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描述单细胞蛋白质的开发利用.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分离生物蛋白质营养源研究中的主要内容:经过物理、化学方法,从压榨啤酒废酵母泥中除去杂质,并使分离出的啤酒酵母脱去苦味;采用水解或化学处理,破啤酒酵母的细胞壁;优选出蛋白质得率高的精制生物蛋白质粉的工艺路线及其实验结果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分子对接方法在药物发现之外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对接是一个预测蛋白质与配体的结合模式和结合自由能的强有力的计算工具.该方法起源并主要应用于药物设计与研发领域,而其设计思想却可以服务于很多其他领域的研究.详细叙述了分子对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一步介绍了应用广泛的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技术.然后,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具体介绍了分子对接方法在蛋白质工程、生物修复、生物传感器及纳米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这将有助于分子对接方法及相关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非药物发现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化学反应工程学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定名以来,日新月异,至今已成了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学科。化学反应工程学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它的理论不仅指导化工生产,而且广泛应用于石油、冶金、石油加工,轻工等方面。化学反应工程与能源综合利用、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生化工程、甚至遗传工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采用微生物发酵法,降解粗纤维,转化成单糖和提高蛋白质的研究发展甚速。在利用泥炭加工饲料方面,苏联和日本已经采用化学方法和生物发酵法,加工泥炭成各种畜禽饲料。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结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载体,研究其分子结构及发挥生物活性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结晶作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介绍影响蛋白质结晶的因素、目前常用的蛋白质结晶方法以及提高蛋白质结晶条件筛选率和衍射质量的新技术和新策略,这对蛋白质结晶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化学微结构表面近年来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固体表面图型化生物分子不仅可以控制细胞的黏附和生长,而且能够调节细胞功能.文章采用光刻技术制备印章母版,通过在印章母版上浇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获得软印章.在玻片上制备蛋白质微图型,并分别对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和没有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的PDMS印章其蛋白质压印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DMs印章在其它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提高蛋白质图型质量.  相似文献   

7.
脂肪酶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性化合物拆分,但天然脂肪酶催化效率低、对非天然底物的选择性较差。为满足工业应用需求,开发具有高效对映体选择性的脂肪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获取高效脂肪酶已成为主流策略。鉴于脂肪酶催化受化学反应的环境影响较大,系统分析了脂肪酶与外消旋底物作用的关键区域(酰基结合口袋、疏水腔、亲水腔和氧阴离子洞)特性,重点综述了近年外消旋羧酸和外消旋醇拆分反应中影响脂肪酶对映选择性的重要突变位点相关研究进展。相比于传统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特定选择性脂肪酶资源方法,蛋白质工程,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的理性设计,能大幅缩短脂肪酶进化历程,且能使其朝着预设方向进化。可以预期,随着运用蛋白质工程改造脂肪酶对映选择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将可实现特定外消旋化合物的酶法高效手性拆分,也可为定向开发具特殊活性的生物催化剂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特别是在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就是对流扩散方程.传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等,已经发展了许多方法用于求解这类方程,但在求解对流占优方程的时候,结果尚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川.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格子BoltZm~方法(l  相似文献   

9.
随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较系统地概述了与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探针检测技术、PCR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生物酶技术、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技术从啤酒酵母泥中提取生物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蛋白质缺乏是国际性问题,应用生物技术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生物蛋白质以增加食用蛋白质来源是该课题选择的目的。啤酒酵母为单细胞微生物,其蛋白质是生物蛋白质。在纤维素组织的细胞内,蛋白质含量高,其中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近似理想的模式,并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资源,且含B族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等。在该试验中,比较了单酶、双酶、化学处理等方法,经过除杂、脱苦、破壁、分离、提取、精制、喷雾干燥等工序,制成优质蛋白质,含量高速70.75%,并含VB、VB6、VD等,含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等。经过试验,获生物蛋白质产品较佳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有效利用皮革厂副产品,废物和纯化皮革厂废水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对该系统基本过程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的。其设想如下:(1)皮革厂污水处理应视作皮革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2)皮革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节约水和化学物质;(3)高污染废水应尽可能回收利用;(4)处理皮革废水时应尽可能采用重复使用法则;(5)来自原皮的固体废物应有效地用作蛋白源;(6)最终的污泥应煅烧,其残渣应尽可能利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前我国轻化工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皮革行业发展的分析,提出了在我国高校轻化工程专业增设皮革商贸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皮革商贸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毕业生应具备的必备知识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对我国高校轻化工程专业的拓展、教学改革,以及传统专业如何与时代同行,与行业发展同步等进行了有借鉴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显微切片技术对鲁西黄牛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鲁西黄牛皮的特点是毛细、毛孔小,张幅大,皮板较厚,乳头层薄,网状层厚,汗腺、肌肉、弹性纤维较发达,网状层胶原纤维束粗大,编织较紧密,皮内毛根底部毛球,少数呈钩形状,脂腺不甚发达,没有游离脂肪细胞,但皮下组织内脂肪细胞较多。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机械去肉,采用缓和的碱膨胀,适当加强酶软化和复鞣填充处理,以制得优质的黄牛皮轻革。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得软件开发人员对于特定领域问题的成熟解决方案得以固化并复用,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自动化框架Xauto.Xauto包含层语言、模板、框架和构件4项核心要素,在对软件开发自动化本质的深入分析基础上,基于软件系统无处不在的模式,引入模板工程的概念,通过模板工程和层语言的映射转化来支持和实现自动化开发流程.描述了Xauto框架在模型、视图和控制器 3个方面的映射模式,并结合了具体模板实例加以说明.结果表明,Xauto框架的运用使得软件开发方式从个体作坊转变为模板工程,这个转变显著提升了软件开发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软件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建筑模板类专利为研究对象,参阅大量在我国申请公开的模板类专利文献,并选定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各子分类的专利文献,总计245份专利,通过应用TRIZ理论,对其进行要点的提取、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模板类专利技术创新过程中应用频数较高的5个改善工程参数(即可操作性、物质损失、强度、时间损失、制造精度)、3个恶化工程参数(即可制造性、装置的复杂性、物体外部有害因素的敏感性)和应用频数较高的5个发明创造原理(即预先作用、分割、合并、复合材料、中介物),对这些规律的探索有助于加快建筑业的技术创新步伐。研究结果对实践有以下启示:一是模板类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多用途、易操作,同时能够节约建材,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二是采用模板的可组装化和复合材料是实现前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裘皮服装兴衰史的演变,现代主义理念对现代人生活观念与生活环境的影响,世界皮草市场的新动向,裘皮设计与新工艺技术的进步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提出裘皮服装大众化、平民化的新概念,预示了兔羊皮草成衣将替代以貂、狐为代表的高级皮草时装,成为现代皮草设计和皮草市场主流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国内新型的高档次制裘,制革原料皮──海豹皮。文章从提高海豹皮毛皮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组织切片的制作,和利用光学显微镜,。pton显微摄影仪对组织切片的观察,摄影,认为海豹皮与一般裘革原料皮相比,有独特的弹性纤维结构,即:弹性纤维含量大,分布广;纤维成束分布,纤维束方向性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我国皮革工业的生产,科研发展状况及与国外皮革的差距,并对皮革工业发展和皮革市场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人工皮肤的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为种子细胞提供了黏附、生长、迁移、增殖、分化和代谢的环境,是皮肤组织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对组织工程化皮肤支架近几年的材料、制备方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皮革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研究及其标准建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相关行业、学科有关化学品生物降解性研究的概况,针对皮革工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行皮革化学品生物降解性以及检测方法研究和建立标准的必要性,以促使我国皮革化工与国际接轨,为皮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