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P2P流媒体系统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P2P流媒体系统又存在很多问题:文件定位技术、节点选择技术、网络不稳定性及网络带宽等等。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网络编码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而SIP协议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P2P网络。文章将网络编码和SIP协议应用到P2P流媒体系统中,目的是解决现有P2P流媒体系统的普遍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网络编码技术和SIP协议的P2P流媒体播放系统,在网络健壮性、播放质量、网络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SIP协议是下一代网络关注的热点,它是一种采用Client/Server(C/S)结构的应用层协议。SIP虽然是一种灵活的协议,却因为其C/S架构而容易使系统达到性能瓶颈。针对大型的多媒体会议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网络架构的SIP会议系统设计,并介绍了主要的工作流程。将传统SIP的集中式和P2P的分布式相结合,既体现了SIP的C/S模式的优点,又发挥了P2P无中心的优越性,是未来网络会议系统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SIP协议是当前VoIP和IM等多媒体协议的呼叫建立协议。P2P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的网络架构中通信节点之间得对等通信能力,P2P网络架构经历了集中目录式网络架构、纯P2P网络架构、混合式P2P网络架构和结构化P2P网络架构。通过引入P2P技术,SIP网络的能力可以得到增强。P2PSIP网络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操作:对P2P节点的操作和用户层面的操作。  相似文献   

4.
文中提出了一种在P2P架构上的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邮件网络,他可以克服IP网络上的服务器瓶颈问题和H.323协议的繁琐及低效率问题.同时介绍了本网络采用该P2P架构和SIP协议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本网络如何对多媒体信息流的获取、存储管理以及播放.最后,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总体介绍.  相似文献   

5.
廖小成  龙昭华  杨令 《通信技术》2007,40(11):208-210,21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应用增长迅速,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技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P2P(PeertoPeer)重叠网的应用;能够将VoIP技术与P2P结合无疑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尝试.文中在分析了现有P2P通信机制的基础上,选用Chord协议并结合SIP协议实现一种基于P2P模式的VoIP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前主要P2P业务的运营模式主要有:Skype模式、广告模式、商贩模式、网格计算模式、电子商务模式。这些业务运营模式可以降低应用提供门槛,实现系统自激励机制,实现资费分担,增加用户"黏"度。未来,P2P的一个可能的方向是平台化,即形成一个基于P2P的资源交换平台,这个平台对用户进行抽象,对资源进行统一建模,并以一致的方式进行资源标识、注册、索引和搜索。用户之间的交互协议,可以采用标准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方式进行,实现标准化。交互接口可以按照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方式进行定义。不同的应用将基于这个平台构建不同的资源交换模型,并生成不同的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需要设计新的网络结构来支持其丰富的应用。SIP协议作为第三代网络中重要的软交换协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多媒体内容商提供了摆脱网络运营商限制的有效技术措施。本文对SIP协议的体系结构和协议层进行了介绍,对今后广电系统网络开展互联网多媒体业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亮 《电信快报》2010,(5):44-48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P2P(对等网络)技术与SIP(会话初始化协议)之间相互融合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P2P技术和SIP协议,随后研究怎样将P2P架构与SIP系统进行融合,重点讨论了P2P-SIP的实现过程,包括P2P-SIP终端如何使用SIP协议携带P2P消息实现节点的发现、加入、离开和用户注册等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SIP(会话初始协议)网络的即时通信中,存在单点失效、系统瓶颈以及难于扩展等问题。P2P(对等网络)网络的分布式特点打破了传统的C/S架构,所以把P2P技术引入到SIP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文章给出基于P2PSIP即时通信系统的结构及其详细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实时通信模块和JXTA网络模块,JXTA网络模块由发...  相似文献   

