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煤矸石历史堆存量和产生量大,煤矸石生态填充土地复垦技术符合山西省黄土高原区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地貌特点,在严格按规范治理、生态修复后其环境影响可接受,可解决历史堆存煤矸石生态治理和大宗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实际问题。介绍了斜沟煤矿选煤厂煤矸石产排情况及排矸工艺,提出了将煤矸石综合利用于黄土高原沟壑充填,以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的生态意义,探索并实施煤矸石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实施挡墙及护坡、植被恢复、截排水沟、渗滤液收集、道路建设、灌溉、监测等一系列生态整治措施,提高了边坡安全稳定性,增加了植被量,促进了生态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失稳边坡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分析了边坡失稳的原因,提出了各种边坡治理方案并进行了比选,最终采用了削坡减载和反压坡脚的方式实施治理。治理过程削坡范围少,边坡稳定性高,治理范围全部实现生态修复,对露天矿和公路路堑开挖后的边坡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金川集团冶炼烟气清洁治理技术进展。针对各种冶炼炉窑和制酸装置产生的高、中、低浓度SO_2烟气进行经济治理,开发应用了"1+1"准等温转化技术、亚硫酸钠双塔连续吸收技术、SO_2减排技术、节电节能技术、热回收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冶炼烟气清洁治理和节能环保技术体系,实现了冶炼烟气的综合经济治理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10):2630-2635
研究分析中国北方轻稀土开采、冶炼对环境的影响及修复治理的技术措施,旨在为轻稀土污染修复治理提供科学精准的方法。研究包括,轻稀土露天开采工艺对土壤、大气和植被环境的影响;轻稀土冶炼工艺中酸法、碱法和绿色冶炼分离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轻稀土修复治理技术措施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详述了植物联合微生物修复技术措施和植物联合菌根修复技术措施的区别和特点。轻稀土矿的开采工艺、冶炼工艺造成不同的环境污染特征,探讨不同治理技术措施对污染修复的优缺点尤显迫切和必要,研究以期为中国北方轻稀土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金冶炼企业每年会产生大量尾渣,尾渣中含金量在0.5 g/t以上,还有部分铜、铅、锌等有价元素。由于技术或经济效益等原因,大部分企业只能将尾渣堆存处理,中国黄金冶炼尾渣综合利用率较低。这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通过对黄金冶炼废渣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现行的几种尾渣综合利用的方法,为冶炼废渣的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以期实现黄金冶炼尾渣变废为宝,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6.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广州化工》2011,39(15):31-33
矿山开采活动在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势必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和影响。针对单个或小范围废弃矿山,分析露天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地形地貌、土地占用、土壤侵蚀、地表水水质、景观格局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深入研究了露采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工艺技术,包括露采场边坡的治理技术和采空区的生态重建工艺。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炼烟气用网络调配技术实现制酸和不同浓度烟气的治理原理。烟气网络中适宜制酸的烟气进入制酸系统,制酸尾气及不宜制酸的烟气则采用碱法吸收工艺处理,故障排烟采用柠檬酸钠吸收解吸技术、环保集气采用活性焦吸附技术加以处理。通过制酸设备的技术改革及创新,实现了硫酸设备的集成化和装置的大型化,加强了烟气的综合治理。2006—2012年,金川集团的SO2回收率逐年提高,SO2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镍、铜冶炼烟气制酸情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镍、铜冶炼烟气治理情况,目前硫酸一车间、硫酸三车间生产能力已达400kt/a,“十五”末镍、铜扩产后,烟气治理力度也要加强。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矿山石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中保水剂的选用是研究的基础和重点。本研究采用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钾/钠两种SAP进行试验,分析两者吸水倍/速率、保水能力及稳定性,设计11种不同配比的基质,研究植物发芽率、存活率、抗旱能力及基质保水力。结果表明,在石质边坡生态修复基质SAP选择上,选用聚丙烯酸钾SAP,并且施用量为2.0%较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了城镇河道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从生态清淤、人工增氧、生态净化和生态护岸技术等方面,系统综述了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思路和技术,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铬渣长期堆存后的组成变化及对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柱 《无机盐工业》2006,38(9):8-12
国内外对铬渣治理及其污染土壤的修复日益重视。中国已提出2010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对野外堆存多年铬渣的组成变化、不同pH时6价铬浸取行为、铬渣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硫酸亚铁对铬渣中6价铬还原的可能性、国外铬渣无害化技术进行了评述。这些研究对控制铬渣污染区6价铬的固化-无害化技术、溶解-回收技术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又一项环保治理重点项目——150 kt/a亚硫酸钠扩建工程日前在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启动,标志着该公司环保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亚硫酸钠生产能力将跃居全国首位。拥有国内先进工艺与该厂专有技术生产的亚硫酸钠,是该厂治理冶炼烟气的重要产品之一,目前生产能力为40 kt/a,产品通过了ISO9001:  相似文献   

13.
正HJ 651—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与采选过程中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包括排土场、露天采场、尾矿库、矿区专用道路、矿山工业场地、沉陷区、矸石场、矿山污染场地等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指导性技术要求。适用于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油气矿、煤层气、砂石矿等陆地矿产资源勘查、采选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北山大理岩矿开采台段结束后预留的边坡不整齐,存在安全隐患,台阶坡面及安全平台岩石裸露,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影响可视景观等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最终采取边坡培土防护方案,有效解决了终了台阶安全隐患,实现了台阶坡面覆土绿化,治理费用低、效果良好,对同类矿山边坡安全治理和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厂4号、5号生产线石灰石均化堆场为长条形料堆设计,堆场整体外形为43mX6.6m×17m长方形钢结构房屋一座。均化堆场设有南北两座料堆,每堆料最大容量为28000t。一堆料在进行堆料作业时,另一堆进行取料,两料堆之间轮番作业。堆料采用人字形分层堆料,设计最大布料能力为500t/h。取料机采取断面斗轮取料,设计取料能力500t/h。所取物料可经胶带输送机返回堆料机重新堆放,亦可将不同品位的石灰石搭配均匀直接经胶带输送机送入原料磨前混合料仓。出堆场混合料氧化钙标准偏差为人堆场的1/8。  相似文献   

16.
沈帅 《水泥》2017,(9):40
本文结合实际设计经验,介绍了巴基斯坦某4000t/d水泥生产线采用的两种取料方式合并使用的长形预均化堆场。与常规使用方案相比,两种取料方式合并使用的均化方案保证了物料的堆料容积与物料的均化效果,在满足水泥生产对原料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要求的基础上,简化了流程与施工的复杂程度。本文还对料堆容积的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并讨论了如何确定料堆长宽的取值,不仅在方案确定过程中简化了计算量,也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快速计算出料堆的容积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型干法磷石膏堆存,比较了输送、堆存形式,指出了堆积方式中存在的转运技术问题,给出了经验性的场区布置组成,并对边坡稳定与控制、堆场防渗、堆积体防排洪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是个全面的过程,以多方位生态修复为基础,通过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提升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是新型水环境修复技术,经过多次试验后,证明在该种修复技术支持下,河道水环境自净化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对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合适的技术是实施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关键。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从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技术三个方面对各种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进行了分类分析,并阐述了各种方法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水体特征。为选择不同河流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