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市东南沿海海堤多建在深厚软基上,通过插打排水板抛石堆载加固地基,布置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等监测项目,以达到控制施工加载速率,把握海堤施工时机,及时掌握软基固结效果的目的。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间海堤在前几级加载过程中,瞬时地表沉降较大,沉降速率陡增,累计沉降曲线呈"台阶式"增长;水平位移随着深度(5.00~10.00 m)的增加逐渐增加至最大值,而后逐渐减小,影响深度约30.00 m;随着抛石厚度的增加,土体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加至最高值(80~90 kPa),后续随着间隙时间的增加,地基土体固结增加,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地基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刚柔组合桩、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地基处理方式下深厚软基的变形特性。发现:刚柔组合桩处理区域的土体最大沉降分别为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区域土体最大沉降的79%和49%;刚柔组合桩处理区域的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仅为水泥搅拌桩处理区域土体最大水平位移的7.3%。这表明刚柔组合桩的深厚软基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水泥搅拌桩和堆载预压处理。刚柔组合桩的管桩长度明显大于水泥搅拌桩,路堤荷载可以通过管桩传递到深层硬土层,进而减小路堤荷载作用下土体沉降和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3.
周森  王晨曦  潘健  马勇 《水利学报》2015,(1):296-302
以珠海横琴口岸某软基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监测数据,归纳总结了膜下真空度、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土体分层沉降与水平位移等指标随加载的变化规律,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滨海深厚软土地基的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将砂井地基等效为砂墙地基,并通过降低砂垫层及砂井的水头来等效施工加载过程中真空度的传递,建立了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变形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最后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预测了联合预压对周围地基的影响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滨海软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温州七七省道延伸线工程为依托,通过监测海域深厚软基拓宽路段的表层沉降、水平位移以及孔隙水压力,分析拓宽路基的变形特性,分析新路基的填筑对于老海堤变形产生的影响,分析新路基填筑过程中路基的变形规律,说明塑料排水板在处理海域深厚软基拓宽工程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路基加固方案,为以后海域路基拓宽[1]工程提供积极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侧向变形会引起上部土体的水平位移,产生裂缝,引发道路开裂、路基失稳等工程问题。为了研究不同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的侧向变形规律,分析了真空预压、堆载预压以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时土体的应力、应变和侧向受力的不同。结合软基预压加固的实测资料,讨论了不同预压方式下土体的水平位移。得到了如下结论:在不同预压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应力不同,应变路径不同,侧向所受应力也不同;预压加固断面实测的水平位移曲线表现出了与应力计算分析相同的现象;由于路基处理的隐蔽性,预压方法加固软土路基时,需建立科学的监测方法,进行信息化施工;不同的预压方法加固软基时,真空预压处理深厚软基的效果优于堆载预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在深厚软基筑堤过程中如何控制地基稳定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以温州半岛浅滩一期工程为例,根据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原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软基在筑堤过程中的沉降变化规律、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和强度增长情况,评价了地基处理的效果,并提出了采用地表沉降速率指标、水平位移速率指标和孔隙水压力指标综合确定加载速率的方法来控制地基稳定。该方法能为分级加载速率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能有效地调整施工进度,保障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拟建临湖挡水围堤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沉降变形,研究软土堤基沉降规律及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为围堤设计施工和类似堤基沉降预测提供参考,论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湖水作用下围堤施工期和运行期的软土堤基沉降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堤基沉降和水平位移均呈现出在施工期快速增长、运行期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最大沉降2.077 m,围堤内外侧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1.351和0.8376 m;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和荷载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直至完全消散的变化规律,最大值31 k Pa。  相似文献   

8.
为消除地下空间施工安全隐患,针对人为诱导作用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沉降变形问题,研究红黏土地区深基坑施工监测与变形特性的规律。通过在深基坑开挖和拆撑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内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对高层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方法及监测数据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的红黏土大型深基坑工程受分步和分阶段开挖作用的综合影响,基坑开挖扰动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极大不同。伴随基坑开挖力度的加深,基坑坑顶水平位移、竖向沉降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位移等均逐步增大,直至基坑开挖至基底后,累积变化数值将稳定于某一具体数值。基坑的开挖导致的周边土体应力释放,同时基坑底部由于上部土体的严重卸荷导致的底部土体产生隆起,致使基坑周围土体进一步向基坑应力损伤方向滑移,为加重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及坑底隆起等不良工程问题的主要原因;孔隙水压力随基坑开挖沿深度基本呈线性变化,时间越长,孔隙水压力值越小,且稳定在某一具体区间内,这与地下水位的补给和基坑底部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规律性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某塔机平台基础建在深厚软基上,通过插打排水板堆载预压加固地基,设计布置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等监测项目,以达到控制施工加载速率,及时掌握软基固结效果,把握铁塔基础施工时机的目的。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堆载预压处理塔机平台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施工期间软基的沉降、孔隙水压力的跟踪监测,各项观测数据正常,与实际施工情况基本相吻合,达到了监控施工的目的;地基满载110多天的预压,固结度已达80.6%,沉降速率已收敛到1.0 mm/d。根据设计要求,已满足铁塔基础施工的要求,但铁塔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周边海堤工程主堤加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草沙水库软土堤基固结沉降需持续若干年,为了研究分析软土堤基的固结沉降值及其规律性,本文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DINA精细地建立了2-D Solid平面应变单元,含地下水的土体变形计算必须考虑孔隙水压力与土体变形之间的关系。依托青草沙水库工程,软土堤基采用多孔介质的岩土本构模型(土体骨架属性和孔隙水属性),岩土体双向排水,随着孔隙水压力不断消散,堤基不断固结沉降,根据数值仿真计算来研究分析堤基固结沉降的过程及规律,同时利用现场水库堤基的沉降监测数据作对比分析,能够准确地预测堤基沉降达到稳定时所需固结时间及最终固结沉降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