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的特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而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支柱,随着国际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息化》2013,(5):71-71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日趋严重的能源环境制约.而经济发展与能源协调的本质在于产业与能源的协调发展。国际产业转移是能源消耗跨国流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能源消耗曾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而出现此消彼长、跨国流动。英国、美国和日本在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航空制造业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有赖于联盟企业的信息协作。虚拟企业协作平台使航空制造业生产网络内部不同企业主体之间的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与转移机制与路径得以实现。本文设计的CSSCM平台提供的企业服务和项目服务,主要功能有保障全局信息与共享信息的传递与转移,内部信息的控制和维护,同时其协同管理的功能能将分布式协同项目管理与协作支持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力地保障航空制造业虚拟企业间信息的处理与传递。  相似文献   

4.
4月6日到7日,我参加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江苏国际制造业论坛。数十位制造业的专家和跨国公司的总裁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制造业的迁移与挑战,同时对江苏制造业所面临的局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此次论坛是在江苏省推出沿江开发战略,国际资本加快向长江三角洲集聚和转移的背景下举办的。论坛探讨了世界制造业最新理念,交流全球制造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世界制  相似文献   

5.
新环境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新环境首先是:全球经济环境正在重塑,迅速从单级向多级发展。自17世纪开始,全球制造业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而后转移到美国,再转移到日本。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制造异军突起,中国制造业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经过金融危机,西方国家的各级政府开始积极进行再工业化,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图1是美、日、德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指数情况,这些国家已经从金融危机前的收缩状态,进入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6.
4月6日到7日,我参加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江苏国际制造业论坛.数十位制造业的专家和跨国公司的总裁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制造业的迁移与挑战,同时对江苏制造业所面临的局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此次论坛是在江苏省推出沿江开发战略,国际资本加快向长江三角洲集聚和转移的背景下举办的.论坛探讨了世界制造业最新理念,交流全球制造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世界制造业同行共谋发展,并为国外制造业进入生机勃勃的江苏地区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为世界制造业与中国同行开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的科教兴市主战略,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我国制造业跨跃式发展,提升上海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于2004年2月17日召开了"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工作会议",总结制造企业、软件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个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已取得的成绩,部署2004~2005年上海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大批跨国企业抢摊登陆在国内高起点设厂、将生产加工向中国转移;国内制造企业更是背水一战,广泛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胶东半岛正向世界级制造业中心靠  相似文献   

9.
调查基本情况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变!入世后,制造业的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不仅意味着新的机遇,更意味着严酷的竞争和挑战。在上一个十年,中国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大量的市场需求,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制造业,这是全球制造业重新分工的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的科教兴市主战略,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我国制造业跨跃式发展,提升上海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于2004年2月17日召开了"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工作会议",总结制造企业、软件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个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已取得的成绩,部署2004~2005年上海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形势     
中国将提高外资进入制造业门槛国家商务部正在研究一项新政策,提高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的门槛。一、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制造业占了近70%,但核心技术和设计都为跨国公司所控制,形成“技术空洞”。此外,制造业引进外资在资源、生态和品牌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制定新的政策解决以上问题。二、新政策的基本思路是大幅提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资金(目前只占技术引进资金的1/3);同时,调整产业政策,包括适当提高外资进入制造业的门槛;限制技术含量低的项目转移到中国;加大对跨国公司核心技术转移的优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3.
《微型机与应用》2007,26(12):104-105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制造业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制造业基地正在向中国转移.有关专家表示,虽然我国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在这种局势下,制造业信息化成为中国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创新、制造模式创新和经营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手段,并成为打造优势产业链、提升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工具,以及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微型机与应用》2006,25(1):92-93
产品是制造业企业的价值源泉,而产品创新设计/制造则是他们所有工作的中心.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复苏和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同时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提高设计效率和研发创新能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5.
李玉 《数码世界》2008,7(9):4-6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逐步应用CAD软件。90年代初,国家启动“甩图板”工程和CIMS工程。2002年。国家科技部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一路前行近三十年,“十五”、“十一五”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更把应用水平推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世界、亚洲及中国都发生着一系列巨大变化:世界经济重心从欧美转移到亚洲。  相似文献   

16.
PLM中国造     
隧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快速转移,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不断推进.企业IT应用不断深入.市场快速成熟.PLM正在成为继ERP之后制造业信息化新的最大热点。CAXA PLM的推出恰逢其时…… ——CAXA总裁雷毅博士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上公开表示了进军PLM市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是非均衡的,其集聚与扩散是有规律可循的。近几个月广东东莞等地出现的企业迁出潮预示着我国产业分布梯度转移与升级的时机可能正在到来。未来一段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原制造业聚集地应该积极引导企业的优化升级,而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中西部地区则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吸引更多企业进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制造业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据美国劳工局的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制造业流失了将近200万个岗位,从最高时1993年的1800万降低到2003年的1400万,主要表现是从美国国内向海外转移。主要是由于客户需要价格尽可能低的产品,而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成本,其中就包括将生产转移到海外。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向低成本国家转移;随着两化融合的推进,工业4.0来临,加速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由《电子技术应用》和深圳创意时代联合主办的"2015智慧工业与自动化大会"于4月15日在深圳圆满落幕。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研究员、富智康企业管理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复苏和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面对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设计效率和研发创新能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快速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