10.
彭明 《信息技术》2009,(7):125-127,254
在分析了P2P网络模式和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2P模式的DRM系统体系,并对系统体系结构和传输协议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基于体系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体系功能框架,并对其中内容管理、内容标识、付费机制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设计.同时以数字内容的生命周期和价值链为依据,对体系工作的流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了体系的数字内容上传和下载协议,实现了P2P网络模式与DRM技术体系的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11.
P2P仿真综述     
随着P2P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P2P算法和协议,验证算法正确性和评价P2P系统性能的需求推动了P2P模拟器的发展.现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P2P模拟器,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P2P应用的广泛普及,如何对P2P流量进行正确的识别,合理的控制成为网络运维的重要问题。论文对当前P2P应用识别中所采用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端口识别、深度包检测及深度流检测)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对P2P应用流量进行识别与控制的简单流程模型,同时对P2P流量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Peer-to-Peer(P2P)计算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和不断成熟的技术,在网络计算环境与分布式处理系统中,P2P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系统结构:在结构上,它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一般不存在中心管理控制节点。讨论了P2P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存储与管理,特别是对数据存储的要求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P2P研究与发展中的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DDo S防御方法只能进行被动防御攻击,无法根除攻击流量这一问题,提出了IP城域网清洗方案。在研究了典型P2P僵尸网络Super Net的架构、传播和引导策略、抖动处理方法、交互和控制策略以及参数选择的基础上,给出了传统防御方法的不足。最后针对现有的僵尸网络,设计了IP城域网清洗方案,同时给出了攻击流量识别方案、引流方案、DDo S流量清洗方案和正常流量回注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化P2P的语义查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P2P系统可以高效地对资源进行共享而受到关注,但现在的P2P仅支持精确查找或者通过洪泛方式进行低效率文本检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构化P2P环境中的文本检索系统,使用LSH函数将高维语义相关的文本向量映射相近的节点上,并解决了由此带来的负载均衡问题。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查询准确率和负载均衡性能。  相似文献   

16.
赵晨 《信息技术》2007,31(6):90-92,95
在P2P网络中,节点可以根据它们的效用函数来决定是否接受服务。效用函数方法可以作为激励机制,促进节点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相互提供服务。某个节点从其他节点获得服务的可能性直接同它的效用函数值相联系,并且节点要提高它的效用函数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因为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载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国内对P2P网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献的搜集、阅读,归纳总结了中国近期对P2P网络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成果.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其燕星全球文件存储系统和Maze系统.接着,介绍了中科院研究的匿名性P2P通信平台WonGoo的原理和特点.然后,介绍了复旦大学等国内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研究.通过这些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内外P2P网络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炜  祖燕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10):125-128
P2P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视频文件传播的主流方式。本文针对P2P技术带来视听业务监管问题,研究探讨监管P2P视听节目的对策,提出建立P2P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实现对于P2P视听节目的全方位监管。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使其成为信息交互的主要手段。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接入网络中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也随之增多,然而,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些闲置的计算资源、存储能力和网络带宽,将会有效缓解目前互联网上所面临的瓶颈问题。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文中首先介绍了P2P的概念,研究及其应用状况:然后分析了其三种网络模型:集中式P2P、纯分布式P2P和混合式P2P各自的特点和发现机制;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IP电话模型,并详细讨论了该模型的信息模型和搜索策略。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对等网络蠕虫具有高度动态性和规模巨大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P2P蠕虫仿真需要的基于节点虚拟的仿真建模方法和基于双引擎的仿真体系结构。基于节点虚拟的方法是对每个P2P蠕虫的功能和数据进行抽象和分割,通过节约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实现大规模P2P蠕虫仿真;基于双引擎的P2P蠕虫仿真结构将仿真任务的管理和网络管理分割,实现P2P蠕虫仿真的真实性和仿真规模的可扩展性。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大规模对等网络蠕虫仿真系统,开发了相应的通用仿真平台。在此基础之上,以BitTorrent蠕虫为例,对仿真平台进行了验证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及开发的系统,可适用于大规模P2P蠕虫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