间为3 min,慢速搅拌时间为10min,沉降时间为30min,絮凝剂体积为20 mL(1L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中COD的脱除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离子液体([C4mim]Cl)-水体系能溶解部分木质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微波辐射对[C4mim]Cl-水体系脱木质素效率的促进作用。以豆秸、柞木木屑(硬木)和白松木屑(软木)为原料,在[C4mim]Cl-水体系中,用微波辐射促进木质素的脱除,着重考察了原料种类、处理时间、离子液体浓度和微波功率对木质素脱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4mim]Cl-水体系中,用微波辐射促进木质素脱除的最佳条件是:[C4mim]Cl-水质量分数为60%,微波辐射时间30min,微波辐射功率500 W,在此条件下豆秸的木质素脱除率达到了81.3%,而在没有微波辅助条件下的木质素脱除率为38.7%。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水体系可有效提高木质素脱除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Hofmann降解反应制备对铜离子(Cu2+ ) 具有高效吸附作用的两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乙烯胺)(Poly(AM/AMPS/VAm))。首先以AM和AMPS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oly(AM/AMPS) 反相乳液,然后在反相乳液中通过Hofmann降解反应将Poly(AM/AMPS) 的部分酰胺基转变为氨基,得到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讨论了合成条件、降解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导法测定其胺化度。在模拟废水环境下,进行了重金属Cu2+的脱除试验,探讨了搅拌时间、温度、pH值、Cu2+ 摩尔浓度及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 用量对Cu2+脱除率的影响。用SEM表征了产物表面吸附Cu2+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Cu2+脱除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针一板式反应器,研究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色素和COD的影响规律。试验首先探讨了低温等离子放电条件(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放电间距)对印染废水色素和COD处理效果;其次研究在最佳的低温等离子放电条件下,加入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色素和COD处理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脱除率随输入电压的增大和放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放电介质及放电间距对净化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在气相中放电的脱色率优于在液相中放电,COD的脱除率随放电间距的增加而降低。最佳工艺参数为放电电压20kV、放电时间20min、放电间距为阳极在液面以上约12mm,先经过等离子体放电再加入絮凝剂的废水净化效果优于先加絮凝剂再放电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8.
酸性离子液体萃取脱除焦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酸性离子液体作为脱氮剂脱除焦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结果表明,在m(原料油)/m(脱氮剂)为25,反应温度25℃,回流搅拌20min,沉降时间为1.5h条件下,焦化柴油的脱氮率可以达到92%以上。脱氮剂经过再生重复使用5次后其脱氮率仍可以达到90%。  相似文献   

9.
离子液体的发展与应用备受关注,尤其是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与实际应用.笔者合成了一种π配体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其进行了红外和核磁表征,并与铜、镍形成络合催化剂.以其为催化剂,[Emin]PF6为萃取剂,用氧气为氧化剂,进行柴油的氧化/萃取脱硫研究.考察了温度、氧化时间、[Emin]PF6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剂油比为2∶5,氧化时间为30 min,温度80 ℃时脱硫率最高,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达到24.87%.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沉淀法预处理硫辛酸厂高浓含硫废水,以硫酸亚铁为沉淀剂,考察了沉淀剂用量、搅拌速度、静置时间、初始pH等对废水脱硫和脱CO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七水硫酸亚铁加入量为25g/L,搅拌速度为90r/min、静置时间为2h、废水初始pH为8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COD脱除率和硫脱除率分别稳定在52%和80%以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废水中含有溴丁烷、三丁胺和硫辛酸三种有机污染物.该方法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可用来对进入深度处理装置前的高浓含硫废水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NaOH和Na2CO3与褐煤反应制得皂化褐煤,并使其对水溶液中Cu2+和洗涤剂进行吸附性质表征.结果显示对Cu2+去除率在97%以上,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模型,对洗涤剂中有机物一次性吸附其CODcr去除率为50%左右,同时用Na2CO3皂化褐煤的吸附性能优于用NaOH皂化的褐煤.  相似文献   

12.
