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注水井吸水剖面预测对于分层注水调整方案的编制和注采井组水淹状况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史吸水剖面是目前最准确的计算分层吸水量的资料,但是目前对于该资料的使用并不是很全面,多因吸水剖面资料过少,或插值方法选取过于简单。本文在历史吸水剖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方法,通过回归拟合历史吸水剖面资料,建立了吸水剖面预测模型,实现了无吸水剖面时间点注水井吸水剖面的预测,从而达到准确劈分注水量的目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考虑了各种影响小层吸水的动静态因素,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注水井分层注水量的劈分研究。  相似文献   

2.
非均质油藏随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层间干扰越来越严重,注水井吸水状况逐渐变差。分层注水是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油藏水驱动用程度的重要措施,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方法来优化分层注水措施。利用层次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地质开发因素对注水井吸水剖面变化的影响权重,量化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影响因素作为出入样本参数,以注水井小层相对吸水量作为输出样本,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分层条件下注水井吸水剖面变化,优化分层注水措施。  相似文献   

3.
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油层吸水状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吸水剖面是分析剩余油工作一项重要的基础资料,但实际不可能对每口井都测吸水剖面。根据已有吸水剖面资料井的吸水状况判断没有吸水资料井的吸水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经验判断油层的吸水能力,准确率低,工作量大。而且由于油层吸水状况受地质因素及开发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对油层吸水能力的影响,往往不能用定量的数学关系式进行描述,而模糊综合评判法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影响注水井吸水能力的各种地质因素及开发因素的分析,选择井点的砂体类型、与周围油井的砂体连通状况及井距等三个因素,作为判别注水井吸水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相应的模糊因素集合,作出吸水状况与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关系图版,从而得出注水井各小层的吸水状况。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在注水油藏动态监测中占主导地位,目的是为了了解地层自然注水状况和分层配注后的注水效果。本文通过对大量前人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方法、同位素沾污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吸水剖面测井方法在油气生产与开发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撰写。  相似文献   

5.
赵艳红  姜汉桥  李洪奇 《石油学报》2021,42(8):1081-1090
为研究注水开发油田注水通道的状态,通过将油田动、静态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油田勘探开发动、静态数据进行注水井地层吸水状态预测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完成地层吸水状态分类;然后结合动、静态数据生成机器学习样本,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地层吸水状态预测模型,并对影响地层吸水状态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最后将模型应用于研究工区,给出了所有井、不同层段、不同时期的吸水状态。实际应用表明,预测结果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吸水剖面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克服了理想条件假设、经验假设、参数假设等与实际状况不符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历史数据挖掘注水井地层吸水状态的新模式,对注水开发油田调剖堵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储层吸水剖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以下简称"聚驱")过程中,吸水剖面的变化直接反映聚驱的效果,而聚驱中低渗透层吸水剖面的变化则能直观地表现储层的进一步动用情况。通过对渤海油田聚驱吸水剖面的统计分析,发现聚驱后吸水剖面的变化特征为:绝大多数井聚驱后,纵向上层间的吸水剖面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中低渗透层吸水量增加;还有一部分井纵向上吸水剖面没有被改善,反而高渗透层吸水量增加,中低渗透层不吸水;同时,高渗透层的吸水量总体上要大于中低渗透层吸水量之和,这对聚驱不利。研究后得出,纵向上储层的地层系数级差对聚驱改善吸水剖面效果影响较大;当地层系数级差合适时,中低渗透层的吸水剖面会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而后再增加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地层系数级差过大对聚驱不利,若地层系数级差过大,则应先进行深部调剖而后再考虑聚驱;对于聚驱后吸水剖面发生明显好转的井,应着重关注聚驱中低渗透层吸水剖面随着聚合物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变化规律,在其相对吸水量下降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分层注聚)来加强聚驱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影响因素都会对资料的解释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大量的测井资料对同位素污染、地层污染、同位素颗粒密度、粒径、同位素释放深度及时间、测井时间、施工方式、管柱腐蚀变形等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识别与校正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层间矛盾突出,非均质性强,通过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进行层系优化组合,从而提高Ⅱ类和Ⅲ类层的采收率。利用地层物性资料及油水井参数,采用智能群算法,计算不同地质开发因素对注水井吸水剖面变化的影响权重,量化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进而预测不同分层条件下注水井吸水剖面的变化,优化分层注水措施,提高该类油藏Ⅱ类和Ⅲ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实现了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对象的转移。自2008年12月应用以来,研究区综合含水率降低了4.7%,产油量连续5 a稳步提升,累积增油量为1.2×104 t,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根据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机理,结合注水井和对应油井的静、动态特征,筛选出了用于确定最佳调驱井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变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多因素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用渗透率非均质性、吸水剖面非均质性、吸水强度、井口压降曲线、含水-采出程度对应关系、油水井连通程度、油层未动用程度及沉积相特征等指标来筛选调驱注入井可提高选井的可靠性,保证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由于储层的非均质影响,平面、层间及层内吸水状况极不平衡。如何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水波及系数,从而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后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中认真分析了中原油田历年注水井吸水剖面变化趋势,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吸水剖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注水吸水剖面的有效途径,为油田增产挖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低渗透油藏注水见效时间比较晚,而且反应比较平缓,注水效果与中高渗油藏有明显的不同。在井距250~300m条件下,低渗透油藏油井一般在注水6个月左右开始见效,用常规的压力波影响半径与时间的关系公式不能正确预测。利用稳态逐次替换法,推导出低渗透砂岩油藏压力波的影响半径和时间的关系,并用于预测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与井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见效时间为两项之和:第一项反比于导压系数,正比于井距平方,此项为常规的影响半径与时间的关系;第二项反比于注水强度,正比于启动压力梯度和井距立方。实例计算表明第一项远远小于第二项,注水见效时间主要由井距立方项决定,减小注采井距将大大地缩小注水见效时间。实例计算说明该方法是正确实用的。参3(李云鹃摘  相似文献   

