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金潭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地处抗震不利地段,A地块有11栋塔楼和裙房(含商业、社区服务中心及幼儿园),11栋塔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且有9栋塔楼为B级高度,存在高度超限和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两项平面不规则情况。综合考虑场地特点、超限程度及分析结果,设定住宅塔楼的抗震性能目标为D级。采用YJK,ETABS和PERFORM-3D等软件对超高层住宅群进行了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塔楼结构布置合理,地基处理及加强措施安全可靠,结构整体能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2.
广州东方文德广场由A~D共4幢住宅塔楼和E幢办公塔楼组成,塔楼最大高度119.3m。本工程存在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错层、大底盘多塔楼和高位转换等超限情况,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时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适当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不同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构造加强措施,从而确保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商会.国贸中心由A,B两幢塔楼和裙房组成,塔楼A高度207.0m,塔顶为层层内收的莲花瓣造型。工程结构存在大底盘、多塔楼、平面及竖向不规则和高位转换等多项不利因素,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时从抗震概念设计出发,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重点介绍了塔楼A结构的超限分析和抗震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新世界商业中心二期主塔楼高度139.9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该结构存在平面凹凸不规则、扭转不规则(扭转位移比为1.39)和塔楼偏置(局部楼层偏心距大于15%)两项不规则,属特别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论文对其结构进行了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结构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了抗震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5.
文元  张颖  牟达  王洋  王想军 《建筑结构》2012,(2):85-88,164
万达中心由坐落于4层裙楼上的南、北两栋高度和结构体系截然不同的塔楼组成。南塔楼主体结构高度195.6m,北塔楼主体结构高度147.7m。工程结构存在大底盘、多塔楼、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等多项抗震不利因素,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结构设计采用多种计算模型和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采取依塔楼刚度分配质量的模型进行分塔计算。  相似文献   

6.
深圳某项目为由两栋超高层住宅塔楼及底部商业裙房构成的大底盘双塔结构,两栋塔楼整体平面分别成L形和凹形。该项目除结构高度超限外,尚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尺寸突变、竖向构件不连续等不规则项。采用等效弹性方法对结构关键构件进行了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验算,采用ABAQUS程序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整体性能状态和关键构件的塑性开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各关键构件满足所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某办公塔楼为超限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四项一般不规则及有效楼板宽度偏窄一项特别不规则情况。针对结构的不规则情况,设定抗震性能目标,采用两种不同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弹性计算,并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楼板应力分析、大悬挑结构分析及一系列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在中震、大震下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杰 《四川建材》2020,(5):40-41
本工程位于昆明市官渡区,A塔楼结构高度149.15 m,超过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同时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不规则项。采用基于性能化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结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9.
结构高度超过B级高度框架核心筒结构,塔楼偏心布置,裙房近20m穿层柱,同时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不规则项。设计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结构体系各项相关参数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0.
茂名某住宅小区3#塔楼采用了框支剪力墙结构,为A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构件间断3项平面不规则项。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设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为C级,进行整体结构弹性计算、抗震性能验算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下可确保结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是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关系着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成本。结合某超高层设计案例,分析了不同超越概率对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和水平加速度峰值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贡献分布的影响,比较了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与天然波平均反应谱的取值,验证了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对于超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除考虑近场地震影响外,还应考虑远场大震影响,利用本文所述方法获得的天然波反应谱可用于结构抗震设计验算并能提高结构设计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程辉 《特种结构》2014,(3):26-31
重视传媒总部基地由东、西两栋塔楼组成,东塔楼因建筑平面呈L型布置,平面凸出尺寸超出规范规定,属超限高层建筑;西塔楼因演播室工艺要求,楼层存在楼板开大洞问题。结构设计采用了基于性能化的抗震设计方法,同时,根据结构超限和平面不规则情况,设计采取了相应的详细计算及抗震加强措施,使结构最终既满足了抗震安全性要求,又满足了建筑功能要求。本文总结了其设计要点,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底盘双塔高层建筑体型复杂,本文结合宏丰嘉园工程实例,针对工程的特点,通过模拟结构受力假定与分析,不断优化结构设计,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着重介绍双塔大底盘狭长体型结构的计算方法及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某超高层场地地震反应及设计反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规范对超高层结构设计的强制要求,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及设计反应谱是超高层结构设计的重要计算依据。本文结合某不规则超高层建筑,讨论了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及设计反应谱,在对场地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比较了天然地震波与设计反应谱的统计误差,不仅证明了设计反应谱的准确性,还为结构抗震验算提供了可靠的天然地震加速度时程波,本文的研究可为同类型超高层结构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媛 《四川建材》2010,36(2):32-33
中国规范对剪力墙最小配筋率,设置边缘构件的判定条件等一系列规定都是根据抗震等级来判定,而美国规范是通过详细的计算来判定。而且二者在设置边缘构件的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通过结合具体算例进行对比,以期对剪力墙设计概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便于更加灵活的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16.
张保珍 《山西建筑》2003,29(17):13-14
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从建筑设计、结构布置、上部砖房构造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抗震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震动强度指标选取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动强度指标是联系结构地震响应和地震动记录的关键参数。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可以使结构地震响应预测结果更加准确。为此,以超高层建筑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考虑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中高阶振型参与显著的特点,并考虑地震动强度指标表达形式的简便性,提出了适合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利用大量的时程分析给出了振型参与数量的取值方法;基于2个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倒塌分析实例,比较了建议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和部分现有地震动强度指标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性。分析表明:与已有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相比,采用建议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表征结构临界倒塌的地震动强度时,其变异系数最小,能较好地反映超高层建筑结构中高阶振型的影响,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深圳迈瑞大厦超限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圳迈瑞大厦为超A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该结构抗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本工程采用的结构体系、平面布置和结构高度超限特点,选用了适合本工程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采用SATWE和ETABS程序进行小震作用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中震作用下构件不屈服判别分析、大震作用下静力推覆(push-over)分析,找到了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及采取的抗震加强措施能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徐国新 《城市建筑》2013,(12):46-46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行业的普遍重视,高层建筑工程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还要注意提高质量,提高抗震能力。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包括场地选择、结构体系选择、结构的规则性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是经过大量经验总结而得来的,对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蓦  马光磊 《山西建筑》2010,36(14):72-73
以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为例,介绍了大底盘不对称双塔楼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具体就结构设计、计算以及结构构造措施作了探讨,旨在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解决其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