工业废水中高氯离子使其具有腐蚀性并妨碍水生动植物生长, 破坏生态环境, 在排放之前必须进行氯离子 去除, 达到排放要求。探究了单因素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并讨论了投料比、搅拌时间、静置时间以及体系初始 pH 对去除率影响及交互作用。研究表明: 搅拌速度为400 r/min, n(Al3+) : n(Ca2+) 为1 : 3.3, 搅拌时间为30 min, 静 置时间为30 min, 废水初始pH 为10 时, 去除效果最佳。应用所得最佳条件对实际水样进行二次去除实验并探讨了 相关影响因素。对实际水样二次氯离子去除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 当n(Cl-):n(Al3+) : n(Ca2+) 为1 : 3.6 : 12, 初始溶 液浓度为4 g/L 时, 并且需要在二阶段投加药品前调节体系pH 值至弱碱性, 氯离子去除效率可达95%, 浓度可降到 400 mg/L 以下。通过X 射线洐射分析可知, 沉淀产物为层状结构的弗氏盐[Ca2Al(OH)6Cl·2H2O]。此方法成本低、 无污染, 对高氯废水去除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湿法磷酸脱除金属离子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沉淀法对湿法磷酸进行了脱除金属离子杂质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凝结剂、溶剂、洗液用量,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纳米分子筛和硅藻土吸附去除水中锰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中低浓度的锰离子不易去除的问题,研究并比较了纳米分子筛和两种硅藻土(CD02和CD010)在静态条件下的除锰性能.考察了吸附材料投加量、吸附时间、进水pH值对除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量分别为分子筛1.5 g/L、硅藻土2.0g/L,吸附时间30 min,进水pH值为7左右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其中经过分子筛处理的水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并且对三种材料的静态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15.
湿法磷酸脱硫(SO4^2—)净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云南湿法磷酸进行了脱除硫酸根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沉淀剂用量,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硫酸根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引出的平行离子柬流外加可控磁场,可以实现离子束流偏转。该方法实现IV型凹面光栅沿曲面不同闪耀角离子束刻蚀,能够获得高衍射效率的IV型凹面光栅。经过理论设计计算出理想的IV型凹面光栅闪耀角,利用全息曝光一弯转离子束刻蚀工艺制作出尺寸45mm×40mm,波长250nm处衍射效率达67%,入臂200mm,出臂188mm,曲率半径224mm的IV型凹面光栅。同时,利用平行离子束流制作了相同参数的IV型凹面光栅,其250nm处的衍射效率为30%。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弯转离子束流制作IV型凹面光栅的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够精确控制离子束流实现高衍射效率的IV型凹面光栅制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处理重金属离子溶液时电气石用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气石用量2g、pH值为6、反应时间50min、溶液初始浓度1mmol/L条件下处理效果最佳,重金属离子Cu2+、Pb2+、Cd2+去除率分别为97.5%、94.6%、95.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影响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因素分析,根据Fick第二定律导出的简化模型,建立综合考虑水灰比、混凝土掺合料、龄期、温度、湿度、混凝土与氯离子结合能力及冻融损伤影响的扩散模型,通过与现有解析模型和有限差分法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与现有解析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广泛,综合考虑温度、湿度的季节变化及冻融损伤的时随效应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与数值模型相比,该模型计算效率高,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除盐中混凝土内氯离子的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电化学除盐过程中混凝土内Cl-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单位通电量作用下氯离子的驱除效率提出了电化学除盐能效比的定义。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内氯离子呈上凸曲线分布,即除盐后钢筋周围与辅助阳极附近的混凝土中Cl-浓度较低,而中部混凝土中Cl-浓度较高;电化学除盐能效比的分析发现,电化学除盐的前期,电流密度愈大,除盐能效比愈高;电化学除盐的后期,电流密度愈小,除盐能效比愈高。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壳聚糖对铅、汞、镉离子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阳离子壳聚糖对铅、汞、镉离子进行吸附试验和共吸附试验,研究了阳离子壳聚糖对铅、汞、镉离子的吸附能力和共吸附情况.结果表明:阳离子壳聚糖对汞、铅、镉单独存在时吸附效果好,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10,1.140,1.000 mmol/g;汞、铅、镉离子共存时,阳离子壳聚糖对汞、铅、镉离子的吸附能力和总吸附量明显下降,阳离子壳聚糖优先吸附汞、铅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