12.
区块整体调剖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选择调剖井的渗透率、吸水剖面、注入动态、压降曲线、采出程度一含水关系等5项因素,利用知识的不确定性表示方法表示成区块整体调剖选井的决策因子来优选调剖井,并利用注入动态来优选堵剂类型和堵剂用量,提出了最佳的施工工艺参数,研究了一套施工效果的预测方法,并从开采曲线、增产效果、增加可采储量、增加采收率、降低含水率、降低产水量等方面评价调剖改善的开发效果,从压降曲线、吸水剖面等方面评价调剖井的施工效果,实现了区块整体调剖从选井决策→堵剂决策→施工设计→效果预测→效果评价的一体化。并在盘2-26块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泡沫在不同渗透率级差填砂管中的调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爱芬  唐健健  陈凯  唐培忠 《岩性油气藏》2013,25(4):119-122,128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采时蒸汽波及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泡沫作为蒸汽流度调剖剂,在温度为90℃的条件下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测算了泡沫在不同渗透率级差的两并联岩心管中的阻力因子、高低渗管中产液速度变化特征及泡沫驱油时的采出程度与注入压差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起泡剂FCY产生的泡沫阻力因子随渗透率级差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泡沫能使高渗管的产液速度减小,而使低渗管的产液速度增大;并联岩心管饱和油后采用泡沫驱,注入0.85PV泡沫时,才能形成有效封堵,而且渗透率级差越大,最终注入压差越低;泡沫驱能同时提高高渗管和低渗管的原油采出程度,但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渗管采出程度略有增加,而低渗管采出程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4.
注聚井注入剖面测井受粘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是近年来需要测井技术人员解决的一个测试难题.文章介绍了脉冲中子水流测井技术-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及其测试应用效果,说明该技术不仅可以准确测量注聚井注入剖面,而且可以在注聚井找窜、找漏、判断漏点位置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有效解决了注聚井的测试难题,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产液剖面的均衡性间接反映了储层动用程度的均衡性,是射孔参数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将源函数方法与表皮系数模型相结合,基于势的叠加原理,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射孔水平井的油藏-井筒耦合模型,该模型可考虑地层损害和射孔等因素对水平井流入动态的影响,并给出了产液剖面和势分布剖面的求解方法。采用该模型分析得到了井斜角、油层厚度、地层原油黏度和垂向渗透率对射孔水平井产液剖面均衡性的影响规律。受井筒各处流态、泄油面积差异以及井筒内压力损失影响,射孔水平井的流量分布呈现端部效应和跟趾端差异,产液剖面呈斜"U"形;端部效应随着井斜角减小和垂向渗透率降低而减弱,随着油层厚度减小和原油黏度降低而增强;跟趾端的流量差异随着井斜角减小及油层厚度和垂向渗透率降低而减小,随着原油黏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海上稠油油田采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有些热采井注入压力高、注入速度低,无法按工艺设计要求实现注入,因而需对目前认识尚不清楚的注入压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文章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对现场7口典型井的注入压力及相关数据统计,包括黏度、渗透率、孔隙度、注入速度、静压、水平段长度共6项因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原理,分析了影响注入压力的各种因素的关联度。对相关的6个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油藏本身的物性条件,如孔隙度、渗透率对注入压力的影响非常大,注入流体的速度和水平段的长度也明显影响注入压力,研究成果为下一步优化多元热流体注入能力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区块整体调剖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为满足区块整体调剖技术优化设计的需要,研制开发了一套简便、适用的区块整体调剖优化决策系统,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建立调剖井选择优化模型、以反映注水井注水能力及油藏和流体特征参数筛选调剖剂,用井组数值模拟优化调剖剂用量和预测调剖效果。采用该方法既可加快计算速度、满足现场调剖的急需,又可保持数值模拟计算在效果预测方面的准确性。利用该方法对辽河油田龙11块整体调剖进行了优化设计,现场试验结果和预测结果相符,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图4表1参2(白宝君摘)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考虑注采比时不稳定渗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采比高的实际情况,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注采比因素的均质油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值方法求解,绘制并分析了井底压力动态曲线。研究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注采比对不稳定压力动态影响较大。在低渗透油藏测试资料分析中考虑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油田开发阶段砂岩储层渗透率动态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因酸化、压裂、注水和调剖等采油工艺的影响,储层的物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勘探测井资料不再真实反映当前储层的状态,勘探阶段估算渗透率的模型和方法不再适用于开发阶段的储层.本文把勘探测井资料(八侧向、中感应和深感应电阻率)和生产测井资料(吸水剖面)结合起来,建立了开发阶段砂岩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的模型和方法.用沃尔什函数法提高中深感应电阻率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用八侧向、中感应和深感应等三条电阻率曲线估算泥浆侵入半径;用侵入半径和吸水剖面估算渗透率.对中原油田的三口注水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在每口井中预测了100m井段的渗透率,绘出了侵入半径和渗透率曲线,并进行了对比解释,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