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与电脑》2014,(9):59-61
2014年以来,迅猛发展的中国互联网迎来重大转变,移动端迅速崛起,势不可挡.多项权威数据显示,移动端正在逼近甚至超越PC端:智能手机、平板的广泛普及推动了中国用户的上网、社交、消费等习惯的快速改变;在社交和支付等平台上,移动端渐由“辅助”转变成“关键”角色.移动端的崛起,带动移动营销成为广告主触及目标受众的新契机,为广告主拓展数字营销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经过20年的发展,以线上消费为主线的互联网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使得消费互联网时代逐渐走向顶峰。这20年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人们的互联网消费行为和信息获取习惯。尤其以BAT为代表,改变了人们满足基础需求的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消费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方式。大数据、云计算、宽带建设、移动终端普及让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领跑全球,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2月约翰·杜尔第一次提出”SoLoMo”概念以来,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整合而来的这六个字母随即风靡全球.被一致认为是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化的诉求在于,顺应品牌传播从企业单方面计划、推动.到与目标消费群共同实施的潮流。  相似文献   

4.
这是微软技术大会走进中国的第19个年头,在TechED2012开幕式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贺乐赋表示,“目前正在处于IT消费化时代的拐点,移动化、社交化、大数据正在深刻变革着每个企业和个人。对于微软来说,2012年是划时代的一年,微软正在转变为一家设备+服务公司。”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大社交平台的不断兴起,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微信》,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只是一个社交平台,还是一个支持移动支付、理财的软件。迄今为止,《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2亿,是国内名副其实的社交“王者”。《微信》是一款可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社交软件,支持跨运营商、跨操作系统通过互联网发信息、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和文件传输等,目前已经覆盖了中国超过94%的智能手机。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有下载《微信》。  相似文献   

6.
得移动者,得未来;得社交者,得世界.移动与社交交合,则诸事强. 2009年被称为"社交元年",在经历了两三年的盘整、提升后,2013年社交化再次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大焦点、大热点,社交化和移动化已成当前全球互联网发展两大不可逆转的趋势. 移动社交"钱景"广阔 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全球用户数量突破60亿(包括一人多机),已超过PC互联网的用户数量.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和移动技术以及网络覆盖日趋完善,使得移动社交发展势头迅猛,社交应用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umblr、Line这些国外产品,还是国内的微信、米聊等等,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这一离人最近的互联网产品成为了极其耀眼的明星,其不仅仅是大家争抢市场份额与入口的工具,亦或有更深远的意义和对人的影响力。每个人都需要释放和恢复最真实的自己  相似文献   

8.
石菲 《中国信息化》2013,(10):64-65
社交媒体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方式。伴随社交媒体的深入应用,它所带来的改变也逐渐渗透到商务领域。很多企业都在向社交型企业转型,将社交商务能力整合到核心业务流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刘洋 《互联网周刊》2014,(14):60-61
正未来移动社交将向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但归根结底,社交网络的驱动力是对情感互动的一种需求。无论社交网络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需求都不会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为传统社交网络带来了颠覆性的转变,从PC端社交平移到移动端社交,移动社交综合了移动网络、移动终端以及社交服务的优点和特点,主要以App形式呈现,由于受到终端屏幕的限制,用户所感受到的页面空间较小,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创造并分享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数据信息化的时代,已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创新技术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果说PC互联网只是俘获了“85”后和“90”后这些数字土著人的芳心,那么移动互联网则已经全面拥抱新一批来自“50”后到“00”后的数字移民、这意味着消费时代进入崭新的阶段,全球消费互联网、粉丝经济、B282C、C2B、微店、社交商圈、全渠道和社交连锁等等形式都将是消费时代的主路标,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双11节淘宝创下的2.13亿客流量,还是马云与王健林为电子商务在未来的发展定下的1亿美元的赌注,都无可否认,并且我们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技术给零售行业带来的颠覆式的变化. 在技术的推动下,零售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加快了流动.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的兴起,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社会性的变革,这也催生了新的消费特点——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互联网已经进化成一条充满声音、画面的大道,互联网是商圈",富基融通的董事长颜艳春如此解释互联网.  相似文献   

12.
消费如歌,第三次零售革命赋予每个人“我的消费,我做主”的自由,让每个人都明白,每个人的消费时间、消费空间和消费的心灵都将获得自由,从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注重情感消费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充分研究目标消费群的情感特征,提炼出能和目标消费群产生美好情感共鸣的设计元素,运用到设计中,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4.
移动社交网络节点间的组播通信是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节点的动态变化及社会性,使得传统组播路由算法不能直接应用于移动社交网络。根据移动社交网络的环境特征,建立了移动社交网络的组播模型;利用环境感知信息,并结合最小生成树、格网组播路由算法,提出了环境感知的移动P2P社交网络组播路由算法。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组播路由算法改善了数据传输的性能,具有较高的扩展性、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1980~2001年出生)步入社会,我们正在经历信息技术快速革新的时代。在美国这一代人约有9200万,而在中国这一数字达2.4亿,这一代年轻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数据显示,美国的千禧一代中75%的人热衷使用社交网络,并且也更喜欢用移动设备来访问社交媒体,而在中国,这些年轻人有着同样的特征。据IDC预测,2015年市场上的移动设备将达到17亿,智能手机销量将达9.82亿,而平板电脑将达3.26亿。移动社交已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地理位置、文本消息、浏览历史、视频等。  相似文献   

16.
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通讯业务,与传统的PC端社交相比,移动社交具有人机交互、实时场景等特点,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创造并分享内容,让网络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个人的现实生活。在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本报告将为读者揭示移动社交的走势。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前所未有的便捷,文字、图片、甚至视频早已经成为各种社交网络、社交应用的标配,但是Vine的出现还是给人们另外一种交流体验的可能。社会化媒体的崛起,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前所未有的便捷,文字、图片、甚至视频早已经成为各种社交网络、社交应用的标配,但是Vine的出现还是给人们另外一种交流体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APP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如今我们利用手中的APP,可以无视时间与地域的阻碍,与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直接沟通交流。但不管作为用户的你是单纯的想交个朋友,或者是因寂寞难耐而别有用心,就目前而言,不少打着“社交”旗号的移动APP,都成了人民群众心目中令纯情少女谈之色变的“约炮”神器,惹得众“骚年”心朝澎湃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信息消费的时代,随之出现了社交网络,电子商务,跨平台移动即时通信 ,手机支付等越来越多的信息消费平台。  相似文献   

20.
当楼下一个10年都没有变化的小杂货铺开始利用网络向小区的顾客外送货物的时候,也许你会感觉到Web2.0带来的互联网革命已经无所不在了。面对Web2.0的浪潮袭来,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社Earned(获取型)社交网络是目前最主流的类型,比如国外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Myspace,以及国内的开心网、人人网、微博等等,其特性就是使用人数多、功能齐全、交互体验好。最重要的是,这类社交网站的访问流量甚至可以媲美门户网站。据统计,2010年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